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第1100 艳阳高照?(求月票)

祭祀和祈雨,在大唐属于“治国理政”层面的活动,内含有人文教化、文明传承等多重功能。

李世民同意太史局把今天的祈雨搞得如此规模宏大,自然也是有一定的政治考虑在里面。

“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自中出,生于心者也。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

大明宫含元殿前面,临时搭建了一个高台。

今天的活动,是由李淳风主持。

在一串晦涩难懂的开场白之后,这场贞观十八年最大的祈雨活动,算是正式开始了。

李宽站在人群前方,抬头看了看天空,眉头忍不住皱了皱。

不是说好的今天的白云是近期最多的吗?怎么似乎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啊?

李宽身后,吴王李恪忍不住靠了上来。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久保田看着头顶上的那些云朵,缓缓的飘在空中,一点也不像是暴风雨要来的样子。

如果云朵数量比较少的话,哪怕是人工降雨比较成功,要直接下大雨,也还需要一点时间啊。

倭国被大海包围,水气很充足。

长孙无忌站的离李宽很近,并且还主动的跟李宽说话。

长安城里搞出这么大的动静,不仅大唐百姓自己很关心,各国的番邦使臣也是异常关注。

很显然,久保田并不认为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今天能够成功实施人工降雨。

现在看着李世民的份上,自己不好动的太厉害,但是并不表示自己就怕他了。

长孙无忌此时的心情显然很不错,虽然被李宽怼了,但是脸上却是难得的笑容满面。

这幅场景,让远处听不到两人谈话的百官以为楚王府和长孙家已经和解了呢。

但是下场很好,能够安享晚年的,又有几个?长孙无忌显然没有看透这一点,天天还想着让长孙家的富贵绵延留长呢。

只是,这话里话外的,显然是一副看热闹的态度。

自己都已经把碘化银都给兑换出来了,他就不信今天还能一滴雨水都不下。

对他们来说,只有洪灾,没有旱灾。

在长孙家和高家等人的推动下,朝廷今天的祈雨活动,观狮山书院气象研究所的人工降雨活动,可谓是被炒作的家喻户晓。

刘大娘的心情不是很好,她虽然整天在西市打扫卫生,家中并不是依靠种地为生。

这几年,李恪算是比较消停了。

“刘大娘,你说这今天到底会不会下雨啊?”

房玄龄忍不住瞥了一眼李宽跟长孙无忌,对他们都很无语。

但是她娘家在城外可是有几十亩水稻,不管今天下不下雨,收成肯定都会受到影响。

而他们的工钱却是一点也没有涨。

但是,很多跨越了时代的理论,根本就不是你聪明不聪明就能想到的。

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谁知道他的内心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

“话是这么说,长安城里许多百姓也都是这么想的。但是就天空中这么一点乌云,一点也没有要下雨的样子啊。这段时间,每天下午的乌云都会比早上的多,大家都以为是要下雨了,但是实际上却是一次都没有下。”

大明宫前的高台上,李世民满脸汗水的按照礼部和太史局制定的流程,在进行着祈雨活动。

“楚王殿下,这烈日当空,老夫这身子骨都有点要受不了的样子,要是再不下雨,都会影响到百姓们对朝廷的看法了。”

“这一次的祈雨跟前面几次有点不同!大唐的楚王殿下已经从外面回来了,听说观狮山书气象研究所的活动,是楚王殿下亲自安排和指挥的。以楚王殿下在大唐的地位,没有任何把握的事情,他完全可以不去碰,但是这一次他却是安排了人去搞什么人工降雨,我觉得其中应该是有一些什么东西是我们说不知道,不理解的。”

……

张屠夫想了想,觉得自己应该找到了原因。

这长孙家,迟早是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的。

……

“气象研究所的人才刚刚行动,你莫要着急,等会就会有变化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哪个权臣外戚,巅峰时期不是深受天子信赖的?

长孙无忌心情越来越好,听到岑文本跟李宽的对话之后,忍不住再次损了一句。

“话不是这么说,我们家虽然没有种地,但是我收购的猪,它们也是要吃东西的。这天气一直干旱,猪仔吃的肯定也不好,长的自然也不好,到时候人家不愿意那么早售卖,也会间接的影响到我的生意啊。”

“喏,看那边,是不是也有一个热气球在缓缓的上升?”

“伊藤君,你说唐国的这场祈雨活动,会有效果吗?”

有一些已经非得特别高,甚至是钻进了云朵里面,一瞬间就消失在了视野之中。

“身子骨不好,那就趁早辞官,回家抱孙子的好。要不然哪天直接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大家还以为陛下苛待官员呢。”

虽然整个祈雨活动会持续一个多小时,但是现在这个迹象,好像真的没有要下雨的样子啊。

“我昨天去观狮山书院转了一圈,发现气象研究所的人好像真的在为人工降雨做准备。这两天,观狮山书院上空经常有热气球升空,也不知道跟今天的活动有没有关系。”

时不时的还要朝着案板上的猪肉上扇一扇,驱赶一下上面飞舞的苍蝇。

李恪抬头看了看四周的天空,也发现了一些热气球。

果然,长孙无忌听了李宽的话,面色一黑,不再搭理李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