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2章 挫骨扬灰
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哪怕是杨本满这种人也不例外。
贺勤劳跟他说了那些话之后,杨本满表面上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当晚却是失眠了,搞得他的小妾还担心是不是出了什么大事。
“司马兄,你说人活在世界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杨本满的朋友不多,贺勤劳算是半个,司马强也算是半个。
不过,作为起居郎的司马强为了避嫌,平时跟朝中的所有大臣都很少来往。
也就是杨本满当初跟司马强是同年的秀才和进士,再加上两个人以前做事都比较刚烈,性格比较接近,所以还能成为朋友。
杨本满心中有烦恼,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约司马刚出来坐一坐。
那种感觉,不管是谁都不会喜欢。
本~内容:正/确的'版}本`在+69书>吧}读-
“自然不是!”
虽然起居郎是记录帝王身边的各种事情,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权限阅读奏折。
好在李世民真的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虽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但是却是不愿意破坏历朝历代帝王对史官的优待。
“司马兄,魏征的名气够大吧?并且还是我们大唐的名臣,以直言敢劝谏名闻天下。我要是连他都敢弹劾,不正是显示出我的刚正不阿吗?
“你仔细的想一想,就会发现魏征对陛下的劝谏,其实都是劝谏的一些并不敏感的东西;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说‘陛下,你不能骄奢淫逸哦,你要勤俭节约;你不能任人唯亲,要唯才是举哦;你不能……’之类的东西。
司马强刚开始还没有反应过来杨本满想要干什么,不过话说了一半的时候,立马察觉到了杨本满的目的。
这些劝谏之语,看起来像是在斥责陛下,其实根本就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自然而然的,陛下对这些劝谏都欣然接受。毕竟,陛下也希望给众人留下一个自己是虚怀若谷的美名。
自己非常信任的人,结果却是在背后阴自己。
他掌握的信息,不会比杨本满少多少。
真以为自己内心不想随心所欲的做点事情吗?李忠没有多说话,跟司马强确认了一番之后,立马就安排人火速出宫。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响起了一件事情。当初魏征被逼无奈之下,成为了太子的老师,但是他跟陛下提出了一个请求。”
“确有其事!册子还在微臣家中!”
在他看来,杨本满随便找个活着的亲王国公去弹劾,都比弹劾魏征要有效果啊。
再想到前段时间有人弹劾魏征举荐的杜正伦和侯君集都涉及到了太子谋反的事情,而魏征自己本身也是太子的老师。
那个时候,御史台就再没有御史敢说他不务正业了。
大多数时候,司马强都是默默的坐在宣政殿的一个角落处,没有什么太多的存在感。
在他看来,杨本满这几年可谓是时来运转,完全从“妖言惑众杨本满号”的影像之中走了出来,应该意气风发才对啊。
后面陛下安排他去教授太子,结果他立马就装病不上朝了,有他这样的忠臣吗?他这是典型的明哲保身,不想掺和储君争夺啊。毕竟这种事情不像是劝谏,一旦站错了队伍,那是要万劫不复的。”
“不弹劾这个,那你还有什么好弹劾的?”
现在会反问自己,很显然这事就不一样了。
一直以来,都是只有杨本满弹劾别人的份。
作为司马家族的后人,司马强自然不可能答应李世民的要求。
……
司马强虽然很刚,但是显然不是那种无脑的人,不分场合,不分事情,什么都跟李世民作对。
司马强作为起居郎,对于李世民身边发生的事情是非常清楚。
“司马兄,你把那本册子保管好,指不定到时候陛下会派人过来找你取!”
一直以来,李世民觉得自己跟魏征的故事,是可以成为千古美谈的。
思索再三之后,他问出了一句话,“爱卿,朕听闻当年郑国公将劝谏的奏折全部整理成了册子,然后还专门给你看了,有这么一回事吗?”
毕竟,他已经担任了十多年的起居郎。
杨本满琢磨了一下司马强的话,觉得还挺有道理的。
御史台里的同僚,看我不顺眼的大有人在,我要是最近不搞出点动静出来,指不定我就成为别人的弹劾对象了。”
“陛下为何问这个问题?”
一个小时以后,李世民翻看着手中的册子,心中的怒火再也忍不住了。
“司马兄,我什么时候说过要弹劾魏征举荐侯君集和杜正伦的事情了?”
司马强不是很清楚杨本满为何会有这个感慨。
这种破纪录的事情,杨本满不想要。
“对啊,名气越大的人,越能让大家意识到你这个监察御史不畏强权,到时候还有谁敢说你不务正业?”
但是,到了紧要关头,魏征就不说话,不当陛下的‘镜子’了。比如在储君之事上面,大家都知道陛下太过亲近魏王不是好事,但是魏征却是没有把这事说破,难道他是看不清楚吗?显然不是的!
哪怕是他已经死了,李世民也不可能什么都不做。
“那就是了!陛下是很爱惜羽毛的帝王,特别重视自己身后的名声。魏征这么做,显然是为了让自己青史留名,但是却是有可能让陛下背负恶名。
“李忠,安排人去起居郎家中走一趟,把那册子给朕取回来!”
“啪!”
放下奏折之后,李世民把起居郎司马强叫到了面前。
“司马兄,你刚才说郑国公曾经找过你,把他劝谏陛下的所有奏折编写成册子之后给你看?”
“可是,魏征深受陛下看中,你弹劾他的话,肯定弹劾不动啊。之前太子谋反的时候,也有人弹劾魏征举荐的侯君集和杜正伦都参与到了谋反案,有着荐人不贤的过错。但是陛下并没有太多表示。如今你拿出来炒冷饭,也没有什么意思啊。”
杨本满如今也算是历练丰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比较刁钻。
虽然他不清楚杨本满为什么不在朝会上当着众位大臣的面去弹劾魏征,但是不管怎么样,杨本满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说魏征不是那么的刚正不阿,杨兄,你这个说法,我倒是你一次听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