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真是……”这些东西,看书本是绝对学不到的。

杜构不屑的瞥了一眼自己的弟弟。

这种情况下,有其他势力跳出来把水搞浑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虽然我没有证据,但是我认为这是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并且,你以为长孙家在知道《西门冲》的事情之后,没有任何反击吗?你错了,长孙家其实已经在反击了,这几天长安城里多了不少流言,有好些都是跟观狮山书院相关的,你不觉得这个事情,最有可能是长孙家的人干的吗?”

作为关中八大柱国的后人,于志宁可以不需要看谁的脸色过日子。

“你想啊,整个长安城,谁最喜欢《西门冲》相关的话题能够尽快的冷却下来?大家都赶紧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去?肯定是长孙家吧?”

“啊?”

但是如果这个出手的人是自己二哥,那他就会变得纠结很多。

楚王殿下肯定是希望观狮山书院的学员能够在大唐的官场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所以亲自跟陛下提议,把狄仁杰给安排到了蓝田县担任县令。微臣要是猜测的不错的话,楚王殿下是把狄仁杰当成是未来的宰相来培养了。

这帮人的世界太复杂了,他现在有点怀念在广州的生活了。

但是这毕竟是大家的猜测和想象,人家书中并没有明确这么说。

“啊?大哥,这个事情怎么理解?”

就像是后世很多的艺校,老师总是在课堂上告诉你,手艺高低是你成功最关键的因素,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提升自己的本领。

于志宁可谓是不予余力的在给李治讲解做官的道理。

只要别波及到自己,他还是很愿意看到长孙家跟楚王府掰一掰手腕的。

作为杜家的嫡长子,杜构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些消息渠道。

指不定什么时候自己被人卖了都还在帮人数钱呢。

“那你说这种情况下,我应该站在谁那边呢?”

长孙无忌是他的舅舅,如今是他太子之位的主要支持者,当初他能够成为太子,长孙无忌也是出了力气的。

这种手段,比直接安排人去刺杀长孙家的子弟,也差不了多少了。

“对,长孙家肯定是希望大家都把《西门冲》给忘了,希望有新的事情转移大家的注意力。”

这《西门冲》,他自然也是看过的。

这种神仙打架的机会,可不是那么容易碰到的。

“他这次的行为,不仅没有给《西门冲》带来什么损伤,更是连楚王府的皮毛都没有伤害到;甚至他还无意之中帮了楚王府的大忙呢。”

“您的意思是,舅舅安排了人去蓝田县对付狄仁杰?”

可以说,李治内心里面是很不想看到楚王府跟长孙家在那里斗来斗去的。

“大哥,你说长孙家和高家这一次会怎么反击楚王府呢?按理来说,这一次并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这件事是楚王殿下安排人做的,不排除有人想要挑起楚王府跟长孙家的冲突呢。”

至于李宽,那就更加不用说了,那几乎伴随着自己成长的人物,对自己的帮助自然也不在话下。

当时楚王府要是真的使出这个大招,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呢。

跟自己的弟弟说话,杜构自然不是藏着掖着,哪怕是一些不确定的信息,也敢说出来。

反正没有外人,李治倒是非常坦诚的跟于志宁在沟通。

您只要留意一下,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高士廉,都是曾经或者是现在的吏部尚书,这些年他们在朝堂中安插了多少人手?不客气的说,大唐的朝堂,有一半的官员都算是长孙党!

杜荷觉得自己的脑子完全跟不过来了。

长孙家为了给楚王府的人使绊子,不惜伤害无辜百姓的性命。

勋贵之间的斗争也比较少,反而有许多合作。

“虽然没有打过交道,但是狄仁杰的大名我自然是知道的。”

杜构现在有一种看戏的感觉。

长安城最近闹哄哄的,于志宁觉得不完全是李宽的安排。

杜荷无语的摸了摸自己的额头。

“太子殿下,您迟早是要登基成为大唐的主人。就帝王心术来说,平衡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勋贵还是外戚,但凡是有某一方面太过强大了,帝王就有必要扶持一下另外一方。

而一旦这种事情成真,最大的受益者显然是长孙党一派,毕竟长安城中,敢光明正大的跟整个长孙党过不去的,就剩下楚王党了。”

哪里像是长安城,各种刀枪剑影,自己看都看不懂。

“我以为是孔颖达安排的人去做的呢。因为这几天的报纸,刊登了许多孔颖达抨击《西门冲》的文章,而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本书是出自楚王府。跟以往的书籍相比,《西门冲》几乎全文都是使用白话文来书写的,这让儒家的人非常不满呢。”

“于师,我有点不是很明白这样做的意义。”

不客气的说,狄仁杰去到蓝田县之后的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长安城百姓听到的蓝田县的消息比过去一年都还要多,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天大地大,他的太子之位最大。

为了坐稳这个位置,为了坐稳将来的皇位,其他的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

历史上,他登基之后所做的一切,其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李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懦弱,那么无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