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1章 变聪明了的长孙冲(继续加更,一万两千字送到)

李宽跟李世民离开了长安城。

对于长安城的勋贵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当李宽跟李世民的车队刚刚离开长安城,有些人就已经开始有了动作。

“长孙兄,你确定要这么搞吗?百姓把钱存在钱庄之中,需要交纳一些保管费,这可是所有钱庄默认的规则。如果我们的渭水钱庄破坏了这个规则,那么得罪的就不仅仅是李宽的大唐皇家钱庄了。”

在五合居的一处雅间,郑海跟长孙冲一边吃饭一边谈着事情。

虽然自古以来就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说法,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在餐桌上谈事情。

“郑兄,我找府上精通算学的好几名账房都去测算过了,只要每年给到储户的钱财不超过百分之一,我们都是可以确保盈利的。

长安城有一百多万人,只要有其中几万人将钱财存放到我们渭水钱庄,我们的局面立马就焕然一新了。特别是长安城的那些商家,随便一家手中都有几百上千贯,甚至上万贯的钱财。到时候我们随随便便都可以获得上百万贯,甚至是几百万贯的存钱。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

他已经打听清楚了,李宽跟李世民往西而去,应该是去凉州了,没有十天半月,是不会回到长安城的。

渭水钱庄到现在为止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搞得长孙家和郑家都对渭水钱庄颇为头疼。

长孙家和郑家都是当世影响巨大的家族。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跟我的设想非常的一致。我们只需要让渭水钱庄给每个储户一年支付千分之五的利息,就能吸引八成的储户把存钱从大唐皇家钱庄转到渭水书院,能够让大部分将钱财存在家中的百姓改变主意。

要不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人家根本就不可能给你腾出一个广告位出来。

长孙冲在勋贵子弟之中,本来就算是佼佼者。

长孙家跟郑家自从在渭水书院的修建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合作之后,很快就跟风大唐皇家钱庄,联合成立了渭水钱庄。

虽然等到李宽反应过来,大唐皇家钱庄也一样还可以继续跟着渭水钱庄一样改变策略,但是那个时候渭水钱庄肯定已经站稳了脚跟。

不过,这一次,他们的运气却是没有那么好。

这存钱不要保管费,反而可以获得利息的方案,就是他想到的解决办法。

“郎君,城内各个坊的蜂窝煤铺子都同意在铺子门口张贴我们的广告了!”

这一次李宽跟着李世民离开了长安城,长孙冲立马就感到机会来临了。

所以啊,我觉得到时候有人跟风的话,那就各显神通,我就不信我们先行一步的情况下还会比不过其他人。如果有钱庄要加价,那就约他们背后的东家好好谈一谈。以我阿耶在朝中的权势,应该没有谁家会那么不长眼的跟我们渭水钱庄故意过不去的。”

因为这根本就不现实,也不安全。

甚至规模做的大的话,这个比例可以放大到百分之三。

所以长孙冲现在要做的就是为渭水钱庄争取这个时间窗口。

对于百姓来说,除非两家钱庄的存款利息有明显差异,要不然不会一直不断的在各家钱庄中取钱、存钱,来回倒腾。

放眼大唐,还没有哪几个行业,一年就能如此轻易的挣到一百多万贯利润的。

除了刊登广告,劳牛运输队的所有车队也都接收到了一项奇怪的业务合作。

这钱庄,最主要的获利方法就是将储户的存钱借贷给商人和其他需要钱财应急的百姓,这一进一出的利息差异,就是钱庄的主要受益。如今我们没有什么进项,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出项。

郑海很快就心动了!

长孙冲早就在想着办法去改变这个局面了。

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钱庄能够从大唐皇家钱庄的碗里头扒拉出一块肥肉,每年挣个几万贯、几十万贯利润。

在多次演练之后,长孙冲觉得已经万无一失,便借着李宽离京的契机,准备正式的抛出来。

上个月,洛阳分号的掌柜甚至还建议我考虑关闭长安城以外的其他分号,等到时机成熟再扩张。郑兄,我们要是不尽快的想办法让百姓把钱存进我们的钱庄,就真的要经营不下去了。”

渭水钱庄的这个行动方案,几乎都是他身体力行的制定的。

商人对资金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如果这样的话,到时候我们估计要多安排一些人去各个分号帮忙,同时让府上的护卫过去增援,免得现场出现混乱。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降低借贷的利息,让更多的商人来到我们渭水钱庄借贷。否者一下子收进来那么多的钱财,全部放在库房之中的话,就好事变成坏事了。”

如果有成本低廉的资金,没有几个人是不想要的。

长孙冲在李宽手中吃过太多的亏,为了能够让这一次的行动成功,他可是做了非常多的准备工作。

长孙冲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在短时间收集大量的存款,然后以比大唐皇家钱庄低的借贷利息借给需要的人。

长孙冲跟郑海提出这个方案,显然也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的。

紧接着,第二天早上的《曲江日报》、《月亮报》也都跟着刊登了这条广告。

只是在李宽的衬托下,显得他是那么的无能。甚至《长安晚报》上面已经率先刊登了渭水钱庄存钱不收保管费的广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