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从小农场开始

杨洋是幽州折冲府的一名府兵。

作为无父无母的一名孤儿,他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二十五岁的他,仍然是单身一人。

这一次,朝廷征兆幽州折冲府的将士跟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杨洋也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名府兵。

原本杨洋所在村子里的村民们都以为他这一次出征,估计是回不来了。

当初杨广三征高句丽,幽州深受其害。

如今大家一听到朝廷要攻打高句丽,都是眉头直皱,心虚不已。

杨洋身边,几个军装都还没有脱下的兵团士卒,在那里七嘴八舌的说着话。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但是,为了辽东的长治久安,为了解决辽东人口比例悬殊的问题,李宽还是抛出了这个提案。

三天以后,李世民就要班师回朝了。

因为辽东城的一架曲辕犁,价格是幽州的两倍,长安城的三倍。

兵团如今给每人都至少分配了五百亩的荒地,到时候开荒出来,一半种上水稻,一半种上大豆,秋收之后只要缴纳两成的收成给到兵团,其余都是各家的私产,这简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啊。”

“杨大哥,这木房子已经搭建好了,今晚就不用在住在帐篷里头了!”

“辽东的冬天来得非常快,要是动作不利索一点,到时候就来不及开荒,之后就会影响明年的春耕。辽东生产建设兵团刚刚成立,总不能一开始就陷入不利局面吧。”

来辽东生产、售卖农具,不需要冒法律风险,也不需要犯罪,就可以获得超过百分百的利润,哪个商人会不动心?

辽东的发展,就从小农场开始。

“听说长安城那边,不管是勋贵还是百姓,家里都使用蜂窝煤炉子来取暖;也不知道我们这里什么时候能够用上呢。”

“伍长,昨天那个带我们来到这里的观狮山书院学员不是让我们不用担心,留在辽东比回到幽州要好很多;他还说楚王殿下还专门说了一句话来形容辽东的富足,叫做什么‘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呢。昨天我还以为是那学员读书读啥了,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现在看来,是我们见识的太少啊。”

杨洋想到刚刚砍伐木头的时候,就随手射中了一只狍子,众人还打死了一只贸然出现的野猪,还真是感慨万分。

对于生产建设兵团的大部分将士来说,他们都没有管理奴仆的经验,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奴仆相处。

这是发放奴仆之前,薛礼专门召集辽东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进行事前培训的时候说到的内容。

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现状各个奴仆比主人还担心其他奴仆会逃走。

虽然李世民一行人并没有打出什么旗号,一般的将士也没有亲眼见过李世民。

杨洋虽然只是兵团里头职位最小的伍长,但是手下也管着十个人。

四轮马车行走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面,不远处可以隔三差五的看到一群木屋,形成一个有模有样的小村落。

好在生产建设兵团这一次几乎分到了所有缴获的牛马,畜力倒是比较充分。

所以,打一棍子之后,也会给一个红枣。

好在今天的肉食足够多,杨洋也很是大方,自己开吃之后,也让仆人们在另外一边吃了起来。

附近村落也曾经出现过两个想逃跑的,结果连带着同一家的其他几个奴仆都倒了霉。

杨洋看了看旁边那帮正在争抢着吃野猪肉的奴仆,开始思考着要怎么管理他们。

像是连人都不算的奴隶,才是最没有地位的。

“伍长,其实我倒不是特别担心过冬的食物问题。就村子旁边的小溪里头,随便都能捞回来几千斤,甚至几万斤的肥鱼。只要把这些鱼稍微烟熏一下,就够我们吃很长时间了。不过,烧火的木材倒是要提前准备好来,要不然到时候太冷了,躲在房间里也没有用。”

“也行,正好可以近距离的看一看他们的日子到底过的怎么样。朕看附近的一些荒原,已经有火烧过的痕迹,他们应该是已经在开荒了。”

