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大唐百姓对于幸福(有钱)生活的向往,比李宽想象的要迫切很多,要热烈很多。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股票成为了长安城最热的话题。
不管是茶馆酒肆的伙计,还是扫地的大娘,亦或是青楼的老鸨,说起股票来,都头头是道。
仿佛他们才是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的学员。
“陛下,那个股票实在是太邪门了,如果不加以管控,必然会出事。如今长安城里,买了股票的人家,哪怕是没有十万,也有八九万,到时候一旦出了乱子,可就不是小事了。”
宣政殿中,房玄龄跟几位大臣被李世民留下议事。
而讨论的事情则是大唐交易中心里头各个“公司”的办事处售卖的股票。
不过,因为临时修改头版头条的内容,时间延迟了将近两个小时。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很快的,就有一个车夫抱着一摞报纸过来。
祝之善紧赶慢赶的写完了今天的稿子之后,立马亲自赶到了印刷作坊。
如果他们能够拿出一部分的股份出来售卖,就能从大家手中融资到一笔巨大的钱财。然后利用这些钱财去购买更多的四轮马车,发展更多的运输线路,实现更大的营收规模。这对于大唐运输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听说很铺子的伙计,最近干活都不上心,经常偷偷的溜去大唐交易中心。哪怕是一份股票也不多买,他们也愿意去交易中心转一转,看看自己买的股票是不是升值了。这种行径,对于我大唐的发展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股票的发行价格,不是大家想要定多少就定多少。大唐交易中心会和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合作,制定一套股票价格发行价的评估体系,与此同时,也会规定股票交易的时间……”
不过,李宽显然不会那么容易掉到长孙无忌挖的坑里头。
只是代价有点大。
“老任,怎么办?我们手中可是还有好几万贯钱的股票呢。”
显然,李宽今天被召进大明宫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讨论的事情应该是跟股票有关系。
这么一来,首先就基本杜绝了那些借着股票圈钱的人家把钱财挪作他用,当然,单靠这个规则,肯定是不够的。朝廷可以授权大唐交易中心和户部合作,成立一个大唐股票交易所,专门负责管理各家发行股票的公司和作坊,同时规定所有的股票交易,都需要到交易中心办理才行。
按照往常,这个时候的《长安晚报》已经全部印刷完成并且运往长安城各处售卖。
老任脸色有点发白,不过头脑却是还算清醒。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话说的太好了,股票不可能一直上涨,特别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公司的股票,根本没有什么价值,完全就是在搭东太平洋公司的顺风车。”
随便栽一个外地人,他能从紫禁城旁发生的大事一直谈到世界格局和全球贸易,再从各个部委的小道消息说到哪个封疆大吏的家庭背景。
作为一个天竺商,甘迪在长安城可是生活了十多年,除了外面之后,说话做事已经非常像一个大唐人。
市舶都督府、大唐皇家钱庄、大唐皇家专利局、警察总署……
这话,没毛病啊。
新的股票管理规定公布以后,股票价格肯定会有大的波动。对于一些纯粹圈钱的公司,交易所将没收他们的违法所得,用以弥补股民的损失。”
怎么补?“长孙司空的话,听起来非常的有道理,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并不是所有的股票都是在价值两三贯钱的时候买卖的,有些可能是卖了就再也没有卖;对于这些人人来,他损失的就是一贯钱。
“降价!立马降价甩卖,把牙行所有的伙计都派出去,能卖出去多少算多少。我估计这个消息很快就会扩散开来,到时候哪怕是降价也不一定能够卖出去了。”
“宽儿,你怎么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来,你们铺子的五十份报纸!”
