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庾信作为新罗名将,自然对边疆地区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

虽然她很仰慕大唐的文化,在国内不断的鼓励官员百姓学习汉学,推广大唐的官职,学习大唐的技术,但是这并不表示她对大唐没有防备之心。别看大唐四周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敌人了,但是认真说来,其实也没有什么朋友。

李世民对此深有体会。

否则连她的抗击意志都不坚定,底下的将士们估计就更不用说了。

李宽在宣政殿中宣扬的观点,李绩是完全听进去了,并且觉得非常值得尝试。

甚至连幽州本身,都不是什么繁华的州府,不要说跟长安、洛阳相比,就是跟如今的朔州比起来,也差的远了。

打赢了,是亏本;打输了就更不用说了。

“没错!为了转移高句丽国内的矛盾,渊盖苏文必定会发动一场战场。要他们主动去挑衅大唐,估计很有难度;再考虑高句丽如今在我们边疆陈兵三万,对方的目的几乎已经确定无疑了。”

那新罗还真是有可能被高句丽给吞并了。

金胜曼闭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气,脸上露出一阵决然的表情,“既然如此,金将军,本王就委托你全权负责抗击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事宜,在唐军与高句丽发生正式作战之前,一定不能让高句丽的大军深入我们国境,否则哪怕是最终赢了,国内也被打的千仓百孔了。”

这个时候,作为女王的金胜曼,千万不能有任何犹豫啊。

李绩可不是只会打仗的将领,说他能文能武,一点也不夸张。

……“这水泥道路的优势,在长途行军的情况下,实在是太明显了啊。”

“呼!”

河北道很大,但是过了幽州,其实就是一片荒凉了。

李世民对这一次的战事充满信心,所以一路上更多的是在跟李绩、岑文本他们讨论战后的事情。

金德曼在长安城待了差不多大半年时间,对于唐人如何看待高句丽,心中也是比较清楚的。

“大王,末将认为圣骨的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可信的。这几年,大唐实力提升的非常快,从东海渔业那些商家贩卖的商品就可以看出一般来。如今渊盖苏文做出如此无君无父的事情出来,算是给了大唐最好的出兵借口。再说了,眼下已经不是考虑我们是不是要抗击高句丽和百济联军的问题,而是要考虑怎么来抗击,避免战事陷入不利的局面。”

“如今我大唐修建水泥路的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只要人手充足,明年内修好这条水泥路根本不是问题。听说朔州那边今年种植的面积比去年翻了一番,到时候衣的价格必然会进一步下降,让百姓进入辽东过冬不再需要担心御寒问题。甚至为了鼓励大家开发辽东,朝廷可以给每个进入辽东的百姓发一件衣,这样既刺激了种植,又能发展辽东,可谓是一举两得。”

不管是当今天子李世民,还是朝中大臣,都希望大唐能够打败高句丽。

“没错!从长安一路而来,水泥路两边的州府都愈发的繁华。从舆图上来看,辽东北边还有非常非常广阔的土地,我们只有把辽东开发成一个稳定的后方,才有可能进一步控制北边的土地;要不然的话,如此遥远的距离,不用过个几十年,这里又没有我们大唐什么事了。”

李世民不会天真的幻想着凭借着自己天可汗的名气,就可以让四夷臣服。

“陛下,末将愿意战后留在辽东镇守边疆,给我大唐增加一个繁华的辽东道!”

“此事再议!”李世民没有立马点头,反而看了看东边,“也不知道宽儿那边怎么样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