不过,这个情况应该很快就会得到缓解。

李世民放下帝王的架子,就像是一个普通商家一样的跟杨洋聊着天。

“没错,眼下已经进入八月,很可能下个月开始就会下雪,再晚也晚不过下下个月。所以我们的任务其实还是很重的。要是我们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过了一个冬天之后,一帮人冻死冻伤,那丢脸可就丢大了。”

有的时候,落后的东西,不一定就是不好的。

考虑到人生地不熟,为了让生产建设兵团的将士们尽快的适应下来,薛礼安排人员的时候,都是把一个伍的人安排在同一个区域。

反倒是各种耕犁器械,一时半刻有点不足。

一旦等到炼铁作坊能够在辽东生产出钢铁,农具的价格还会进一步的下降。

不过,这并不影响李宽去找人蹭饭。

但凡是哪个奴仆逃走了,同一家的其他奴仆都要被砍头。

“几位郎君,来我们杨家村可是寻亲还是访友?”

“我们是从长安城来的商家,准备在辽东做点生意,听说附近风景不错,就趁着今天天气好,出来转转。”

伴随着夕阳缓缓的消失在白桦树林,辽东生产建设兵团所在的区域,都是炊烟袅袅,人声鼎沸,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奴仆联合起来欺负东家,薛礼可是制定了非常苛刻的规则。

有的人则原本就是高句丽勋贵人家的奴仆,对于换了一个主人,倒是没有那么多的不适应;只不过很羡慕杨洋他们那样能够大口吃肉的日子。

不图什么,就是要让你宾至如归。

作为后世来的李宽,其实是有点不习惯这样的等级划分。

制度也一样。

李世民也不是那种不是人间烟火的帝王。

生产建设兵团里头的培训,有些是针对所有将士的;有些是针对伍长的,当然也有些是针对更加高级的管理人员的。

“这个薛仁贵,做事倒是雷厉风行,这才过了几天,就解决了兵团将士们的住宿问题。”

“是啊,哪怕是老家的土财主,家中也不过如此啊。没想到我们来了一趟辽东,就赶上了土财主的生活了。”

李世民看着远处一片片树林,不由得对辽东提高了几分期待。

人多力量大,仅仅是两天功夫,在一块荒地上就冒出来了一处规模不小的院子。

所以薛礼跟李宽诉苦说农具涨价很厉害的时候,李宽并没有太在意。

“这一路上,虽然是以平原为主,但是并不缺少巨木,这倒是解决了生产兵团初期的好多问题。”

几乎把方方面面需要注意到的事情,都跟薛礼说了。

说句不好听的,主人把你打死了,都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

……

虽然自己一行人才刚刚到这一片陌生的土地上,但是充满希望的未来,却是让大家的精神都很激动。“今年我们的重点是把荒地开垦出来,然后做好过冬准备;在开垦荒地的同时,也要去猎杀一些野兽作为食物储存起来。听说辽东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大雪纷飞的,比较难熬。那个时候,大家可能什么都干不了,只能躲在房子里面带着。”

杨洋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在这个年代,巨木其实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

他们每一个人都分到了一个女人和五个奴仆,如果立过功劳的,数量会更多。

这些人,有一小部分是曾经辽东城的上层人士,如今沦为奴仆,虽然心中不甘,但是在血的教训面前,都变老实了。

哪怕是水泥得到大规模的运用之后,巨木的价值也还是存在的。

好在一切非常顺利,他不仅小命保住了,还斩杀了好几名高句丽士卒,立下了不少功劳,顺利的晋升成为一名伍长。

左右不过是一两个月的功夫,农具的价格就会下降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

自然而然的,大家都帮忙把杨洋的木屋先搭建好。

一帮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

“说的没错,刚听到要留在辽东的时候,我的心都凉了,没想到朝廷一转身就给我发了一个女人,还有五个奴仆,我都还以为是在做梦呢。”

李宽拉一批、打一批、分化一批的政策之下,辽东城里有大量原本高高在上的高句丽勋贵都被抄家,全家贬为奴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