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这个主意有点损

颐和园。

李世民津津有味的听李忠汇报着土豆的种植情况。

“这么说来,采用各种方法种植的土豆,长得都还不错?”

作为一个合格的帝王,李世民对于粮食产量的关注,是非常非常高的。

事实上,哪怕是到了后世,领导者也是非常关心粮食问题的。

毕竟,民以食为天,这是一切的根基,要是这个根基不稳了,那麻烦就大了。

想象一下当年抢购板蓝根和食盐的场景,要是发生在抢购粮食上,那还不乱套了?

哪怕是大唐现在的人口出生率已经很高了,整体人口数量都还没有突破一个亿,甚至离这个小目标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在李世民面前反而说话说得更多了。

最关键的是这几年大唐的赋税收入不断增加,而农夫们缴纳的田税,却是一文钱都没有增加,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朕觉得将来给农夫免除掉田税这种完全不切实际的提议,居然有了实现的希望。”

虽然在楚王府的推动下,商人在大唐的地位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自己只不过是长安城里一个书铺的掌柜。

普通百姓家中,活过六十岁的,真的不多。

只要不碰到《海上旅行故事集》这样的爆款,文启明就有信心让徐孝德的书籍“热销”一把。

“那个淳于家做惯了这一行,既然你觉得天竺很有潜力,那就让淳于家把发展重心放在天竺;除此之外,我记得西北贸易在凉州也养了一帮人专门在草原上捕奴,既然如今要把重心转移到天竺,那么这些经验丰富的人手也不要浪费了,让他们也安排一帮人手去天竺,看看能不能尽快的搞一批仆人回到大唐。

在此之前,李世民可是想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陛下,微臣有一个建议,不知道该不该说。”

但是再怎么提高,商人终究是商人,在大唐这片土地上,是不可能真正的超过官员的。

等到通往镇北道的各条水泥道路也修建起来,再配合土豆的种植,辽阔的大草原,将成为大唐真正的牧场,从此在根本上解决胡人袭扰中原王朝的问题。”

如果大唐能够改掉这个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规律,那么绝对是值得史书大书特书的一件事情。

没办法,这年头,人的寿命比较短,能够活到五十岁,就算是高寿了。

“再等几天,我看《海上旅行故事集》已经在各个书铺都能买到了,慢慢的每天的销量也变少了,到时候我们的《礼仪故事》再顺利的推出,就不怕遇到什么对手跟我们抢风头了。”

这要是大家命都那么长,就不会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了。

“文掌柜,这一次还好听了你的劝说,要不然前几天《海上旅行故事集》售卖的那么火爆,我的《礼仪故事》撞上去的话,肯定就要头破血流,到时候根本就不会有人去关心了。”

徐孝德的官职虽然不算高,但是他女儿在宫中很受宠爱,外面自然也有不少人想要走他这个“国丈”的路线。

而见识了贩卖奴仆带来的利润之后,想必长安城里头的那些勋贵,肯定会有人动心的。

哪像是后世,动不动就是八九十岁,要不是对人口出生进行了控制,人口数量估计都要突破二十亿了。

“如果土豆的产量真的超过千斤,那么大唐百姓的口粮问题,可就真的解决了;历朝历代,人口数量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土地不够了,粮食不够了,所以一系列的问题就产生了。

在李世民看来,就以李治那个软弱的性格,如果要面对草原上的胡人的袭扰,他还真是不知道李治能不能搞得定呢。

不过,经过了这几年的掠夺,淳于家现在每年运输到长安城的奴仆数量,已经开始下降了。倭国等地也开始加强了这方面的管制,作为替代,我觉得可以让淳于家把今后的重心放在天竺上面。

文官的话,可能会顾忌到面子,想做一些事情,又要立牌坊,所以可能直接参与的不会很多。

可是,这几年,他心中却是对这个事情充满了期待。

……

“去年,西市有一个天竺商家叫做哈梅迪,跟楚王府合作了一个大项目,要去天竺干一票大事。根据属下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哈梅迪跟楚王府联手之后,如今已经快要击垮天竺的制产业了,而通过这一场合作,属下才对天竺有了新的了解。

总之,封建王朝的税收收入,主要是从农民身上获得的。

毕竟这些人口,都是壮劳力,直接就可以下地帮忙干活。到时候前往镇北道的农户,朝廷每家给他们配备两名奴仆,一定可以吸引许多人前往。”

与其这样,不如把这个问题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就给彻底解决掉。

自古以来,农业税就是各个朝代最主要的税收来源。

但是人口的增加,又不是一朝一日可以完成的。

大唐要发展,人手紧缺已经是一个很明显的问题。

五合居中,礼部员外郎徐孝德长舒了一口气。

李世民不满的瞪了一眼李忠。

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哪怕是不能实现,那么降低农夫的税收负担,这也算是一件非常大的功绩了吧?“陛下圣明,这些年大唐各地的发展都非常顺利,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灾难;而楚王殿下带头从海外为大唐带回来大量的财富,让朝廷再也没有财政压力,甚至可以同时修建多条水泥道路,让淮河以北的各个道之间,全部实现水泥道路相同,让各地的商品流通,一下子就变得方便了起来。

“嗯,镇北道的事情吵了那么久了,也是时候正式公布了!不过,这个时候朕才感受到人手的不足啊。之前听户部的报告,每年增加了多少百姓,但是放在辽阔的镇北道和辽东道上面,那点百姓,根本就像是撒胡椒一样,不够看啊。”

“徐侍郎,您谬赞了!说起来,这《海上旅行故事集》的发行,其实也算是给长安城的书市做了一把贡献,让更多人愿意走进书铺去看一看,买上基本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