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嗅觉灵敏的商家
程处亮见到李世民的时候,脸上充满了笑容。
虽然他的脸皮没有他爹程咬金的厚,但是接连拿下国内城、木底城等高句丽大城,他的功劳绝对是这一次出征大军当中名列前茅的。
这个时候,甭管他是怎么拿下这些城池的,功劳簿上都少不了他的名字。
甚至几百年以后,国内城和木底城的县志上面,还会有程处亮的事迹记录呢。
“陛下,情况就是这样的。末将到了乌骨城的时候,那里已经被高句丽降将宋坚给拿下了,然后遇到了水师的周二福,知道了平壤那边的情况。因为楚王殿下完全不需要我们去支援,末将就擅自做主,前往攻打国内城了,请陛下责罚!”
虽然程处亮嘴上说“请陛下责罚”,但是脸上却是一点都没有自己做错了事情的意思。
事实上,李世民也不可能责罚他。
金太就是其中之一。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等他开始带着一批匠人和铁锭等器具,驾驶着马车到达幽州的时候,才发现嗅觉敏锐的不只有自己。
“那乌骨城是宋坚带人拿下的,其功不小;朱彪更合适直接带着国内城的将士直接投靠我大唐,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作用。他日班师回朝,朕自然会厚赐他们。”
虽然户部已经准备了许多的冬衣,现在有了之后,御寒变得简单了许多。
“没错!比如说那个朱彪,在国内城担任了十几年的城主,朱家在国内城以及附近的城池里头,有很深的影响力。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不能把他放回到国内城。到时候朝廷设立辽东道,应该也会设置新的州县,到时候在辽东城附近找一个州,让他担任刺史,就很合适。
这个时候,把目光转移到辽东来,也许就是金太打铁作坊的一个新机会。
同样的,宋坚是在鸭绿江附近起家的,他手下的队伍普遍都是那一块的人马,把它调到新城附近,就不用担心他在新城的影响力会太大。当然,我大唐肯定要把辽东城、乌骨城这些战略要地控制在自己手中,通过不断的轮换将领,让辽东各地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
“你的主意不错,朕会认真考虑!”
这更坚定了金太在辽东城设立分号的决心。
一旁的牛进达,想到大军能够在冬天来临之前撤回长安,心中大定。
哪怕跟商家起冲突的是一些勋贵,警察署基本上都能做到秉公执法。
在他看来,朝廷要设立辽东道,必然会加大对辽东道的投入,会鼓励关中百姓迁移到辽东去。
所以他立马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说:“陛下,楚王殿下已经在平壤扶持了北高句丽,在汉城扶持了南高句丽;如今鸭绿江以西,都是我们大唐的领土。宋坚和朱彪这些高句丽将领,早期留在辽东任用,可以更好地稳定局面。但是,末将觉得可以异地任用!”
“有什么麻烦的?长安城人市里头,哪个地方的奴隶买不到?这一次大军攻下那么多高句丽城池,肯定会有很多俘虏。再说了,这一次楚王殿下也跟着陛下出征,我相信他肯定会为商家们考虑好这个问题的。”
但是,金太却是一直都关注着相关的动静。
金太打铁作坊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规模已经到了一个瓶颈了。
李宽在大唐的商人眼中,就是一个财神爷。
“陛下,辽东的大局已定,过几天我们就可以启程回到辽东,准备班师回朝了!”
当然,他也确实认为拉拢高句丽降将,有利于辽东局势在最快的时间内稳定下来。
“阿牛,你放心!这一次陛下御驾亲征,肯定对辽东的建设非常重视。没看到吏部已经安排了大量的官员往辽东而去,楚王府的各个作坊也都纷纷安排匠人和掌柜前往辽东;就连长安城的勋贵,也都纷纷动作了起来。这虽然会让我们失去低价购买物资的机会,但是也意味着我们这一趟的辽东之行,是正确的选择!”
李世民看到程处亮居然开始献策了,不由得提起了几分兴趣。
唐军的战斗力如此强大,跟李世民给将领们充分放权也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个情况,商人们都看在眼中。
眼看着平壤、汉城、辽东都落到了大唐手中,高句丽变得四分五裂,朝中又传出了设立辽东道的消息。
这些人,他算是跟王富贵走的比较近的商家。
得益于《大唐日报》派往辽东的战地写手的报道,长安城里,大家对辽东的战事进展,把握的还是非常及时的。
李世民现在还没有完全想好怎么经营辽东,自然不会那么快就开始封赏将士。
不过,程处亮以为是不是李世民担心大唐刚刚把辽东打下了,结果就提拔了一帮高句丽将领,到时候辽东可能还是辽东人的辽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