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 居然没有什么人买?

大唐交易中心,如今已经是不比西市差的一个商业中心。

虽然交易中心的人流比不上西市,但是来这里的普遍是以商人居多,做的更多的是批发生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就是大唐最大的货物批发中心。

今天,在大唐交易中心门口旁边位置最好的一个铺子,却是开始售卖一种大家都没有听说过的东西。

“王掌柜,这不就是一张纸吗?我了一千个银币,不会就买到这么一个东西吧。你说的这个东太平洋公司的股票,真的能够升值?”

周本强有点困惑的看着手中的那张被称作是股权凭证的东西。

作为大唐交易中心的首批获利者,周本强还是非常支持王富贵的工作的。

当初,如果不是因为大唐交易中心,他从蜀地运来的两千匹色彩鲜艳的丝绸,就要砸在手中了。

彭志筠这话,倒是给老任提了一个醒。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最关键的是贺勤劳没法在杨本满主动邀请自己投资的时候下定决心跟风。

作为城南马车行的旗舰产品,人力车的推出,让城南马车行坐稳了大唐马车行业第二名的位置。

但是,李宽李宽说未来东太平洋公司的价值可以达到几百万贯,甚至几千万贯,所以他就不再纠结。

老任的经济嗅觉,比一般人要强的多。

这也是杨本满做事的特点之一,不管做什么决定,都会尽可能的把各种情况收集起来,分析之后再确定要不要投入。

在杨本满看来,李宽会搞出这么一个股份交易出来,目的是很清晰的。

“不怕你笑话,我是看那杨本满今天去大唐交易中心买了它们的股票,所以我也想去买了。但是,我们家已经经不起再一次的失败了,所以二叔也想听一听你的建议。毕竟,你在观狮山书院学习,很多跟楚王府相关的消息,比一般人要知道的多。”

“到底有没有关系,只有陛下和楚王殿下知道。但是,有这么一个消息,至少说明朝廷对出海的事情,还是抱着支持的态度的。再加上长安城各家书院都在组织人马加入观狮山书院的美洲探索之旅,我觉得可以不用再犹豫了。”

再说了,现在不用孤注一掷的掉五百贯钱,只是先买一百贯的话,他还是没有那么大压力的。

贺勤劳倒也没有在贺昌毅面前装牛掰,反而很直接的把情况跟他说明了。

结果,在大唐交易中心碰了几天运气,结果却是意外的把那批丝绸卖了个高价。

确实是,自己现在就是长安城中投资圈的一个风向标啊。

李忠心中也有点郁闷。

这种股份买卖是个新鲜事件,大部分人都还在观望。

关键时刻,李世民觉得自己也要给李宽一些支持。

而在杨府之中,杨本满却正是逐字逐句的琢磨着《大唐日报》上面关于东太平洋公司的介绍。

如果大家知道内帑占据东太平洋公司三成的股份,那么对于公司的信心,自然就不一样了。

贺勤劳虽然是殿中侍御史,级别比杨本满还要高半级。

反倒是通过自己私下了解,把握到杨本满确实在搞新投资的时候,贺勤劳才能坚定跟风的决心。

到时候其他人看到之后,结合《大唐日报》这些权威媒体的消息,估计立马就会跟风。

结果发现,自己这几年又白干了。

到时候带来的收益,绝对会是一笔天文数字。

杨本满食指轻扣者桌子,思索着这件事情的利弊。

这下,周本强立马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大唐交易中心。

如今,他已经是这里数一数二的丝绸商人,身家早就比当年翻了好几倍。

……

王富贵这话,虽然他自己都不大相信。

如今,居然没有什么人购买。

偏偏御史这种官员,如果真的清廉起来,那是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收入。

现在看来,这笔投资居然不被看好。

虽然如果到时候收购方是观狮山书院农学院的话,有点把钱从左手放到右手的感觉,但是对于东太平洋公司来说,却是实打实的收益。

任谁遇到这样的事情,心里面都有点不舒服。

“宽儿富可敌国,哪里需要这些心思去挣普通百姓的钱财!这样,那个《大唐日报》不是没有透露朕的内帑占据东太平洋公司三成的股份吗?你找人去一趟报社,偷偷的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

“很多人还真是心中有疑问呢。在他们看来,楚王殿下突然搞出这么一个叫做东太平洋公司的东西出来,很是奇怪。不少人觉得这是楚王殿下分摊出海风险的一种行为,甚至认为这是让普通百姓去钱给楚王府挣钱呢。”

“谁跟你说都是楚王府的?”

贺勤劳今年的运气不是很好。

“郎君您是觉得这五成股份在谁手中,会直接影响剩余股份的价值?”

