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让楚王殿下知道了,到时候指不定怎么收拾自己、要不然,像他这样地位的人,哪会每天都来学院里授课?
“楚王殿下,这离立国节就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要把十二卫抽调的那些人训练成军事学院学员那样走正步,会不会来不及了?”
所以他干脆就把后世经典的进行曲给弄了过来,让紫霞在歌剧院里组建了一个军乐团,专门负责阅兵仪式的时候弹奏进行曲。
“我听说石见银山那里安排了一支人马来到大唐,你要真是想了解大唐的兵法,还不如看看到时候能不能从这些人身上寻找机会。大唐皇家军事学院,你就不要想了。”
“药师,你这什么表情?难不成你觉得这个军事学院不好?如今长安城中,大家都在想着法子往这里塞人呢。”
哪些东西自己不能碰,九条可是比近卫要清楚多了。
“昨天陛下让兵部组织的什么阅兵仪式,你有什么看法?”
阅兵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要向百姓,向番邦属国展现我大唐的国威,展现我大唐军队的军威,展现我们这些年军队的建设成绩,也彰显我们军队维护边疆稳定的实力。说白了,这阅兵仪式,怎么才能更加让人感到震撼,就怎么来。里胡哨的东西反而没有必要搞那么多。”
这些年,但凡是有什么稀奇古怪,大家理解不了的事情,十有八九都跟楚王府有关系。
所以李世民当场就拍板定下每年的五月初一为大唐立国节,而为了庆祝首届大唐立国节,今年将由兵部跟大唐皇家军事学院主导搞一场阅兵仪式。
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军乐团了,这可是烘托气氛的重要工具。
要知道,古代的人要写书,可不像是后世那样是个人都行。
“这个单簧管的使用,比横笛与箫都要不同。呼气的时候要把腹部撑着,吹气时腹部要往内缩,这时候不是要你们含蓄的时候。在吹单簧管的时候,就像兵士在射箭一样;弓箭射的远不远、有没有力量,跟你的弓弦拉的怎么样密切相关;把弓弦拉的越紧,箭矢发射的力量就越强大。你们回去多练习一下,务必要吹出气势来。”
就在昨天,秦琼突然在朝会上提出要设立大唐立国节,并且在立国节当天在搞个什么阅兵仪式。
校场检兵,大家都听过。
但是这阅兵式怎么搞,就没有人知道了。
这越是不让人参观,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就显得越神秘。
“秦叔宝今天专门去楚王府了,想必就是商量这阅兵式的事情。陛下既然准备以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为主体,再抽调一部分十二卫的人员参加阅兵式,我估计以后想要来军事学院的人会更多了。”
后世的大学军训,也就才一个月,其中半个月学习的还基本上是文化内容,真正的队列训练也就半个月左右。
“王爷,我觉得把军乐团的排练也挪到大唐皇家军事学院,让乐团成员提前感受一下气氛,也让他们对大唐军士的情况多几分了解,会不会效果更好一些?”
这几个月,大唐皇家军事学院还抓了几个试图潜入学院的胡人,直接让他们从肉体上消失了。
紫霞也怕到时候军乐团达不到李宽的要求。
阅兵仪式,最主要的任务在大唐皇家军事学院那边,有那么多刚刚接受摧残的学员当教练,李宽倒是不怎么担心。
“我听说长安城很多将军都在军事学院里授课,如果他们也能让我们安排几个人进去学习,那对我们倭国的意义实在非常重大啊。”
连唐人都不能随意出入的地方,近卫老是想去。
否则,自己这些人能不能活着回到倭国,就不好说了。
哪怕是长安城的百姓,也是不允许随便出入的。
秦琼可以想象,这些刚刚完成训练没多久的学员,如今有机会化身为教官训练其他人,肯定是把自己曾经吃过的苦,加倍的用在这些兵士上面。
近卫显然是还没有吃过亏,觉得自己这是为倭国考虑,九条应该会支持自己。
“近卫君,这里是长安城,不是奈良城。不管是近卫家也好,九条家也好,在唐人的眼中,什么都不是。不说楚王殿下,就是长安城中随便一个勋贵跟我们过不去,也够我们喝一壶了。我觉得,有些不该有的心思,还是不要有的好,别到时候连长安城都待不下去了。”
五月初一要搞阅兵仪式,到时候当然不能一帮人干巴巴的在那里走来走去。
不说长安城的百姓很好奇,周边的番邦属国就更加好奇了。
“算了,反正我老程不用再去参加这劳什子考试,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因为准备长期待在长安,九条这一次到了长安之后,只在礼部安排的院子里住了几天,就自己在旁边购置了一处大院子,把倭国遣唐使的人员都安置在了里面。
但是,站个队列都不整齐,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就差了很多。
李靖在大唐的将军里头,算是文学造诣非常深的了。
“打仗是不靠嘴巴,但是得靠脑子啊!你以为大家都跟你一样就玩那三板斧啊?”
……
“《大唐日报》、《长安晚报》、《曲江日报》,还有那什么《太阳报》和《月亮报》,都是我每天必看的。怎么,近卫君发现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了吗?”
“大家不要诺诺缩缩的,要坐有坐姿,站有站姿,你们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大唐军人一样来进行演奏。”
“药师,只是单纯的队列训练,一个月足够了。你也看到军事学院的那些学员们现在是什么情况,当初又是什么情况。这种新式的队列训练,在阅兵的时候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我大唐军人的风采。不说其他,单单几百几千人步伐一致的行走在朱雀大街,那个场面就绝对能够镇住所有的观众。
“我哪只嘴说过军事学院不好了?”
别的国公、将军,都将家中适龄的子侄送到大唐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可是自己两个儿子却是……
李靖用脚指头想也知道这件事情背后绝对有李宽的影子。
紫霞主动的提出了改进意见。
“人家楚王殿下想出开设军事学院的主意,跟你有什么关系?”
要不然也写不出什么兵书来。
“还能怎么看,除了你的乘龙快婿,还有谁能折腾出这种事情来?”
近卫这段时间很活泼,经常找机会拜访这个拜访那个的。
在家喝喝酒,不香吗?
不过,曲江书院和渭水书院倒是吸收了一部分人员。
“一个月足够了!一万人先分成两百个方队进行训练。大唐皇家军事学院的学员们如今都已经掌握了这种训练方法,正好就让他们充当一下教官。”
“这样也行,正好每天也让军乐团的人抽出两个小时来参加军事学院的训练,让他们切身感受一下,这样大家弹出来的曲子,才会更有气势。”
李宽自然不会反对紫霞的提议。
再说了,这样把所有相关人员提前集合在一起,也确实有它的好处。
毕竟,作为阅兵式的提出人,李宽自然希望这个仪式搞的越成功越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