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哪怕是以后出现粮食运输不及时或者灾荒,也不至于让朔州的局势立马乱掉。可惜,高瑾不是李世民,没有办法通过发动战争来转移压力。

再者,本王原本就计划在镇北道大量的种植土豆,到时候朔州这边也不需要往草原上运输粮食了,这也算是节流了。

在大规模机械化耕种出现之前,这种可能几乎为零。真要是出现这样的情况,他宁愿购买回去烧掉,也不能让价格的下滑来影响农的种植积极性。

褚遂良站在李宽身边,看着前方一望无际的田,脸上是喜忧参半。

“表哥,要不要我们派人去东西两市各个书铺里头警告一下,让他们不要售卖《西门冲》了?”

“关中今年的雨水一直都很少,跟往年不大一样。听说这段时间,已经有些地方出现缺水的情况了。如今我们最好就是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地方,让大家别整天关注《西门冲》了。特别是那孔颖达,他们不是最关心农业的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找到玉米这是迟早的事情!”

土豆的种子,优先供应镇北道,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

但是今年主要的土豆种植,还是放在了长安城。

饶了一大圈,褚遂良把主意打到了土豆的身上。

像是倭国,整个海贸都掌控在大唐手中。

“可是任由事情这样子发展下去,那么我们两家的名声可就真的烂大街了。现在《西门冲》主要还是在关中流行,没有蔓延到整个大唐,假以时日,那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他们有海船可以将倭国的稻谷运输到登州售卖,也可以从江南道采办稻谷运输到倭国。

一方面,李宽帮他谋划朔州刺史的位置,目的就是让褚遂良在这里大力推广种植,让朔州彻底的成为大唐的内陆城市,而不再是边疆。

最关键是这布,不仅仅可以用来制作布,还可以制作成衣,大量的出售到辽东道,以及更加北面的靺鞨人和室韦人,从而扩大的销量。

与此同时,本王也会说服朝廷在朔州建设一个仓库,专门储备和布,以防不时之需。”

在他看来,这土豆简直就是为朔州如今的局面量身打造的啊。

布进入倭国市场之后,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将倭国原本的麻布市场摧毁的七七八八。

“李宽毕竟也是陛下的血肉,指望陛下在这件事情上面帮我们,是不大现实的。”

“你放心,辽东道生产建设兵团如今在大力开垦辽东道的黑土地来种植水稻,今年秋收之后,就会有大量的富余粮食。而那个时候,幽州通往辽东城的水泥道路,也差不多修建好了。辽东道多余的粮食可以运到幽州进行售卖,河东道就不需要往幽州运输粮食,这剩下的粮食,就可以运输到朔州来。

这就是为什么后世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些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愿意送给有需要的人,怕的就是破坏了原来的商业链条啊。

当然,你说的在朔州种植土豆,这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朔州这里的土地环境,可能更加适合种植玉米。等到‘妖言惑众杨本满号’从美洲带回来玉米种子,本王优先考虑在朔州这边推广。”

大唐可以通过售卖布、丝绸、玻璃、瓷器和钟表、茶叶等商品,从海外换回大量的金银和货物。

他很想自己也写出一本跟《西门冲》一样水准的小说,好好的抨击一下楚王府。

如今关中道缺水,影响庄稼的生长,他们应该想想办法。再不济,也让舅舅想办法安排一帮官员去到关中各州县巡查,看看怎么治理今年的旱情。”

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飞速的发展,一定要有外力来借助。

“外面闹得那么凶,颐和园里面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这事也是够怪异的。”

但是,李世民却是一直都没有出手。

褚遂良对土豆的高产可是深信不疑的。

利用产品附加值的差异,大唐能够轻而易举的让周边的部落、国家成为自己发展的力量源泉。

李宽希望通过一种更加隐晦的方式来吸取这些国家的养分。

到时候,一旦出现什么灾荒,那就容易出大事呢。所以属下有个建议,是不是明年把土豆的种植向朔州这里倾斜一下呢?”

那根本就是禽兽不如的人才会选择这个方案啊。

“这几年,各地涌入到朔州的百姓和奴隶,数量着实不少。如今整个朔州已经有超过五十万人,特别是那些新修建的布作坊和粗加工作坊,吸收了大量的奴仆和百姓。不过这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朔州的粮食价格一直都比晋阳和洛阳等地高一截。

“王爷,那朔州这里,明年还要继续扩大的种植面积吗?我看那些大的种植园主,对此也是有点犹豫。如今的价格预期是下降的,但是购买奴仆的价格却是上涨的,要不是因为土地几乎不要钱,大家都挣不到太多钱财了。”

终归还是田的收益会更高的,市场会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楚王府下属的各个作坊和商队也会出面调控价格。

当长安城因为《西门冲》这本书搞得喧嚣异常的时候,李宽一行人却是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朔州城。

通过战争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压力,这是历朝历代都百试不厌的方法。

褚遂良自然也想把朔州建设成塞北的江南,这样他的政绩就非常煊赫了。

高瑾也很是郁闷。

这关系到李宽的草原战略的彻底达成。

另外一方面,通过的推广和普及,让百姓们都有衣服穿,让布成为大唐出口的拳头产品,这也算是另外一个目的。

高瑾原本还指望李世民直接下令将《西门冲》定义成禁书,这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长孙家和高家的困扰。

“东海贸易如今已经初步打通了西洋的贸易渠道,今年布上市之后,将会大量的运往西洋去售卖;与此同时,倭国和南洋的百姓也已经接受了布,到时候这些地方的销量也不会差。

毕竟,这年头没有什么房地产行业的说法,倭国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自己随便搭建的。

李宽就算是想要掌控倭国的“住”,也非常的苦难。

而“行”,如今掌握了倭国所有海路的东海渔业,基本上算是掌握了倭国一半的出行市场了。

谁让倭国是一个岛国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