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你去一趟河东道,试着运输一批精钢回来,看看这条路是否走的通!”
阿牛想到那一个个粗壮的梁柱,就倒吸一口凉气。可是,这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影响,就是这些订单的价格,都是事前已经确认好的。
这些东西,无不改变了大唐的建筑格局。
这样的方式,对于作坊的稳定发展来说,自然是有好处的。
金太毕竟是见过大风浪的人,没有因为钢铁涨价就失去分寸。
“之前听说楚王府在河东道那边修建了一座巨大的炼铁作坊,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投产。虽然从河东道运输精钢回到长安,成本要高不少,但是长安城的钢价继续这样上涨下去的话,这个法子也不是不能考虑了。”
再说了,刚刚已经有好几个渭水学院的教谕询问宇文善类似的问题了。
“师父,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钢条的价格已经上涨了三成,我们作坊生产的产品,成本最大的就是钢材了。这么一个上涨法子,我们今年估计都没有钱挣了啊。”
“郎君,你是想问这样一栋大厦,到底有没有可能建造出来?这报纸上说的那些规划,是真的还是假的吗?”
有些着急要货的客户,甚至之前就已经把货款付清了,只剩下交货一事。
水泥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建筑行业的格局,特别是钢筋混泥土浇筑梁柱的方式,更是让一些高层建筑变成了可能。像是观狮山书院的格物大厦,就是这么一座新式建筑。
长孙冲安排盯着李宽的人员,一只手都数不过来。
金太打铁作坊如今有一大半的业务都是提前跟其他人签订了契约,可谓是按单生产。
宇文善作为工艺大师,对于帝国大厦这样的划时代建筑,自然也是非常的关注。
甚至在渭水学院,他如今的研究重心都已经转移到了新式的建筑设计方面去了。
“长孙家的涨价了。楚王府的炼铁作坊,如今的产能据说全部都被帝国大厦给吃掉了。师父,你都不知道帝国大厦对精钢的需求有多大。我前几天专门让刘青带我去工地看了一眼,三人合报粗的梁柱,里面全部使用了精钢制作的框架,然后再浇筑混泥土。
单单那么一根梁柱,修建一层楼就需要几千斤的精钢。这帝国大厦有三百多米,至少也有三十层吧?需要的梁柱数量几十上百跟,按照这么个用港方法,今年就不要指望楚王府的炼铁作坊会把精钢拿出来售卖了。”
水泥、玻璃、自来水、暖气……
毕竟这个建楼又不像是其他事情,你能搞遮挡起来。
这么一来,像是最近一个月钢价上涨的情况,对金太打铁作坊来说,就很伤了。
“长孙家的炼铁作坊和楚王府的炼铁作坊,都涨价了吗?”
说实在的,他比谁都想要看到李宽失败一次。
虽然只是四四方方,似乎没有什么美感和特色的一栋楼,但是你架不住它够高啊。
金太稍微思考了一下,就做出了决定。
一个作坊,产量越大,成本理论上是越低的。
河东道的作坊产量那么大,成本应该有优势才对。
至于运输的销,就要试了才知道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