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土炕
薛礼的人生,可谓是跟开挂了一样。
不到三十岁的他,已经是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负责人。
虽然这是一个新的机构,但是至少也是相当于一州刺史的级别。
刚刚在辽东城外选定了生产建设兵团的首批开发区域,薛礼就安排人去长安城把李雪雁跟儿子给接了过来。
毕竟,他在辽东至少要待个几年,总不能一直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吧。
出征的将士不允许携带家眷,但是已经转为生产建设兵团的薛礼,却是完全不受此限制了。
“都督,前天下了一场大雪,看这个样子,似乎今晚还会有大雪啊。往年辽东的冬天,下雪也没有下的那么早的啊。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才十月份,就已经大雪纷飞了,兄弟们完全就没有做好准备啊。”
宋坚被封为宣节校尉之后,没有选择驻守辽东道的哪座城池,而是主动请缨的要跟薛礼去生产建设兵团了。
对于辽东道来说,土炕是一个比蜂窝煤炉子更加实用的东西。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这还不是辽东最冷的时候呢,再说了,那些木屋虽然也能抵挡风雪,但是毕竟容易透风,只是依靠一个蜂窝煤炉子,根本就不足以保持房间内的暖和呢。”
作为伍长,杨洋如今自然是想有打火机的使用权。
“现在才刚刚入冬,就已经冻死了几十号人?”
一旁的王富贵也是跟着李宽出征高句丽回来的,自然希望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能够站稳脚跟。
“土炕?什么土炕?”
“虽然各处的木屋都已经修建好了,兵团的兄弟们不至于露宿野外。但是这么大的雪,晚上冷的都要睡不着。哪怕是已经有商家制作出来了蜂窝煤炉子取暖,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啊。”
这个年代的辽东,木头不缺,野味更加不缺。
作为非常实用的点火工具,打火机一经推出,就在军中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
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薛礼听宋坚汇报完情况之后,松了一口气,道:“朔州的衣运输不过来,现在看来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有这些土炕,只要别出门,就不怕辽东的冬天有多冷。至于吃食,大部分人家都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想来不会有太大的缺口。实在没吃的了,大家会拿起弓箭去狩猎的。”
杨洋从怀中掏出一个打火机,点燃了灶台下面的松枝。
只不过短短的十来天,辽东生产建设兵团下属的将士们,家家户户都修起了土炕,一举解决了冬天的御寒问题。
“都督,说来也简单。基本上每家每户都在冬天来临前准备好过冬的物资,然后天气冷了就尽量不出门,躺在床上睡觉。当然了,如果家里太穷,那就没办法了。每年冬天,都是老人去世最多的时候,基本上在高句丽,普通百姓能够活到五十岁,就已经算是健康长寿了。”
真要是这么干,估计等到积雪封路,也完不成一半的任务。
很快的,灶台里头就点起了熊熊大火。
“杨洋,杨洋,出来一下,赶紧出来一下!”
他已经接连指导了好几个村落要怎么修剪土炕,现在也是目标鲜明的来到屋子里头,快速的锁定了土炕的位置。
“好在这里木材足够,我们这些天就靠着篝火取暖了呢。”
辽东城外,杨家村。
这一坐,倒是坐出了惊喜。
茅升显然是一会还要赶着去下一个村子,一分钟都不愿意浪费的在那说着话。
李宽并不知道土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但是前世有东北农村的同学,对于土炕的情况,却是了解一些。
看着只是使用简单的青砖、木板搭建起来的建议土炕,茅升忍不住提醒了一句。
薛礼满脸忧愁的在房间里转来转去。
“茅师傅,你说的土炕,就是你这块木板上画的东西吗?看上去好像很简单的样子啊。”
“哈哈!你们觉得好就行!做法都已经知道了,杨洋你尽快指导其他家也把火炕给建了,我还得去隔壁的林家村,给他们再来一个示范。听几个在辽东生活了二十几年的老人说,今年的冬天很可能比往年要冷很多。”
至于一帮人挤在一起,居住体验很差,这就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了。
在那里,每年十月到第二年三月,气温都不算高。
再说了,辽东道也没有多少人家能够富裕到有几床被子一起用。
李宽自然知道冬天没法施工的问题,但是这个土炕,之所以有个“土”字,可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修建需要使用泥土,而是因为它的修建非常简单和灵活,怎么来都行,只要搞出了那个意思就成。
薛礼跟了李宽那么多年,对于生命的态度跟这个时代很多的人都有所不同。
李雪雁对辽东的极寒天气也是充满了意外。
人多力量大,不过是半个小时后,一个简陋的土炕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不是,我就不懂了。冬天哪怕是下雪,冷是很冷,但是躲在房间里,躺在炕上睡觉都还能被冻死吗?不是说生产建设兵团已经修建了一大批木屋,解决了大家的居住问题了吗?”