“这个啊,书院里面今天倒是有很多人在讨论,大部分人都倾向于认为可以去买一点。毕竟,楚王殿下已经把美洲的情况描写的那么具体了,不大可能是假的。现在无非就是‘妖言惑众杨本满号’能不能一次性就成功达到美洲,并且带回高产农作物种子。”

想好了就行动。

几万贯?这可是百分之几千的收益啊。

事实上,你就是想要收钱,路子也不多。

不过,想了想之后,又觉得似乎很有道理。

也就是自己作为大唐交易中心最大的几个商家,出来当个托,免得场面太过难看。

再输下去,就只能变卖家产来还债了。

但是,买完之后再问问题,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二叔,我虽然是在经学院读书,但是也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这么大的事情,我自然是听说了的。怎样?二叔您准备好了要购买它们的股票了吗?”

作为观狮山书院经学院的学员,贺昌毅平时是毕竟少回家的。

差点把棺材本都拿出来,就为了投资几套归义坊的房子,结果却是血本无归。

“没错!现在家里东拼西凑的,应该还能凑个五百贯钱出来,我准备把这五百贯钱全部拿去购买东太平洋公司的股票。但是这个投资到底合不合适,我想听一听你的建议。”

现在看来,情况完全不是那样啊。毕竟船队能不能顺利的到达美洲都还是个问号。哪怕是到了美洲,从地球仪上看,美洲的面积比我们整个大唐的面积都要大很多,到底能不能找到玉米、土豆或者番薯也不好说。

……

“因为东家你在作坊城的成功投资,已经成为长安城商圈的一个经典案例了啊。据说观狮山书院商学院甚至把您的这个案例,作为他们教学的一个实际讲解内容呢。所以别看很多人表面上看不起我们杨家,心里面却是羡慕不已。现在,有一个重大的投资机会摆在大家面前,到底要不要出手,不少人都在看着您呢。”

“老任,你真的觉得这个东太平洋公司的股票,也是一个可以炒作的东西?那玩意可不便宜,别到时候砸在手中了,那可就是一堆废纸。我可是听说了,哪怕是你一千贯钱,也就是拿到一份面值一千股股票的凭证而已。”

这几年来,杨家的投资,似乎还从来没有失败的呢。

“当然!如果这五成股份都是在楚王殿下手中,那么我们要不要去购买东太平洋公司的股份,就真的要好好想一想。但是如果这五成股份,有一部分在陛下或者房相等人手中,那么我们就得赶紧出手了,晚了可能就没有我们什么事了。”

“王掌柜,别说几万贯,只要过个几年,他能变成两千贯,我就谢天谢地了。现在大唐皇家钱庄的借贷利息是一年五到十个点,只要过个几年这一千贯能够变成两千贯,我就算是挣到了。”

“周掌柜,我可得提醒你,把这股权凭证收好来。现在你买它只了一千个银币,指不定过个十年八年,你把它传给你儿子的时候,他就成了价值几万贯的一张纸了呢。”

贺昌毅虽然对商业上的事情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观狮山书院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人不少,贺昌毅耳濡目染之下,了解的信息也有不少。

甚至一些商家开业或者搞活动的时候,都会主动找老任的人手过来当托,烘托一下气氛。

虽然身份地位不高,但是知名度却是不低。

并且一出手就是按照个人能够购买的最高数量进行买入。

“陛下,这是昨天东太平洋公司股份售卖的金额。”

因为学院里面每个周末都会请一些人员过来做讲座,或是将经学的内容,或是将商业的事情,亦或是讲一些兵事。

很显然,他现在在考虑要不要购买东太平洋公司的股票。

“这么少?居然连一成都没有卖出去。难道大家都不知道出海的利润很好,东太平洋公司这种新的东西的出现,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够分享海外的利润吗?”

“这么说来,不管是长安城的商人还是百姓,都还在观望?”

他儿子可是东太平洋公司的成员,为了支持儿子,他可是了整整一千贯钱,按照个人可以购买的最大限制,买了一千股东太平洋公司的股票。

这个时候,杨东才发现,似乎不管是什么的地方,都没有提到东太平洋公司的另外五成股份,到底在谁的手中。

连杨本满这样的人都才刚刚出手,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反正他是会在股票价格上来之后,快速的出货,挣一笔差价。

贺勤劳呼了一口气,还是把自己的顾虑跟贺昌毅分享了一下。

“是的,我在那里看了半个小时,除了几个交易中心的掌柜进去捧场,其他人买的很少。这一次他们可是拿出了十万股的股票出来,又规定了每个人最多只能购买一千股,我估摸着楚王殿下认为东太平洋公司的股份会遭人抢购,所以设定了这些规定。

“《大唐日报》上面说东太平洋公司的股份总共有二十万份,现在只是拿出了一半出来售卖,还有一半在谁手中,你知道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