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李世民不见了?
紫宸殿就坐落在含元殿旁边,是中书省、门下省等众位大佬下朝之后办公的地方。
今天,朝会上并没有讨论什么太特别的事情,所以结束的比往日要早一些。
房玄龄和魏征等人,下朝之后就去旁边的紫宸殿处理政事了。
而李世民则是迅速的换了个装,带着李忠和李君羡,还有几个武艺高超的护卫偷偷的出了大明宫。
当然,身后肯定会有百骑司的人员暗暗跟随。
“长安城的变化还真是挺大的,这归义坊朕曾经也是来过的,没想到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初的痕迹了。”
李世民去的第一站就是归义坊。
按照李忠的说法,李世民觉得今年居然有可能增加三成的赋税收入,这可是史无前例的比例,让他感受到了一丝不真实。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一方面是担忧这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下来的大雨会给大唐带来什么影响,另外一方面是担忧李世民的安全。
一滴、两滴……
“归义坊?作坊城?如今午时已过,陛下出宫这么久,十有八九是去了作坊城了!”
连带着他对杜构和杜荷也多关心了几分。
如今朝廷对酿酒已经没有任何限制了,这完全就是因为粮仓里面的粮食足够多,大家不担心百姓没有饭吃的原因。
“是的,赵国公府上如今也跟韦家、杜家合作,准备开发归义坊旁边的一些土地,如今已经在收购百姓们的房屋了。这段时间,长安城其他的勋贵也都动作频频,要么往辽东安排人手,要么在长安城准备大展身手。听说大唐交易中心里头,水泥的价格都已经比年初上涨了两成,而钢条则是上涨了三成呢。”
李宽看着外面已经下了一刻钟,但是一点也没有停下来的迹象的大雨,脸上露出了浓浓的担忧之情。
……
所以对于钱的重要性,他比一般人理解的更加深刻,也更加重视。
长孙无忌的这话,成为压垮兰和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碗水端平,这基本上是帝王身边情报头子必备的一个素质,要不然肯定干不长久。
当然,以大唐如今的实力,也只能支持州与州之间的水泥路修建,各深入一层的县级水泥道路,就无能为力了。
“王爷,今年秋收都已经结束了,哪怕是下大雨,对农作物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今年秋天的雨水比较少,这一场大雨,正好缓解一下地面的干旱局面呢。”
虽然李世民出宫的时候并没有跟兰和说他要去哪里,不过兰和的猜测却是八九不离十。
“这……房相,您这话……您这话让我怎么回答呢。”
说来也是搞笑,作为大唐最大的绿茶生产商,李宽最喜欢喝的却是红茶。
就在李宽刚刚回到府上,天空中居响起了一声闷雷。
“今年秋天都没有怎么下雨吗?不应该啊,都说秋雨绵绵,往年的秋天,长安城都会持续的下一段时间的雨水的。”
可是接连几次都是没有空,而外面的雨又越下越大,房玄龄他们坐不住了。
“赵国公,这个我着实不是很清楚。但是,前几天李统领跟陛下汇报过归义坊和作坊城的事情,当时陛下表达过要去看一看的意思。想来,今天不是去归义坊了,就是去作坊城了,或者是两个地方都去了。”
一般人不大愿意去研究商业,但是观狮山书院不一样。
虽然李忠跟楚王府的关系稍微有点特别,但是并不表示他就因此为敌视韦家和杜家。
毕竟,修路实在是太钱了。
李宽的话刚刚说完,几里豆大的雨滴就降落在他的脸上。
房玄龄深呼吸一口气,觉得不能干等着。
“确实如此,听说开发归义坊这个主意,最开始还是杜荷提出来的,然后才找到韦家合作。韦杜两家合作,在长安城里办不成的事情,还真是不多。”
而实施的地方也从登州、凉州开始慢慢的扩展到大唐全境。
岑文本也在一旁帮腔。
毕竟,一旦帝王觉得你有私心,对你的信任感就没了。
晴儿跟在李宽身边,抬头看着乌云密布的天空,忍不住开了一个玩笑。
兰和作为李世民的身边人,对李世民还是非常了解的。
“下这么大的雨,估计城外许多地方都积水很严重,作坊城那里到处都在施工,肯定更加厉害。这可如何是好啊!”