再说了,他可有两个朝廷赏赐的女人呢。
“听说朔州那边今年的再次迎来了丰收,这些采摘下来的,目前都在快速的加工成布、被和衣,到时候这些衣被运输到辽东,也能够大大的缓解将士们的御寒问题。”
大冷天的,还要安排大家干活吗?
一旁的宋坚显然没有把那些奴仆当人看。
“伍长,好像是来指导过我们怎么搭建房屋的茅升?”郑华的听力和记性都不错,一下就听出来外面的是谁,“这大冷天的,他过来干什么?”
但是,对于杨洋来说,却是一点不美。
薛礼的这个主意听起来很不靠谱。
“舒服!真舒服!这么大一个土炕,完全可以解决七八个人的睡觉问题。只要家家户户修建两个火炕,就解决了全家的睡觉问题了。”
王玄策敏锐的抓住了李宽口中的关键词。
李雪雁看到薛礼那么烦恼的样子,忍不住插话道。
“从这里开始,一直到这个位置,然后在这个旁边开一个烟囱通到外面。杨洋,你可得听清楚,要是没有搞好,到时候受冻的可就是你自己了。都督已经亲自试过了楚王殿下的那个土炕效果,哪怕是外面的雪在下大几倍,也不用担心土炕上面不暖和。”
好在高句丽的这帮奴仆,倒是非常有韧性,至今为止没有出现什么反抗的迹象。
这个时候,他才感受到独当一面需要面临的压力。
但是,在这种环境下,其实却是一个比较实用的主意。
“这雪下的那么大,道路肯定都被继续堵塞了。哪怕是朔州那边有大量物资,也运输不到辽东来。我觉得还是要再想一想办法,实在不行就把一伍一伍的人员集中在一间房间里,大家抱团取暖。”
“伍长,这木板很快就已经热乎乎的了。坐在靠近灶台这边的木板上,都有点烫屁股呢。”
“土炕?王爷您说的这个东西,没有人用过啊。这是高句丽人那边使用的吗?”
茅升的指导任务很重,根本就连口水都没有留下来喝,就开始往下一站而去。
隐隐之中,他觉得这个东西应该非常重要。
“夫君,我们的信鸽已经出发了两天了,算算时间,二哥应该已经收到我们的消息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住他的,到时候肯定能够解决辽东冬天御寒的问题。要知道当年长安城的寒冬,也是二哥想出了蜂窝煤炉子和蜂窝煤,才让长安城的百姓过上了舒服的日子呢。”
虽然这些奴仆基本上都是他的同胞,但是对于这些投靠了大唐的高句丽人来说,他们对付起高句丽人来,才是最狠的。
茅升一边说,一边往杨洋的屋子里走去。
“呼!”
“我也好像没有听过呢。这个土炕真的这么神奇?如果这么简单就能解决辽东的冬日御寒问题,那么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就再也不用担心冬天会冻死人了。哪怕是下人,也可以给他们集中建设几个土炕,用以冬天使用。”
“烤什么火,好事来了,赶紧叫大家都过来,我告诉你们怎么修建土炕,反正有什么材料就用什么材料。实在没有合适的,那你们就辛苦一点,在外面土地上烧一把火,然后挖一堆黄泥回去搭建了。”
“炕?”
按理说,大军就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的时候,可是给每人都留下了一件衣,不至于面对寒冬就束手无策。
杨洋脑中飞速的在思考,要怎么才能把木板上的土炕给修建出来。
“都督,其实冻死的主意是那些奴仆,只要熬过这一波,其实就问题不大了。您多宽宽心,可别愁怀了身子,那就不值当了。”
但是他并不担心,因为他已经亲自体验过土炕的效果了。
而茅升也难得的亲自动手,帮忙砌了几块砖。
郑华忍不住先过去体验了一把。
如是一片白雪皑皑,几乎看不到人迹。
宋坚的这话,让薛礼觉得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前景蒙生了一层阴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