就在甘迪还在愣愣的想着长安城会发生什么“大事”的时候,杂货铺的店家兴高采烈的指着外面的一辆马车,脸上露出了笑容。
“我知道,剩下的一百五十份要等一会才会送过来,你先拿着这些去卖吧,我还得赶紧去下一家。今天可是要忙断腿了。”
这不是长孙无忌希望看到的场景。
最关键的是,今后所有的公司和作坊对百姓发行股票的时候,都必须通过大唐股票交易所的审核,所有的股票都由交易所专门制作,任何其他作坊印刷的都是无效的,甚至是违法的。”
李世民听到这句话之后,忍不住评论了一句。
一贯钱一股,假如拿出了一万股的话,那么人家也就得了一万贯钱而已。
“店家,今天的《长安晚报》这么快就卖完了吗?”
但是外面流通的股票,已经价值两三贯钱了啊,也就是总价两三万贯了。
现在又来个大唐股票交易所,楚王府能够影响的机构,可是越来越多了。
这个时候,彭志筠也开始意识到不同公司的股票差别,到底有多大了。
“既然宽儿你都已经想好了,那么此事宜早不宜迟,越晚处理,到时候问题越大。”
哪怕是东太平洋公司的股票也不例外。
也难怪他这小小的杂货铺子,生意却是一直非常不错。
但是在商业上面,没有人是李宽的对手。长孙无忌显然也知道这一点。
不过,他觉得李宽既然搞出了股票这个东西,一定也有办法收拾眼前的局面,所以不是特别的担心。
他可是刚刚了好几千贯去买股票,这要是出了什么意外……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是啊,长安城这么大,又是我们大唐的国都,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也不奇怪。”
往常,他都是习惯了亲自在这个杂货铺子买一份《长安晚报》。
“未知的来源有很多。大家不知道股票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不确定股票大跌的时候会给大唐带来什么冲击;不清楚那些什么都没有的‘公司’售卖的股票,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抢购?也搞不懂股票的产生,对于作坊的发展到底有多大的促进作用。”
……
果然,现在派上用场了。
虽然不至于活不下去,可是去年可就是白干一年了。
“规范股票的发展,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微臣稍微整理了一下,请陛下和各位国公阅览。”
这两三万贯钱的股票要是变得一文不值了……
当兰和接过李宽手中的奏折的时候,首先念出来的就是一句朗朗上口的经典之语。
杂货铺的店家显然是个善于观察的人,已经从一些细微的事情当中找出了规律。
……
李世民虽然今天没有怎么说话,但是却是很清楚应该要怎么下决定。
“五十份?我不是每天都要订购两百份的吗?”
《长安晚报》的印刷作坊,一帮人正在忙碌着。
印刷作坊的掌柜显然没有祝之善那样敏锐的眼光。
杂货铺子的店家作为老长安城人,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可是李世民让他念,他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满。
甘迪听到这话,愣了一下。
祝之善生怕印刷作坊的掌柜坏了自己的大事。
“这个不用担心,今天临时紧急修改内容就是东家亲自安排人过来吩咐的,为了让我们的报纸能够大卖,增加一点运输成本不算什么。”
彭志筠自然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立马跟老任商讨着对策。
甘迪也有点疑惑的看了看四周,希望能够见到运输报纸的马车的影子。
李宽作为“股票”这个词语的“爸爸”,自然不能让朝中的这帮大佬把股票给彻底踩死了。
……
只是,这一次的情况有点严重。
反正你从上车开始,人家能够一路跟你水到下车,说的内容还不带重样的。
“陛下,股票的无序发展,肯定是不行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的认识到股票的发展对于各个公司和作坊的成长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就比如大唐运输集团,每年需要费大量的钱财去开设新的运输线路,去采办各种四轮马车。
股民嘛,显然就是买了股票的民众的意思了。
这么一来,有什么建议还可以直接表达。
“我也算是看清楚了,这股票,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不像是门票那样,真的就物以稀为贵,归根结底,还是要看股票背后的公司到底怎么样。
作为大唐最大的黄牛贩子,他也不是没有碰到过歌剧院的门票砸在手中的情况。
长孙无忌这个家伙,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跟李宽不对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