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李宽是想说经学不重要吗?

但是现在这个奖项明显是面向整个大唐的。但是,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童周跟电能研究所有什么关系呀。

“这……孔祭酒,我们是不是错开颁奖日会好一些?要不然这样的针对性就太强了一些。”

孔颖达觉得自己不能坐以待毙。

有了电池的出现,大唐对电的研究和理解肯定会大大的加快。

虽然离电力社会还远的很,甚至可以说李宽今生都未必能够见到电力社会来临的场面。

特别是楚王府每年拿出四万贯的巨额资金作为科技奖的奖金,这可真是大手笔。

就比如后世的导电塑料,如果不是因为它的发明人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估计除了化学领域的人员,哪怕是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大部分也都不知道吧?

司马才章倒是就事论事,没有跟孔颖达一样带着有色眼镜。

这个许敬宗,还真是会见缝插针的拍马屁啊。

哪些发明有意义,哪些发明是革命性的,有谁比李宽懂吗?

“既然准备搞,那就以最快的速度先搞出来。这第一届的各科奖项,本王就直接指定了。反正奖金也是本王出的,想必没有人会有什么意见。”

“属下明白,那这个大唐皇家科技奖,是从今年就开始搞吗?”

巢琼经过了多次试验,确认不是自己眼,意识到里面必定有什么大家不了解的情况。正好这段时间关于电的相关文章在《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不少,楚王殿下您又亲自在书院里举办了讲座,巢琼大胆的猜测这里面是不是因为铜线、青蛙、精钢制作的镊子之间,也有电流过。

观狮山书院要设立面向大唐所有人的大唐皇家科技奖,许敬宗自然是要大书特书的宣传一番。

就像是细菌的发现,你要是没有格物学的进步,你哪来的镜片的各种原理提升?

这个时候,观狮山书院哪怕是出面成立大唐皇家科技奖,奖项的影响力也高不到哪里去。不说大唐上下会有什么反应,就是观狮山书院自己的学员也未必会多么在乎。

像是这种天价的奖金,别说户部不答应,其他的衙门也不会同意啊。

但是,偏偏里面没有经学。

“那……那也行。既然如此,要不就直接定在六月十六吧?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属下正好可以安排、宣传一番。”

反正最关键的奖项是自己定的,其他反而都不是多么重要的事情了。

至少由李宽自己来把关,不会出现一些乌龙的笑话事件出来。

孔颖达发现大唐皇家科技奖里头有农学,他能理解,毕竟无农不稳;有算学,他勉强也能理解,毕竟明算科,可是大唐科考的项目;至于医学,这个也不难理解;至于格物学,他虽然非常厌恶,但是也知道李宽很重视,科技奖里有它,倒也不奇怪。

国子监毕竟是朝廷的官方机构,所有的支出都是有定数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奖金设置的大一点,对大唐皇家科技奖初期的宣传来说,其实是非常有好处的。

……

李宽忍不住笑了起来。

所以简单的勉励了大家一番之后,他并没有太多的泄露一些后世的电学知识。

“才章,你说我们国子监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个文学奖或者其他什么奖项出来呢?”

相反的,把特等奖设的高一些,哪怕是你只把五成的收益拿出来作为奖金,这个影响也非同凡响。

童周在一旁详细的解释了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

司马才章站在孔颖达身旁,很是感慨的说道。

这可就非同寻常了。

“是这样的,我带着医学院的学员做青蛙解剖实验的时候,巢琼意外的发现了一只放在铜线上的青蛙,在镊子靠近青蛙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抖动。按理来说这些青蛙已经死了,是不可能再有动作的,但是偏偏这种事情就发生了。

“不同的大小的电池,不同材质制作出来的电池,蕴含的电能是不一样的。你们电能研究所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电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来表达电能的大小或者强弱。假以时日,观狮山书院的电能研究所,一定会成为举世瞩目的存在。”

李谚眼前一亮,觉得这个电池绝对有望成为长安城百姓们茶余饭后讨论的新东西。

“王爷,确实如同童教谕所述,这个电池的制作,还真是要归功于巢琼的意外发现呢。”

当然,这是他的心里话,他没有跟司马才章说。

孔颖达不觉得设置一个奖项有什么困难。

一旁的赵小二补充着解释了一下。

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孔颖达无法接受这样的情况。

自己本来不想拔苗助长,没想到偏偏还有这么巧合的事情。

把这个一个日子定为大唐皇家科技奖的颁奖仪式的日子,一旦这个奖项的影响力扩大开来,那么李宽的声望肯定会更上一个台阶。

“电池?王爷,您这个词语用的太好了。这东西确实就像是一个充满了电的池子,说它是电池,实在是太贴切了。”

这要是评奖委员会自己来定夺,万一哪天搞出一个类似“水变油”、“永动机”之类的项目作为获奖项,那就搞笑了。

“原来中间还有这么一个故事啊。童周,我觉得单单这个小故事,就足够让你跟巢琼流芳百世了。指不定一千年以后,学员们课堂里还会专门学习你们这个小故事的事情呢。”

“俗!真是俗!俗不可耐!”

绝对可以引起百姓们的热烈讨论,甚至还会进一步提升获奖人说研究的技术的知名度。

这绝对不比后世的诺贝尔奖要差呀。

也就是说不管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还是曲江书院的学员,亦或是其他各道的一些匠人和郎中有什么新的发明,都有可能获得这个奖项。

不客气的说,不管是谁获得了大唐皇家科技奖,基本上立马就成为一个大富翁。

许敬宗听到李宽的这个想法,稍微有点意外。

“不!针对性强一些,我们的奖项才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才能借着李宽的光,把知名度扩大到广大百姓耳中。”

孔颖达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他在为自己的这个妙计而感到开心。

能够光明正大的蹭热点,占便宜,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