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大量的金子的刺激下,在法不责众的潜在意识下,只要没有把这股苗头给压下去,指不定就生出什么乱子来。
“甲板上站了那么多了,看上去似乎心情非常激动。大力,我猜这些人至少在海上漂了三个月。”这种情况,虽然也不是没有,但是绝对不是最划算的方法。
“市舶司的人既然已经过来了,那就按照他们的规矩来交税吧。”
“李郎君,要不要让市舶司人员也过来一下?我们的船只在杭州换船的时候,并没有缴纳市舶税呢。”
阿南最讨厌的就是这种什么事情都自己搞的船队。
虽然他们不交税,市舶司的人也不见得会过来找麻烦。
“我们带回来的东西都在这些箱子里面,称一下不就知道了吗?”
“那……那就称一下吧。不过这样就需要费比较长的时间了。”
大力家中也有自家儿子带回来的神仙水。
就在李义协还在想着交还是不交的时候,身后的朱铜示意大家市舶司的人过来了。
不过,他还真是没有想到自己这船上的东西也要交税。
“是的,所有出海的商船都要向市舶司缴纳市舶税。我们虽然跟一般的商船不同,但是船上也从澳洲和南洋带回来不少东西,按照市舶司的规定,也是要交税的。”
“看他们的样子,船上的东西似乎不少,偏偏什么都要自己来搬,确实有点诡异。莫非这些东西见不得光?”
不过,正好这几天他在用传的很神奇的神仙水,知道这是观狮山书院的人搞出来的,才想起来自己天天在一起干活的搭档,他家的娃也在观狮山书院。
在东海渔业的带领下,大唐如今下南洋的船只已经不算稀奇。
“都让开!”
像是如今这帮看上去跟昆仑奴一般黝黑,大部分人又显得比较精瘦,十有八九是出海回来的。
大力跟阿南在码头上干了这么多年,对于每艘船只的情况,基本上瞄一眼就能猜到七七八八。
当方威跟着管事来到码头,准备跟往常一样开始工作的时候,却是发现情况似乎跟往常不大一样。
洛阳到长安的水路经过清除淤泥和拓宽之后,从扬州经大运河而来的船只,已经可以全部直通长安。
不是每个苦力都跟大力一样把钱存下来,有些人是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留隔日钱的日子。
就这么等了半个小时,靠岸的船上已经有人开始跳下甲板,站在了码头上,
金币在长安已经流通了好几年了。
至于称重之类的,更是没人去做了。
“不是医学院啊?我还想着他是不是可以搞一批神仙水出来给我们使用呢。”
轮到具体干活的时候,方威这些胥吏就要出马了。
但是见过金币的倒是不少。
“看,有人要去找事了。”
“我看这些箱子大小基本上都一致,里面装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吗?”
没等大力和阿南再往前瞅瞅,就有一帮人马过来帮忙维持秩序。
“难怪他们不愿意雇佣我们去搬运东西,原来里面是这么贵重的金子啊。”
“可能不止,看这些人黝黑的程度,应该是在阳光很列的地方晒了比较长时间。现在是春天,阳光很烈的地方只能是在南边,这下南洋一来一回,半年就没了,所以这些人很可能在海上漂了半年以上。”
“我家大郎现在是在格物学院学习,而这神仙水是医学院制作的,两个学院研究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不过,因为水路的影响,大部分的海船都不能直接开到长安来,需要在沿海州府换船。
“阿南,有点奇怪啊。你看这些人,两人抬一个箱子也非常吃力的样子,要么就是箱子里的东西很重,要么就是这些人的力气太小。这帮出海回来的人,不是出手都很大方的吗?怎么连出一点搬运费都舍不得?这不是不给我们这些人活路嘛。”
……
很显然,眼前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应该就是还没有铸造成金币的金子。
“这些人似乎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有几个我觉得有点面熟。”
“观狮山书院?莫非是他们下南洋回来了?我之前听谁说在《长安晚报》还是哪里看到过一篇文章,说是观狮山书院有一艘叫做‘格物书院号’的海船出海一年了都没有回来,十有八九是没了。”
由于出海的船只,大部分都是在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和广州各地出发,并在这些地方缴纳市舶税,所以方威日常的工作并不算忙。
“这些货物有多少。你们自己也不清楚吗?”
大多数时候,都是根据商家自行申报的数据,再抽检确认符合性,然后就开始缴纳赋税。
看到眼前的这个局面,纷纷帮忙维持秩序。
当然,在长安城中,这些人也闹不出大事来,更多的是形成一个自保的团体。
“怎么会一样?五文钱的明显看上去比二文钱的要好啊。要不是我觉得十文钱的贵,我都想买十文钱的,那个瓶子看上去就好很多。”
谁没个皮肤瘙痒的时候?
市舶司已经成立了好多年,怎么收税已经有了一套约定成俗的方法。
“让开!”
阿南眼力很好,早早就看到了那几艘正在靠岸的船队。
所以这项工作,倒也不是多么繁杂。
并且还是那种在海上飘了比较长时间,下南洋回来的。
为了避免让船上有大量黄金的消息外传,一路上都没有安排人去盘点。
这些黄金,都是在澳洲意外发现的。
当然,他也听说在杭州等地,每天都有大量的海船进出,那里的市舶司的人员,就要比自己忙碌多了。
这个时候,乌云正好从天空中飘走,阳光慢慢的露出了自己的身影。
“行,那就都称一下吧。第一箱,金沙,二百三十四斤。”
这些苦力,往往都是以老乡为小团体,各自团结在一个小圈子。
很多时候,一天也不见得有几艘船只需要缴纳市舶税。
虽然这些人都已经变黑了很多,但是联想到去年观狮山书院有一批人员出海,大力觉得十有八九是眼前的这些人。
大力恍然大悟。
两文钱一瓶,能够买的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作为最早跟随东海渔业出海的人员,杨七娃可是见证了市舶司的成立过程,自然也清楚李宽对这方面的一些要求和期望。
这模样,就像是西市里头的一些泼皮,站在街道上,一边评论着路过的小娘子哪个身材好,一边寻找着挣钱的机会。
所以当他把刚刚倒出金沙的箱子称重完毕之后,便随口问道。
但是,终归是坏了规矩。
作为市舶司的胥吏,他虽然有点震惊这箱子里居然有这么多的金沙,但是也就是震惊而已。
出海回来的商队,很多都是带着价值连城的物品回来的,要不然谁愿意出海?
所以,一箱金沙,也不算什么。
有本事,你每一箱都是金沙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