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捕奴船

长安城这段时间很是热闹,各种各样的消息充斥其中。

顾氏成衣铺子跟王氏成衣铺子你争我斗的场景,算是为长安城百姓提供了一个低价购买成衣的机会,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成衣制作的前途。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两家铺子里头的衣服款式,也不是每个人都觉得那个价格就已经最低了。

购买几台缝纫机,组建一个小作坊,生产属于自己的成衣,这成为了不少人创业的一个方向。

基本上,只要有一处自己的院子,前面的房间当成是售卖衣服的铺子,后院里头就当成是制作衣服的作坊,一个规模十人左右的小企业就算是成立了。

还别说,依靠着差异化的路线,不少这种小企业都顺利的活了下来。

当然,这些都不是立马发生的事情。

“你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安排去海外走一走。不仅是倭国和蒲罗中,澳洲也可以去看一看,听说永平港那里修建的还是非常漂亮的,还有非常起的的口袋兽呢。”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未雨绸缪!毕竟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而陛下这几年也明显变老了。”

事实上,借着李德奖去天竺捕奴的机会,李靖也确实开始安排家中的人员去蒲罗中发展,好歹让卫国公府在蒲罗中有一个落脚之地。

除了秦琼、程咬金这些老将,其他人一般连卫国公府的大门都进不去。

否者有朝一日我归天了,卫国公府还能存在多久就不好说了。”

这人手怎么解决,就是最棘手的问题。我安排人去天竺参与到捕奴,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它对镇北道的发展有利,对大唐的发展有利。至于那些文官的口诛笔伐,对我来说,其实未尝不是好事。”

“听说楚王殿下在倭国难波津和南洋蒲罗中,还有澳洲的永平港,都建设了一座新的城池。特别是蒲罗中,号称南洋第一大城。县呈您要不也去各处看看?”

“当初鞠文泰对为师帮助颇大,也不知道他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看着高昌城外人来人往,商队很多的情况,想来这座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塞,应该比以前更加繁华了。”

虽然促进印刷行业和造纸行业,乃至漫画行业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些目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希望通过《海贼王》来吸引更多的出海冒险人员。

“听师父说大唐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一直还没有什么感觉。但是见到这座高昌城,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不凡。这还没有到大唐呢,城池就变得如此繁华,要是进入到陇右道,甚至是长安城,那岂不是人间天堂一样?”

正常来说,长安城的勋贵哪怕是要参与其中,也是会通过几层关系把自己剥离出去。

玄奘从长安一路往西,中间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国家和城池,对于繁华与萧条、富裕与贫穷,有着自己的判断。

毕竟,当初他离开大唐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违反了《大唐律》的。

虽然我已经通过很多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但是说的再多,也没有做几件事情来得实在。卫国公府一旦参与到贩卖天竺奴仆的事情,基本上名声就臭了。

“县丞,事情有那么严重吗?”

“县丞,安排船队去天竺运输奴仆到镇北道售卖,固然是可以挣钱的;但是这样的事情,想要完全保密是非常困难的,到时候文官们肯定会口诛笔伐,那些御史会像是闻到了腥味的猫一样的弹劾您呢。”

长安城各家酒铺的酒水,几乎都被他喝遍了。

但是,像是阿斯卡和淳于家那样参与捕奴,名声其实是很差的。

李世民的一些些变化,他都能够感受到。

对于外面发生的各种事情,他还真是比较少去关注。

莫名的,玄奘心中多了一丝担忧。

……

李靖只是思索了片刻,就同意了老茅的建议。

这漫画虽然是晴儿负责执笔,但是故事却是李宽亲自口述,王富贵自然要把它放在优先度很高的位置。

走走停停的,这也让玄奘的归国速度变慢了不少。

毕竟,领导关注的东西,才是重点。

“为师离开长安城的时候,那就已经是天下有数的大城。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相信长安城的变化肯定更大。陛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高昌城外可以见到不少唐人商队的影子,基本上就意味着大唐如今应该非常强大,否者唐人根本就不敢这么大规模的出入西域。”

很显然,这件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这么大的消息,他自然是听说了。

李靖年纪已经不小了,头发有一半都已经变白。

久而久之,长安城的许多人有时候都忘记大唐还有这么一位军神了。

“莫着急,待为师写一封信给陇右道的官府,说明一下情况之后再说。”

特别是长安城的各个酒楼,里面的说书人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关于海外探险或者海外寻宝的相关故事。

“晴儿姑娘,你放心,运往各地的《海贼王》,今天一大早就离开了渭水码头,最多一个星期,它就会出现在大唐主要的沿海州府。到时候,《海贼王》的销量肯定会创一个新高,一册卖个几万本的,那是一点也没有问题。”

很显然,眼前的高昌城,是玄奘最近几个月来碰到的最繁华的城池。

树挪死,人挪活。

玄奘走了那么多的路,自然有几分自己的见识。

渭水码头上面,两个孤单的身影站在那里,看着慢慢远去的船队。

离开大唐多年,在天竺精研佛法,搜集佛经的玄奘,终于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很显然,《海贼王》就是李宽现在关注的事情。

其实不仅老茅不理解,长安城还有不少人都不理解李靖为什么要这么做。

不客气的说,这种事情简直就是履历上的污点。

“这个方法虽然比较缺德,但是不得不说,对于镇北道的发展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关中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劳力去镇北道种植土豆、养殖牛羊,但是要让镇北道长治久安,又不能单纯的依靠修路。

还没有进到城内,就能感受到这座城池的不凡。

李靖那是什么人物?看事情看的比老茅要清晰的多。

相反的,一路上,不管是经过哪个小国,基本上都得到了非常高的礼遇。

反倒是新华书店、三味书屋等传统的书铺,我们虽然也有投放,但是宣传重点却是不打算放在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