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之善有点傲娇的透露了一丝自己在《长安晚报》里头的地位。
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去买一辆自行车。你说这些原本吃饭都吃不饱的人到了长安城,还会嫌弃作坊里头的干活时间长吗?只要工钱给的过得去,人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缺。之所以长安城的不少作坊如今招募帮工变得困难,是因为这些作坊一般都优先考虑招募唐人,并且还是希望招募识文断字的唐人。这么一来,当然就不容易了。”
“那倒也是。本来我今天只要安排一个下面的编辑过来转一转,就可以搞定一篇文章。不过我总觉得这永久自行车专卖店的开业,说不定会在历史上留下一笔,所以亲自过来看一看,准备撰写一篇文章发布在《长安日报》上面。”
哪怕是到了太阳落山,借着稀稀落落的几根蜡烛,帮工们也要忙活到晚上十点才能下班。那滋味,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受得了的。”
苏成冠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虽然比这富二代要强,但是跟祝之善这种曾经落魄过的人比起来,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的。
在他的眼中,开奥迪的就已经是穷人了。
作为一名报社的编辑,祝之善还是非常合格的。
虽然当初他也只是一个落魄的文人,但是怎么也是《长安晚报》的第一批写手,那种元老地位,让他在后面的发展之中很快就有了升职加薪的机会。
时间过得很快,就在苏成冠和祝之善说着话的功夫,永久自行车专卖店,终于开业了!
长安城的风吹草动,往往许多人都还不知道,苏成冠就先知道了。
“听说那自行车作坊的产能不足,今天虽然是永久自行车专卖店的开业典礼,但是只拿出来了两百辆自行车限量销售,我担心自己不亲自过来,到时候买不到啊。”
就像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买不起法拉利,买不起劳斯莱斯,但是对于法拉利的各种型号,各种售价,对于定制劳斯莱斯需要多少钱,却是比谁都精通一样,这也是为了某些场合下的话题需要。
他写文章,往往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结合了自己亲身探访的见闻进行加工,算是比较有职业道德的编辑了。
苏成冠从小过着锦衣玉食,没有怎么见识过这个世界的黑暗。
“嘿,苏兄,还真有你说的那种作坊主,我就专门去偷偷的采访过。这些帮工,在杂乱的作坊里头,天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随便吃点东西之后就开始干活。
祝之善作为《长安晚报》的编辑,信息灵通程度,跟苏成冠相比也不遑多让。
“不仅永久自行车作坊在扩产,金太打铁作坊和阿牛特殊钢,还有轴承作坊等好多作坊都在扩产呢。如今但凡是有手有脚的人,在长安城都能很轻松的找到一个活计来干。我听说就连最普通的帮工,一个月也能拿到两百文钱呢。”
虽然有不少伙计在维持秩序,但是排队的人群还是蜂拥进专卖店里。
许多人连价格都不问,直接挥舞着银票,大声喊着,“给我来一辆!”
苏成冠看着眼前这个场景,有点懵。
“苏兄,愣什么,赶紧往里头挤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