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 儿子多了也有好处

“宽儿,你的脸色怎么有点难看?”

当李宽回到楚王太妃的跟前的时候,老人家立马就发现了李宽的细微变化。

果然,在杀母之仇的面前,哪怕是李宽已经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了,熟悉的人还是能够感受到差别来。

“王爷,要不我们差不多也回去了?”

程静雯是知道德妃有什么秘密告诉李宽的,从现在李宽的反应来看,这个秘密,果然不简单。

不过,她也知道不合适在楚王太妃面前去讨论这个事情。

已经年过甲的楚王太妃,让她开开心心的渡过晚年就行了,没有必要让她再操心。

“祖母,没什么!就是德妃娘娘请求我在父皇面前救李祐一条性命,并且还说了一些求情的话,也替当初她父亲的做法进行了道歉。”

伴随着一只信鸽落在了宣政殿门口,李忠立马将最新的消息给李世民进行了汇报。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但是朝廷能够养得起的将士有有限的,我们不可能长期向海外派遣大量的军马,那样的代价太大了。”

“自然是没有的!”

李宽当然不会参与到皇后争夺战之中,因为李世民压根就没有重新考虑立后的问题。

李世民这话,让李宽心中一跳。

……

“刑部也安排高手好好的审一审阴弘智,就说朕说了,如果他愿意交代一些问题,朕可以给他一个全尸!”

“陛下,看您说的!微臣今天是想跟陛下汇报一下我们大唐的海外战略的事情。您也知道,观狮山书院刚刚派出了史上最强的出海探险船只,准备前往传说中的美洲,不仅为了寻找高产农作物,也为我大唐开疆拓土。”

听了李宽这话,李世民有点意外的看了李宽一眼。

但是如果有更好的选择,有臣子给自己台阶下,他也是不想自己的手中沾染着亲生儿子的鲜血啊。

“绕来绕去,你不会是又想跟朕提扩建大唐水师的事情吧?这不是第一轮扩张都还没有完成吗?”

毕竟,这个年代的生产力,如果要养百万大军,负担实在是太重了。

李世民也不例外。

李世民很清楚李宽的德性,绝对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如今按照李宽这个办法,朝廷并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就有可能获得大量的好处,他自然是要支持的。

李世民虽然已经想了要不要处死李祐的问题,甚至已经做好了准备。

“是啊,不管是倭国、南北高句丽、新罗、百济,还是林邑、天竺、大食,这些海外的国家,都是我们有接触的,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怎么跟他们打交道,怎么让大唐的利益最大化,这就需要好好的考虑了。”

“哼!还算她有几分自知之明!”

李世民的这个想法,显然是代表了许多人的想法。

“陛下,楚王殿下求见!”

李世民面无表情的一边批阅着奏折,一边下达了指示。

只要不是嫡子,派几个去海外,没有谁会心疼的。

李世民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每年,都会有一些船队失踪,这些船到底是被风暴摧毁了,还是被海盗抢劫了,亦或是沿途的小国家出手的,谁也不清楚。

关键时刻,楚王太妃的脑子还是非常清晰的。

莫非这个海外行省,要由自己负责?这个权利可就很不一般了。

李宽洋洋洒洒的说了一大通,李世民慢慢的察觉到了他的目的。

这也算是为自己将来进军大食打下一个基础。

除此之外,宗室子弟也可以做一个表率,陛下可以安排一些没有封地的王子王孙前往海外,给他们册封一片海外领地,这也算是大家解决了一条出路,不至于整天游手好闲的闹事!”

再说了,海外很多地方都贫穷落后,大唐去占据这些地方,完全是给自己找麻烦。

“见过陛下!”

琼州都已经被人认为是天涯海角了,继续往南,会不会很多人宁愿死在长安城,也不愿取南洋啊?毕竟,客死他乡,在这个年代,还是让许多人都接受不了的事情。

李宽一边说,一边想着怎么把话题往自己希望的方向引导。

如果陛下将一些犯过错误的亲王、国公等勋贵分封到南洋各岛,假以时日,整个南洋将成为我们大唐真正控制的领域。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还可以在西洋和前往美洲的航线上,寻找合适的补给点,把一些犯错的官员和勋贵贬谪到这些地方。

“孙儿也是这样想的,陛下虽然儿子不少,但是肯定也不愿意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等会出宫的时候,我就去一趟宣政殿,跟陛下好好的劝说一下。”

但是,假以时日,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李祐的话,毕竟是你的五弟,说服陛下留下他一条命,对你不会有什么威胁,反而能够让朝中大臣见识到你的仁慈,倒也不是不可以答应。”

那些远在天边的海外之地,对李世民的吸引力非常有限。

“去吧,德妃来大角殿的事情,肯定很快就会在宫中传开来,你早点去给陛下解释一下,反而有好处,要不然指不定会传出什么流言。如今宫里面,韦贵妃和杨妃为了争夺后宫之主的位置,斗的很厉害,德妃算是双方都在争取的人物。不过,宽儿你记住,后宫之中的争端,你尽量不要介入其中,陛下对这个事情非常敏感!”

