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不祥的征兆?
点都德中,文英费尽周折,总算是约到了王富贵一起吃饭。
作为西市最大的水果铺子的拥有者,文英的消息还是很灵通的。
这几天,原本跌跌不休的桃子价格,居然开始上涨了。
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水果铺子采办不到足够桃子的情况。
连带着其他的水果价格,也止跌回稳。
文英稍微打听了一番,就知道了罐头作坊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王掌柜,您尝尝点都德新出的盐焗海螺,味道很是特别呢。”
如今看来,果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我回去之后,亲自带着伙计去到备选的一些村子,跟当地的村正和里长都沟通一番,看看大家的决心有多大,然后择优建设水果基地。为了解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我准备出面给需要的村子进行担保,向大唐皇家钱庄借贷一批银币用来扩大果树的种植规模。
不过,他又有点后悔自己多嘴了。
“没错,就是用来观察天象的天文台。”
王富贵一边吃一边说着话。
“你想要合作,也不是不可以,罐头作坊对桃子、苹果、梨子等水果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你能够长期稳定并以合适的价格来提供这些水果,那么把这项事情交给你来做,自然是没问题的。但是,我想知道你如何来确保做到这一点?”
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太过考虑其他商人的感受,直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就在这一年,周武王起兵造反,推翻了商朝。
《淮南子·兵略训》中有一句话,是对彗星出现比较早的描述。
文英误打误撞的行为,倒是为农学院的产学研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石。
魏征也难得的收起了自己的苦瓜脸,笑着说了句大家都听了舒服的话。
……
“陛下,微臣惭愧,昨天夜观天象,发现了彗星出现之后,微臣就一直在推算,但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头绪。”
李世民皱着眉头看向李淳风。
反正现在大家都是猜测,他的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大唐的东边是比较安稳,但是继续往东的话,那就是大海。东海渔业在倭国,在大海上,这些年可是折腾了不少事情。李将仕郎说的东方,会不会是指的海上呢?”
“李淳风,你认为祸事会从哪里来?”
如何将书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这是李宽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
就在此时,一个小太监来到了李世民身边。
“在陛下励精图治之下,我大唐如今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衣食住行都比往年好了许多,这实在是我大唐的幸事啊。”
特别是伴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他的雄心壮志已经基本上都实现了,李世民对于一些东西的看法,也在慢慢的变化。
王富贵听了文英的话,脸上多了一些笑容。
特别是面向未来,罐头作坊的产量肯定是要不断增加的,到时候需要的水果数量,绝对不是几个农户随便种上几株果树就能满足的。
朝会之后,李世民继续留着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岑文本等大臣在宣政殿中,交流着下半年的一些安排。
房玄龄两鬓斑白,这几年显然是劳心劳力的付出了不少。
“哦,对了,陛下,这天文台的负责人,似乎就是李将仕郎家的大郎呢。”
作为一名品级比较低的太史局官员,李淳风除了在大朝会的时候有资格上朝,其他时候是不够格的。
这是李宽最近经常说的一句话,王富贵觉得给罐头作坊找一家专业的合作伙伴,也算是符合李宽的指示了。
甚至昨天她还专门跟水二贵见了一面,详细的了解了一番蜜桃村跟罐头作坊交易的具体情况。
“那天文望远镜是干什么用的?莫不成跟我们平时用的望远镜有什么区别?”
“你这个想法很好,楚王殿下之前在农学院的讲座里头,也有提到过一些类似的观点。要大规模的种植果树,种苗的选择就很关键了。
李世民有点搞不懂观狮山书院修建天文台干什么。
正常情况下,都是李世民有什么需求的时候,才会把他叫过来询问。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长孙无忌别有深意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王掌柜,您请指示。”
李淳风一开口,就把大家给镇住了。
当然,王富贵会同意出来吃这顿饭,自然不是真的差顿饭。
当天发现王富贵脸上开始露出笑容,心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毕竟,自己去收购水果,也是有成本的。
“陛下,山南道早稻大丰收的情况,户部已经收到了详细的汇报,想来不用多久,江南道也会有类似的消息传来。有了早稻的丰收,哪怕是关中小麦和粟米的收成情况没有变好,我大唐也不用担心粮食不足了。”
我听说观狮山书院农学院,这几年也在培养一些新的水果种苗,到时候我跟他们一起合作,推广新的改良果苗的种植,也邀请农学院的学员去到果树基地进行指导,尽量以更快的速度来扩大果子的产量,满足罐头作坊的需求。”
自己儿子在观狮山书院搞出了一个天文台,还有那什么天文望远镜,自己居然什么东不知道。
虽然出征的大军还在草原上纵横,但是已经无伤大局了。
李世民要是继续再深问下去,他就要答不上来了。
不过看到如今大唐一片蒸蒸日上的局面,他总算是脸上露出了笑容。
莫名的,李世民想到了当初玄武门前的场景。
长孙无忌不失时机的拍了一下马屁。
而李淳风在听到李忠跟李世民汇报的消息时,也有点郁闷。
房玄龄看了看左右,觉得还是要说点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