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许敬宗的动作很快
贞观十六年的春节,是在各种议论纷纷之中渡过的。
许敬宗的动作也很快,元宵还没过,他就公布了观狮山书院研究生院的设立情况,并且还明确了面向第一批硕士学员的招募安排。
一月份是朝廷春闱的月份,本来长安城就聚集了大量的士子,这帮读书人整天都谈天说地,议论朝政。
如今朝廷打算广设书院,成立教育部,这些都跟士子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大家讨论的热情就更高了。
在这种情况下,观狮山书院的硕士招募考核,引起的震动就更加大了几分。
“阿耶,观狮山书院要搞什么研究生院,我们要不要跟进?”
如果不好,那我就在一旁看热闹。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相反的,把这口子向私人放开,那么书院的数量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快速增加。
至于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只能是以后慢慢的解决了。
虽然各家筹建的书院,里面的学员并不能算是他们家族的人,但是耳濡目染之下,夹杂各种私货是很正常的。
但是,这几年跟楚王府的炼铁作坊竞争下来,长孙无忌也感受到了技术的重要性。
长安城中,抱着类似想法的勋贵还有不少。
到时候,这种私立书院肯定会打上一些印迹。
如果大唐一半的孩童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哪怕是大部分都只是达到识字的水平,意义也非常巨大。
作为长安城里的勋贵,他们对于朝廷动向,往往都是最先知道的。李世民还没有正式公布教育部的设立,各家勋贵就纷纷单独或者联合的成立了各种各样的书院,就等着到时候向教育部申请经费。
“孩儿虽然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如今正值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如果我们渭水书院一点动静都没有的话,到时候大唐的书院,估计就都听楚王府的话了,这个长远影响,可是很大的啊。”
但是发现都是各家书院的广告,就觉得奇怪了。
李宽对骆宾王汇报的事情倒是不觉得奇怪。
长孙家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楚王府相关的情况。
炼铁以及铁器的制作是长孙家的核心产业,长孙无忌没有打算放弃。
骆宾王虽然负责《大唐日报》有段时间了,但是身上的书生意气还没有完全丢下。
勋贵世家对大唐的影响太大了,不管是干什么事情,你完全抛开他们是不现实的。
《大唐日报》这段时间广告费突飞猛进,原本骆宾王应该感到高兴才对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