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书院里出来的学员,基本上就能派上用场。兕子:……

贡院门口,虽然还没有到放榜的时间,但是却已经人声鼎沸。

“要什么一刻钟?现在就可以走了!兕子你也真是的,放榜这么重要的日子,你刚也不叫醒我,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再说了,大唐的读书人,也就长安城多一些,其他地方要是一口气修建太多的书院,根本连合适的学员都招募不到。

刘界虽然觉得有点遗憾,但是也只能接受这个现实。

……

刘界是典型的底层出生,对世家勋贵一向是没有什么好感。

刘界跟许敬宗的关系,与其说是上下级,其实反倒是更像师徒。

虽然他的期望不止如此,但是也很清楚,短期内不可能再升了。

“当务之急,是先把教育体系给建立起来。书院的数量,我倒不是很担心,但是小学和蒙学,这是个麻烦事。特别是在一些不富裕的州县,许多百姓根本就不支持孩子去学堂进学。一个七八岁的孩童,在农家里已经算是半个劳力,可以做不少家务;要是送到学堂的话,哪怕是什么钱都免掉了,也算是浪费了一个劳力。再说了,很多地方不见得能够做到所有费用全免。”

原本她是很想直接跟狄仁杰一起去的,但是想着他今天肯定会跟观狮山书院的师兄弟们一起去看榜,兕子就忍住了。

经济越繁荣,往往文化也会越繁荣。

“那倒也是。教部刚刚创建,如果立马就要接管科举的事情,也是有点忙不过来。不过往长远来看,应该是会由教部负责的吧?”

在他看来,最好教部的经费全部都投入到官办的书院之中,私人的书院就由它们自负盈亏。

历史上的大唐,太过于重武,而后面的大宋,又太过于重文。

相应的,读书人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会上升。

“这倒也是,绕来绕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蒙学和小学的规模扩大上面。”

与其这样,不如先把李宽安排的事情做好,缓个两三年之后,到时候就有望取代李治成为教部长。那个时候再来推进科举改革,意义更加不凡。

房遗玉在楚王府,好的东西没有学到,李宽的偷懒劲,她倒是学了个十足。

“只要有钱,修建书院并不难,但是难就难在合适的教谕和学员,都还比较欠缺啊。”

今天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们大部分都去看榜了,刘界这个新任的负责人,也来到了教部找许敬宗这个老上司。

……

反正各个创办书院的家族,出发点都不见得那么光明正大。

渭水书院是长孙家和郑家合作建立的,作为两家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长孙冲跟郑海自然也要过来看看放榜的情况。

“朝廷科举取士的数量虽然每年增加的不多,但是却是很坚定的增长;去年有一半的名额都被国子监、观狮山书院、曲江书院和我们书院给占据了。今后,估计各家书院学员的占比会不断上升,就看谁能在这种趋势中获得最大的好处了。”

长孙冲自然是希望渭水书院的学员能够取得好成绩。

但是他也知道想要一下子打破记录,估计是很难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