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条信一不置可否的说了一句话。

到时候再相见,大家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那各地的麻农岂不是要无事可做,活不下去了?”

“哎,只能这么想了!”

听着大家的话,九天信一并没有什么不快,更没有什么担忧。

所以他亲自带着一帮属下,跟东海渔业的船队一起回到了倭国。

所有倭国海域上行走的船只,肯定都不是倭国当地生产的。

“我们近卫家在北边还算有一些影响力,那里的布销售就交给我了。”

偶尔有一两个例外的声音,都被淹没了。

九条信一也不想管布以后的价格会怎么变化,反正不管怎么变,他肯定都是能够挣到钱的。

雄二郎脸上有点庆幸,自己跟对了人,没有落到那种境地。

“我也可以先要一千匹布试卖一下,看看贩卖情况如何再决定是否追加。”

东海渔业没有来到倭国之前,倭国人没有办法依靠打鱼来养活自己。

众人再次热泪的讨论了起来。

因为,每一艘能够下海的船只,都被“海盗”给袭击了。

由于倭国的人力成本非常低廉,这些麻布还能出口到百济等地。

“对啊,九条君你想在我们国内推广布的话,价格是最大的问题。刚刚我也看过了展示的布了,手感是非常的好,听说也比较保暖,但是价格高了的话,什么都没用啊。那帮泥腿子,你跟他说什么质量好、穿了舒服都没有用,他们只认价格。”

久而久之,这里就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字——唐人街。

“跟麻布一样的价格?这……楚王殿下这真是……九条君,我替倭国百姓谢谢楚王殿下,可以用这么便宜的价格买到这么好的东西。”

近卫秀树早年跟着九条信一一起出使大唐,双方的关系还可以,所以第一个发言了。

明明大家都已经听说过了布的事情,偏偏搞得好像是第一次听说一样。

甚至他还听说了东海渔业对所有售卖布的唐人放过话,要彻底占据倭国的布匹市场,让麻布彻底消失。

大家都是奈良城的贵人,没有几个真的关系普通百姓的死活。

这些完全真实的作坊信息还待遇信息,刺激了许多倭国的年轻男女报名前往大唐。

“诸君,我们倭国跟大唐一衣带水,血浓于水。楚王殿下虽然只来过一次倭国,但是对于我们国内的百姓的生活,确是特别牵挂。如今大唐织造出了布这种上等的布匹,他立马就想到了我们倭国,想到了我们还有许多百姓穿不上衣服,所以楚王殿下专门让我回来,让我带着大量的布回来。

作为最早投靠东海渔业的倭国商人,三太郎如今是难波津最大的倭国商家。

但是,雄二郎心中清楚,淳于家介绍的信息虽然是真的,但是这些上了淳于家的船只的倭国人,却是被当成奴隶卖给了大唐的各个作坊。

哪怕是早年间跟倭国来往比较频繁的百济、新罗,如今也慢慢的退出了倭国市场。

“各位,今天邀请大家来我家赴宴,就是要跟大家隆重的推荐一款舒服耐用的布匹。想必许多人都已经听说过了,这种布匹就是布。这一次,我带回来了大唐最上等的布,不仅布匹质量非常上乘,还染上了各种鲜艳的颜色,这是麻布绝对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东海渔业不想其他人来跟大唐分享倭国市场啊。

“没错,我也要两千匹!大不了我再倒贴一点钱,卖的比麻布还便宜,我就不相信那帮田舍奴还会选择麻布?”

“这些小商人不收购麻布的话,那些依靠种麻而活的百姓,岂不是活不下去了?”

“九条君,这些布的色是很好看,但是价格肯定不便宜吧?我们自己使用的话,其实用不了多少,贵不贵都无所谓。但是要想布卖的多,还得让百姓们也能够买得起,要不然就没有意义了。”

当然,九条信一肯定不会这么跟大家说的。

如果他敢做出什么损害大唐利益的事情出来,东海渔业难波津驻地的护卫们,有无数种办法让三太郎从世界上消失。

如今这些小商人不收购麻布了,自然也就不会提前支取钱财给到百姓。这么一来,这些百姓家中立马就断粮了!听说这几天,大唐淳于家设在难波津的人员招募铺子,每天都有人去报名呢。”

大唐的布价格,他自然是最清楚不过了。

他们根本就没有机会享受淳于家描述的那种幸福生活。

“掌柜的,您看,那边就有几个乞丐在乞讨。这些人应该都是难波津周围的农户。原本,这些农户是依靠着小商人提前支付的钱财来渡过秋收前的艰难日子。

九条信一声情并茂的吹嘘了李宽一番。

可是,上个月开始,情况却是完全变了。

如果大唐一直低价供应布,那么对于倭国不生产麻布的百姓来说,是一个好事。

虽然有些人对于九条家投靠大唐很是不齿,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在羡慕。

至于在座的人信不信,又有什么关系?反正不管他们信不信,他九条是信了嘛!一句谎言,只要说的次数多了,大家也就当真了。

不过,情怀不能当饭吃,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唐布,他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

在大唐的布还没有进入难波津之前,三太郎还是难波津最大的麻布商家,每年都要通过各个小商人向农户们收购大量的麻布。

所有的店家都是唐人,但是做生意的对象却可以是任何人。

“我们还没有跟他们说不收麻布,这些商家就已经提前通知农户了吗?”

奈良城。

甚至还有没有再相见的机会都不好说。

“好!最迟后天,所有的布就会送到大家的手上。如今在难波津附近,布已经开始风靡,我要整个倭国百姓在三个月后都不再考虑考虑买麻布。”

九条信一当初可是在李宽面前立下了誓言的,如今自然要开始实施。

至于这么急的推广布会给种麻的百姓带来什么伤害,那就不是他想考虑的事情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