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换一个赛道(求月票)
楚王府中,王富贵忧心忡忡的来到了李宽面前。
“王爷,我打听过了,那个王氏布作坊的布,全部都是从朔州运过来的,据说四文钱一尺的售价,他们还能挣钱。虽然按照四文钱一尺来售卖的话,我们也基本上不会怎么亏钱,但是再降价却是非常的困难。”
虽然李宽没有太把王氏布的事情放在心上,但是王富贵却是感觉压力很大。
特别是坊间现在都传闻楚王府的布铺子就是在王氏布的压迫下,才关闭的。
还说什么这是楚王府第一次在商业上被人堂堂正正的打败。
作为楚王府商业的对外负责人,王富贵的压力可想而知会有多大。
“我知道,太原王氏在朔州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布作坊,还创新性的将水车运用到了纺织之中,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再加上制作成布之后再运输,成本也会比我们低一些,所以他们的布卖四文钱一尺都还能挣钱,我是相信的。”
李宽已经从楚王府情报调查局以及褚遂良那边都收到了相关的情报,自然知道太原王氏最近的大动作的的底气来自哪里。
“王爷,这么说来,以后我们就主要制作成衣咯?”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崔祥坤是崔家在长安城的大掌柜,除了负责崔家木炭铺子、崔家脂粉铺子和七里香铺子之外,去年开设的崔家布铺子,也算是他在间接负责。
王富贵:???
李宽这么一说,王富贵就想到了布作坊旁边修建的成衣作坊,里面新招募了几百名女工,还从布作坊调派了许多工头过去协助管理。
李宽还是很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想法跟他进行说明的。
如今蒸汽机研究所已经成立了三年,李宽相信很快就会有成果出来了。
“没错!大唐的布产业,是非常有前途的;虽然继续制作布也不是没法挣钱,但是至少在长安城里,直接售卖布的生意,会变得越来越难做。但是在海外贸易方面,却还是大有可为的。
“不是!”
但是,李宽并没有想要垄断布生意的想法。
“好的,属下明白了!”
如果我们也把布哪来制作成衣,虽然是楚王府乐意见到的事情,但是对我们家来说,其实也不算是坏事。总好过布存放在仓库里卖不出去好吧?”
那个王杰想要借着廉价的布坐上大唐最大布铺子的位置,虽然吃饭的时候他说自己的目的是针对楚王府,但是楚王府还没有什么事情,自己家的铺子却是快要活不下去。
至于关中等地,已经处于朝廷的稳固统治之中,那么就不好意思了,这里的土地不允许种植田。
“以前确实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有点变化了。昨天观狮山书院书院机械作坊的伙计过来推销一种设备,叫做缝纫机,说是可以快速的缝制衣服,特别是大批量制作同一个款式的衣服的时候,速度非常的快。
这不是明显的事情吗?王爷你这么问,让我怎么回答呢?我想说实话,但是怕被踢屁股,可是要是说谎的话,王爷你又会觉得我王富贵是一个满口谎言的人。
但是对于海外贸易来说,你四文钱一尺的成本跟五文钱一尺的成本,根本就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因为最终在海外售卖的布,一尺的售价随随便便都去到了十几文钱,甚至更高。这一文钱的差异,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那个缝纫机卖的贵不贵?楚王府的人有那么好心,把这个缝纫机拿出来售卖?”
“今年的大丰收,脱籽后的也已经陆陆续续的运输到了长安城,开始纺织成布,所以我才让你关闭布铺子;这件事情跟王氏布的开业并没有什么关系。”
因为利用水力来提高纺织业的效率,很显然只是一个过渡性的措施。
很显然,崔庆是第一次听说过这个名词。
崔庆的心情也有点憋屈。
“海外出口方面,我们虽然不是完全不做,但是可以把重点集中在玻璃镜子、自行车、化妆品、药品等产品上面,布的话,可以让程家、房家和尉迟家多努力一把。至于王氏布和郑氏布等其他家的布,他们要是能够将布卖到海外去,我也没有什么意见。
有那个时间,还不如去哪个地方帮工挣点钱。所以我才开始让布作坊的重心转移到了成衣制作上面。今年新修建的作坊,就是用来制作成衣的。”
如果只是一味的比谁的价格低,到时候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质量不好的印象。
“最近机械作坊一口气给我们提供了五百架的缝纫机,就是为了王爷您这个战略转型考虑的吗?”
不说其他的,单单作坊城的那些房子,他就不知道收割了大唐勋贵商家多少财富。
刚开始后,王富贵还没有把这事跟关停布铺子联系在一起,现在看来,一切都在自家王爷的规划之中啊。
“那你说吧,到底是什么事。”
李宽说这话的时候,并没有特别多的惋惜。
王富贵觉得这个方案也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李宽的消息比自己还要灵通这件事,王富贵是一点都没有怀疑,直接就相信了太原王氏的布能够卖的那么便宜的原因。
“缝纫机?”
崔氏布铺子现在的销量不是很理想,偏偏现在的成衣很好卖,如果能够将自家的布进一步加工之后进行售卖的话,崔祥坤觉得那一尺一文钱的差价就不是那么要命了。
听着李宽有点前后矛盾的话,王富贵再一次觉得自己好难。
对于楚王府来说,鼓励种植,是为了解决百姓们的穿衣问题,同时也会稳固边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观狮山书院机械作坊的伙计,昨天过来推销一种设备,说是可以将缝制衣服的速度提高十几倍;如今长安城中,布铺子的生意虽然变得难做了,可是成衣铺子的生意,却是一天比一天好。”
崔祥坤显然是有点心动了。
崔祥坤自然知道崔庆的心情为啥不好,但是该汇报的东西,还是得接着汇报。
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