李世民对阴家的仇恨,早就过去了。

“祖母放心,孙儿晓得!”

可是,一旦这些商船遭遇到大规模的袭击,或者航线上新崛起了一些国家,我们就会变得很被动。举个例子,商船要是在澳洲被袭击了,先不说消息能不能传回来,哪怕是传回来,估计都是半年以后的事情了,再等到大唐安排船队去救援,黄菜都凉了!”

一不小心,就搞出事了。

“哼,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帮李祐和他身边的乱臣贼子求情!”

“陛下,也谈不上求情!说实话,微臣跟齐王殿下没有什么交情,虽然刚刚在大角殿的时候,德妃娘娘拜托我帮忙给齐王殿下说情,但是微臣回来陛下这里,主要还是为了大唐的海外战略考虑,只不过齐王殿下的事情,刚好碰到一起了。”

如今海外的那些岛屿对于大唐来说,也就跟周朝实行分封制之前的状态是差不多的,基本上都是蛮夷之地,我们大唐对这些领地的影响力非常有限。不说其他的,就说南洋,单单各种各样的岛屿就有超过一万个,百分之九十九的岛屿,上面都没有一个唐人。

李宽虽然答应了德妃救李祐一命,但是他对李祐也并没有什么好感。

哪怕是哪天有些岛屿上面的主人起了别样的心思,脱离了大唐中央王朝的控制,至少这块土地,也还在汉人的手中。

这么一来,哪怕是朝廷失去了对这些岛屿的控制,最终这些岛屿也还是掌握在我们汉家子弟的手中,好过落在蛮夷手中。当然,这个分封制,只适合海外的蛮夷之地,如果放在大唐境内的话,就不合适了。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分封制可以有力的促进大唐在海外的发展,但是用在国内,则是会给大唐的分裂埋下隐患。”

“阴弘智死不足惜,不死不足以平民愤,不死不足以消除陛下心中的愤怒,不死不足以维护大唐律的尊严。德妃对此自然也是很清楚,不会提这种无理的要求。”

“陛下,英国公和刘尚书已经到了长安城外了。”

李宽不打算统治全球,但是更加没有打算让大唐百姓受欺负啊。谁敢搞我,百倍奉还!“你说的没错,所以大唐的发展重心,还是应该放在十一个道,而不是什么海外之地。只要能够源源不断的从海外挣回来银子,能够将货物卖出去,就够了。”

“没错!齐王殿下开了这个头之后,今后其他犯事的勋贵官员,也都可以参照类似的方法处理。甚至各个州县牢房里头的犯人,也都可以把他们发配到澳洲或者其他岛屿上面去,这也算是一种惩罚了!如果不是罪大恶极的人,只要在发配之地安分守己的生活一段时间,朝廷可以还给他们一个清白身份。

“南洋的岛屿,听说大部分比岭南要更加的荒凉,更加的湿热,不适合居住。朝廷把官员贬斥到琼州,已经是非常严厉的处罚了,继续贬斥到南洋岛屿的话,他们能够在那里活下去吗?”

楚王太妃冷笑了一声,显然对阴家的仇恨,她一直都记在心中。

“海外战略啊!您也知道这些年,我们从海外获得了多少好处,要想让这种好处维持下去,并且继续扩大规模,就不得不上升到战略层面。如今我们的船队已经开始向美洲进军,澳洲的开发也已经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而南洋的各条海路上,更是每天都有大唐的商船在行走。

“陛下体恤百姓,实在是我辈楷模。大唐百姓能够有这么一个天子,实在是幸事啊。不过,发展海外,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大唐的百姓生活的更好。像是去倭国做生意,就可以换回来大量的黄金白银,去南洋可以换回来大量低价的香料;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让瓷器、茶叶、丝绸、玻璃镜子等东西的价值,得到几倍、几十倍的放大,为大唐换回来更多的东西。而做这些事情,是需要一个规划的,是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大唐水师在背后支持的,也是需要大唐在各地有足够的支撑点才能完成的。”

如果全球人都是大唐人,唐人还怎么体现优越感呢?

可是,只要方法运用的妥当,不占据这些地方,一样可以开矿。

别看楚王太妃平时都是少言寡语,但是很多事情,其实看得很透彻。

李宽半真半假的解释了一下。

“陛下圣明!海外行省的设立,其实可以尽早开始,如今大唐除了在倭国等处有据点,在蒲罗中更是建成了南洋最大的城池,在澳洲的永平港也像模像样了。这些地方,也需要朝廷委派一些官员前往管理,或者授权管理,否则时间一久,规矩就坏了。”

与其把南洋的那些岛屿留给猴子,不如留给大唐的后人。

长孙皇后一去世,后宫之中很多人都升起了别样的念头,也没有谁能够像长孙皇后压住大家,所以各种宫斗是绝对难以避免的。

李世民指了指桌上的地球仪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