哪怕是大家都知道修路的好处,也得量力而为才行。
虽然天气已经不算炎热,甚至有些寒意了,但是兰和的额头上却是布满了细细的汗珠。
房谋杜断,房玄龄跟杜如晦可谓是李世民的左臂右膀。
说实在的,他现在也很担忧啊。
毕竟,这几年由于水车和曲辕犁的推广,还有南洋水稻的推广,大唐的粮食产量是接连创出新高。
李世民将自己从观狮山书院商学院学到的东西,直接运用到了日常之中。
“是的!因为从今年开始,楚王殿下把市舶都督府收缴的市舶税,全部都上缴给户部了,单单这一块的影响,至少就有两三百万贯。所以今年的赋税收入才会明显高于往年。”
好在他并没有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反而因为李宽放弃了如此丰厚的市舶税收入而感动不已。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风调雨顺的重要性,是再强调也不为过。
“眼下这个气候,其实是最适合修建道路的。百姓们过了农忙时分,也有时间出来去到各个工地做点小工,关中各地人手紧张的局面,应该可以大大的缓解。但是现在这么一场大雨下下来,情况可能就完全不同了。”
差不多的话,兰和已经说了好几遍了。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怎么今年秋天的雨水这么少呢。其实不仅是今年秋天,今天夏天也没有下什么大雨。好在关中地区这几年的水利设施修建的非常完善,倒是没有对农作物的生长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我们的茶园里头,秋茶的产量却是明显比往年少了两成呢。”
作为首都,长安城也是这两年才开始将水泥道路修建到四周各县。
毕竟,再怎么勋贵豪门,也是要吃饭的。
武媚娘心思灵敏,自然知道李宽在担心什么,所以在一旁轻声开导。
恰恰相反,因为大家都感受到了水泥路带来的好处,所以关中地区,但凡是有条件的地方,都在拼命的修建水泥路。
要是往常,也没有什么,毕竟百骑司跟千牛卫都不是吃干饭的。
刚开始的时候,房玄龄他们在紫宸殿中办公,也只是派人过来先问问兰和李世民有没有空,有空的话他们再过来。
楚王府别院的大堂之中,李宽刚刚换掉了滴到了些许雨滴的外套,端起一杯红茶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景象。
李世民当初迎娶韦贵妃的时候,就含了拉拢韦家的意思。
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不关心李世民的安危。
“王爷,您擦一擦脸!”
按照正常情况,给你来点洪灾、旱灾什么的,那是再正常不过了。眼下正是开发辽东的关键时刻,李宽自然是不希望大唐遭遇到什么自然灾害。
“看这样子,似乎今天的雨不会小,可别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以他的急性子,哪里能够受得了兰和在这里吱吱呜呜?“对啊,兰和,你也是陛下身边的老人了,这样的天气,如果出了什么意外,你担待的起吗?”
李世民不会不懂这些啊!
李宽抬头看向天空,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乌云密布,不由得暗暗皱了皱眉头。
“商品价格上涨了,作坊生产这些商品的意愿就会增加,商人们就会扩大这些商品的产能,最终商品价格还是会回落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如今水泥和钢条,在大唐已经不算是稀罕物件,朕估计缓过这段子之后,价格就会降到合理水平。”
这个时候,兰和自然是不敢再隐瞒。
“王爷,长安城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下大雨了,看这模样,似乎要把前几个月没有下的大雨都下回来呢。”
“出宫了?去哪里了?”
百骑司可是在各个勋贵家中都安插了探子,这基本上是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
“当初朕答应宽儿,市舶都督府十年的市舶税都归楚王府,现在还没有到十年吧?”
“是韦思仁,韦贵妃的侄子。韦家的商业事务,主要都是由韦思仁在负责,也算是年轻一代当中的翘楚。”
“克明去世之后,杜构和杜荷着实谈不上多么的争气没,没想到这一次居然办了一件利国利民还利家的事情,可谓是一箭三雕啊。”
不过,现在李忠说漏嘴了,李世民自然也就立马知道了。
哪怕是偶尔来点严寒或者干旱,整体影响都是可控的。
不说长孙无忌,就是一般的京官,也不是非常怕太监。
真要是涉及到一些关系到家族存亡的事情,百骑司的探子数量哪怕是增加一倍,也不见得能够打听到准确消息。
“谅你也没有那个胆子擅作主张!我们自然是知道你是按照陛下的吩咐在做事,但是眼下情况特殊,你要是再不把情况说清楚,到时候一旦出现什么意外,你这小肩膀小胳膊的,担待的起吗?赶紧的,陛下到底去了哪?”
“房相说的有理,我年纪小一些,就由我亲自带队去迎接陛下吧。”
“走!我们去作坊城看一看吧!”
对于这种改善长安城居住条件的行动,李世民还是支持的。
李世民对杜如晦还是很有感情的。
特别是这几天,归义坊新一期的房子热销,而作坊城那边又闹出退房风波。
京兆韦家,那可是响当当的豪门。
按照眼下的情况来看,这场大雨肯定会给长安城带来一些影响,周边的州县甚至会出现洪灾,朝廷有必要开始考虑赈灾的事情了。
“轰隆!”
兰和哭丧着脸,整个人也是极度的恐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