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跟在杨本满身边这么多年,也是有几分眼光的。
虽然后世很多人骂房地产商,但是不可否认,他们对经济的发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的。但是想了想,又觉得似乎不对。
王富贵还在做最后的努力。
借着这个机会,王富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许多买房早的人,也通过房地产的这一波红利,实现了阶层跃变。
通过作坊城的售卖,带动长安城房地产的发展,以及背后炼铁、制砖、家具等一些列产业的发展,为大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当然,这里面肯定有一个度。
作为楚王府主管商业的主要负责人,武媚娘在许多事情上面的话语权还是很大的。
“娘娘,其实我觉得今天一下子放出来那么多消息的话,大家会不会消化不了?如果我们每次开盘放一两个消息,效果会不会更好一点?”
杨本满现在也是快成精了,虽然本职工作是监察御史,商业嗅觉水平却是比东西两市的许多商人都要高。
“嗯,一会先听听王富贵怎么说,再考虑要不要买房。眼下大唐挣钱的生意,都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银票放在家中也不能产生价值,我得给它找到一个好的去处。”
放眼大唐,也就是长安等少数几个州府具备搞房地产的潜力,其他地方根本玩不起来。
通过对大唐皇家钱庄近两年的存款数据进行分析,李宽发现了唐人开始爱存钱的毛病越来越明显了。
“东家,这个规划图看起来似乎很有意思,金碧园旁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叫做大唐交易中心的地方,西边则是市舶都督府和大唐皇家钱庄总部,还有那个大唐运输集团、大唐新闻出版署、大唐皇家专利局、警察总署,这些不是都在长安城里头的吗?怎么会在这个规划图里头?”
不过,要鼓励消费,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情。
所以哪怕是长安城中如今对楚王府售卖作坊城房子的事情充满异议,她也不觉得有什么压力。
对于王富贵的执行能力,武媚娘还是有几分信心的。
这可不是李宽希望看到的情况。
好在王富贵也算是识相,自己尽到了提醒的职责之后,就自行去忙碌了。
“今天果然没有白来啊。我就知道楚王殿下不可能一点后招都没有,单靠强买强卖是不可能持久的。楚王府下属的作坊,那些匠人可能迫于无奈,只能买,但是其他勋贵商人可不见得买账。太子殿下和魏王殿下,还有御史台的一帮御史,都在等着楚王殿下犯错呢。”
在他看来,短时间内改变长安城勋贵百姓们的买房观点是不现实的,倒不如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来改变大家的观点。
杨本满敏锐的感受到,长安城的各个作坊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
继续投资,固然也是有钱挣的,但是利润肯定远不如前。
除非你能找到一些新项目。
但是这年头,除了楚王府,哪有那么多新项目冒出来?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