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盟是可以,但是盟约本身就是用来撕破的。高句丽灭亡之日,也就是我们大唐进攻新罗之时。微臣建议朝廷制定攻打高句丽的方案的时候,顺便把新罗也放进去。”

作为楚王府的女主人,她能够看到的许多信息,她掌握的许多秘闻,比一般的大臣还要多。更加直白一点的说,你是臣子,就安安分分的做个臣子,不要有不该有的心思。

李世民的这个观点,应该是代表了大唐这个时候很多人的观点。

“陛下,仁义是对大唐子民的。再说了,攻打新罗并不表示不仁义。这战场上打起来,难免会有一些误会和冲突,只要想动手,理由总是有很多的。哪怕是没有理由,我们也可以创造借口。微臣还是那句话,凡是有利于我大唐的事情,就是可以做的事情。至于史书上会怎么说?陛下,历史是有胜利者书写的!”

“姐姐,听说王爷正在见一个绝美的女子?”

楚王府别院里头,武媚娘挺着个大肚子,跟程静雯在百草园中散布。

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作战的效率,李宽觉得水陆两栖同时进攻是最合适的方案。

“水师?从登州出发的话,倒确实是很快就进入高句丽腹地了,但是利用水师攻打高句丽,也顶多只能解决沿海的问题,船又上不了岸。”

“宽儿,我大唐乃是仁义之邦!”

“这么说,你是同意跟新罗结盟咯?不会是今天上午收新罗老山参收多了的原因吧?”

“陛下,结盟是他们一厢情愿的事情,或者说是他们希望的理想局面,实际上他们就是被高句丽和百济压迫的狠了,想要借我们大唐的力量,保住新罗。”

同盟的时候,攻打攻打当年的东突厥和后面的高句丽,出力最大的是大唐,但是战果收获最多的却不是大唐。

不过,他估计没有想到新罗后面会变成另外一个薛延陀。

李景仁没有太大的抱负,只希望能够安安心心的过一辈子。

冬天下雪不好走,夏天下雨也不好走。

“你说的是新罗使臣金胜曼吧?今天一大早就来了,到现在还没有离开,倒是着实有点让人感到意外。”

战争结束之后,大唐虽然名义上消灭了一个强大的对手,但是又培养起来了一个新的对手。若干年之后,再次陷入了死循环。

这是他心中的一个结。

“陛下,微臣还有一个建议。”

“陛下圣明,攻打高句丽的过程当中,如果有新罗帮忙,自然对大军作战有所好处,也能牵制高句丽的一部分兵力。”

“你倒是动作够快的,借献佛玩的比谁都溜。”

“朕迟早是要讨伐高句丽的,有新罗这么一个国家在半岛帮忙,倒也不是一个坏事。”

李世民想到杨光折腾了三次都没有打败的高句丽,将要灭在自己手中,心中很是兴奋。

此时此刻,他想到的反而不是高句丽和新罗,而是玄武门。

“朕知道了,此事再议。后天朕将正式召见新罗使臣,你再把今天了解到的情况说一说。”

李世民感觉李宽就像是一只泥鳅,滑不溜秋的,要抓他个把柄都不容易。

“哎,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武媚娘倒也没有觉得不好意思。

李世民面色复杂的看着李宽,心中虽然知道这样的方案才是对大唐最有利的,但是又有点难以接受。

“这金胜曼是新罗的圣骨,女王金德曼的堂妹,很可能也是未来的新罗女王。虽然她年纪轻轻,但是为人处世很有心计,对我们大唐也算是比较了解。这一次,她们应该是受到了高句丽和百济联盟的压力,高句丽东部大人渊盖苏文频繁在边疆上挑衅,大有吞并新罗的心思。别看新罗国内也勉强算是兵强马壮,但是跟高句丽比起来还是不够看的……”

看看那程处默、房遗爱……

楚王府情报调查局多年前就开始布局汉城等地,自然不是吃干饭的。

“这么说来,王爷见金胜曼,会讨论对付高句丽的事情?”

“阿耶,但是这新罗使臣是个女子,古礼上面从来没有说过如何接待啊。与其在那里纠结,不如直接把这个难题交给别人来解决。她们不是一直还没有觐见陛下吗?那就尽快安排咯,到时候宫中肯定会有一些指示给到礼部的。”

她忍不住笑了出来,“媚娘,我倒是跟你的看法有所不同呢。”

到了贞观十四年,更是官复原职,重新担任礼部尚书。

“是啊,听说这新罗的国王是个女人,而这个金胜曼还有可能是下一任的女王。也难怪王爷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啊。”

这也太……

“既然陛下有心讨伐高句丽,微臣觉得朔州到幽州的水泥路就要加快进度了。同时幽州往辽东城的水泥路,也可以开始修建。”

“景仁,话不是这么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陛下既然安排我来做这个礼部尚书,我自然不能让人在礼节上挑了大唐的不是。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我大唐乃是番邦属国的表率,自然不能礼仪上惹人笑话。”

“噗呲!”

今天上午刚收人家金胜曼的礼物,下午就提议到时候要一起干掉新罗?

……

金胜曼拜访李宽,这不是什么秘密。

不过,李道宗只不过是在家闲赋了两年,还没来得及好好的含饴弄孙,就在贞观十三年被重新起用。

李世民对新罗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历史上唐朝和新罗在后面也着实联盟了。

人家的爹也不见得比他的强,可是儿子的知名度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从长安城走陆路去高句丽,路途遥远不说,道路也不好走。

而这个时候的大唐,可能还不大习惯从海里面进攻。

李宽知道李世民肯定会知道,李世民也知道李宽知道自己知道。

特别是李宽在私下一点掩饰都没有的表达过要灭高句丽。

李宽见完金胜曼的当天,就被李世民叫到了大明宫。

程静雯不是傻白甜,只不过平时很低调,不轻易的表达自己对朝政的看法。

“虽然辽东冬天比较长,但是那里的土地其实非常肥沃,种植水稻也好,其他的作物也好,收成比关中可能都要好。既然费了这么大力气灭掉高句丽,不利用起来就可惜了。指不定过个几年,这里又诞生了新的对手。”

“此事容朕再想一想!”

虽然李世民也觉得李宽说的有点道理,但是要实际统治辽东,需要费的人力物力可是非同小可。

投入和产出是否值得,李世民自然是需要掂量掂量。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