青石岗岩修建起来的大街,一直都没有被改为水泥道路,倒是保持着古色古香的味道。
剪头发这事虽然看起来不大,但是却是涉及到孔子的言论的权威性,哪怕是孔颖达自己认为剪头发是一件好事,也一定会全力去反驳,去维护孔子高高在上的形象的。”那样他就有热闹可以看了。
杜构有点好奇李宽会怎么对付孔颖达的游行。
然后就骑着永久自行车,飞快的回到警署呼叫增援。
杨本满的这个疑问,估计很多人都有。
当然,能够真正看透李宽背后的想法的人,一个都没有。
“孔祭酒,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您要我往西走,我绝对不会往东;你要我向南走,我不会朝北。”
孔颖达觉得自己心中的那股怨气,今天要是不发泄出来,都快要活不下去了。
这个场面可是非常的壮观。
毕竟,这只是小范围的特定人群在剪头发。
……
简单的施救了一下之后,孔颖达就借坡下驴,醒过来了。
今天散朝之后,御医很快就过来了。
“这个就不是我们抄心的了,反正孔颖达肯定不会就这样偃旗息鼓的,要不然他以后就没有办法在长安城抬起头来做人了。
但是在孔颖达虎视眈眈的眼神之下,他什么都没有多说了。
杨本满觉得儒家的节操没有那么高。
之后就立马回到了国子监,准备商讨着反击剪发的大事。“孔祭酒,楚王府的态度如此强硬,这一次的剪头发,已经从顾氏成衣作坊蔓延开来,观狮山书院和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里头很多人也都开始剪头发了。甚至街面上都能看到一些剪短了头发的年轻人。
朱雀大街街边的马车当中,杜构跟韦思仁看着缓缓前进的游行队伍,心中颇为感慨。
但是,不可否认,朱雀大街仍然是长安城最有代表性的街道。
明年的入学统考,估计大家都抢着想要去观狮山书院,愿意来国子监学习的人,会比往年又少一些。”
“我们国子监有一万多人,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这么多年来,我们跟观狮山书院的矛盾是越来越深,不少学员都不喜欢李宽。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这马周居然当着那么多的朝臣和陛下的面,如此污蔑我孔家,如此侮辱我儒家,实在是太过分了,此仇不报非君子啊。”
等到李世民搬到城外的颐和园办公,一个月都没有几次回到大明宫的时候,朱雀大街的重要性就进一步的下降了。
“韦兄,这孔颖达,没想到还有这么刚烈的一面啊。”
当着那么多朝臣的面,自己被迫晕倒了。
这一次,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我们完全可以组织整个国子监的学员和教谕,在朱雀大街上来一个大游行,口号我都想好了,就叫做‘身体发肤,受制于父母,胡乱剪短,不忠不孝’。”
听说孔子学院还会修建到永平港、太子港、齐王港和希望港等地,要让全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的影子。
朝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孔颖达被自己当场气晕,马周自然要赶紧过来跟李宽汇报一下。
街上巡逻的警员,立马就发现了情况不对。
“反对剪发!”
但是,另外一方面呢,楚王殿下又让观狮山书院联合国子监等书院在中原以外的地区大力修建孔子学院。
“不忠不孝,人见人唾!”
对于马周来说,他其实是比较喜欢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情况。
但是,这种概率显然是非常低的。
“王爷,我好像是给你惹祸了!”
事实上,魏晋南北朝之后,真正的儒家子弟就少了很多。
“今天左右无事,我去外面打听打听,看看有没有双方最新的一些传闻和消息。”
而孔颖达则是一马当先的站在队伍前方,时不时的还挥舞着拳头,喊着口号。
这在大唐,并不是什么秘密。
哪像是明清时期,你要是敢这么质疑孔夫子说的话,那绝对会被人围攻的。
……
各种马车被迫停靠在了街道两旁,动弹不得。
这一番努力下来,绝对会让儒家在海外的影响力上一个台阶,也需要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搞得不懂情况的人以为楚王殿下是儒家的忠实门徒呢。”
但是,如今孔颖达在朝堂上被打脸了,从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国子监被打脸了。
杨本满这些官员,都不算是纯粹的儒家子弟。
国子监里头,孔颖达气急败坏的在办公室里转来转去。
如今,不仅新罗、百济、南高句丽、北高句丽、倭国、林邑和蒲罗中等地有孔子学院,就是镇北道、吐蕃国、南诏国也都在修建孔子学院。
虽然司马才章觉得剪头发跟“不孝”还能勉强扯上关系,但是跟“不忠”似乎没有什么联系。
“好!才章,不枉我这些年信任你!那现在我们就风头行动,马上组织国子监的教谕和学员,开始上街游行!”
作为国子监的教谕,司马才章自然也是很在乎的。
马周这话,显然并没有把孔子放在眼中。
那里总共有一万多的学员和教谕,如果孔颖达把他们利用起来的话,指不定会给我增加一些麻烦呢。”
李宽听了马周的话,也为孔颖达默哀了一秒钟,然后就“哈哈”大笑了起来。
“单纯的游行的话,除非国子监每天都这么搞,要不然影响还真是比较有限。除非他再搞出什么静坐、绝食之类的抗议措施,那么陛下很可能就会介入了。”
“就是不知道国子监的学员们,心是否有那么齐了!”
莫名的,杜构有点不大看好孔颖达搞出来的反击。
在他看来,孔家这一次的亏是吃定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