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家发达了。至于一些零零散散的东西就更不用说了。

由于阿娘早年生病去世,自己阿耶那真是含辛茹苦才把自己跟两个弟弟妹妹养大。

一个老实人,从来没有跟人脸红过,就是连骂人的话都不会说。

不过,朗清好歹也是家财万贯的人,自然不会在意这点牛羊肉。

“听说你们家朗清送到观狮山书院学习之后,一年也不回来几次,如今更是连过年都没有回来,这儿子,不会替别人养了吧?”

“阿耶,要不这样吧,这羊肉我们留一腿,猪肉留几根排骨,几瘦肉和肥肉,剩下的都平分给邻居们吧。”

本来就不大的院子,挤进了十来个邻居,还有一堆东西,立马就显得拥挤了起来。

那金寡妇,他自然是喜欢的。

朗清看到自己阿耶看向自己的眼神,立马就有了决定。

“哟,家里这么热闹啊。”

“郎民,这些肉怎么切割,你说一声,我保证给你分的妥妥的。”

朗清这话算是把朗明拉回了现实。

朗清看了看,没有发现自己弟弟跟妹妹,忍不住问道。

“我去挑担水过来吧,正好一会用来洗一洗。”

因为这个时候小巷的出口处,一辆四轮马车正缓缓的驶入。

“不过是一个重名的,你神气什么呀?”

“哟,我们的郎大匠有了厉害的儿子之后就不一样咯,都知道吼我们了。”

“哎哟,这大郎看来果然是发达啦。”

今天他们吵架,明天这两家为了围墙要往里一尺而闹得不可开交。

但是,真要是碰到谁家有难的时候,又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重名的应该不多。

不过,前段时间不知道哪里传出来一个消息,说明德门上的大笨钟是朗清发明的,这下子邻居们对朗明的兴趣就变大了许多。

本来家中的事情,都是自己阿耶说了算的。

“干脆这样吧,今天元宵佳节,一会拾掇拾掇,搞个几桌,中午请邻居们吃一顿吧。”

“二弟跟三娘呢?”

“郎明,我听说明德门上那大笨钟是一个叫做朗清的人发明的,到底是不是你们家的那个朗清啊?”

喜悦之情反而不见得有多少。

虽然刚刚过完年,大家肚子里都不是很缺油水,但是这年头的百姓,又有几个是会嫌弃吃肉太多的?

“大郎,你过来。”

不过,这个传闻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慢慢的大家就以为真的是传闻而已。

虽然现在天气寒冷,这些牛羊肉其实放在屋檐下,就像是放在纯天然的冰箱之中,三五天内绝对坏不了。

朗明说完这话之后,刚提起的怒火,立马又发不出来了。

这是大家都已经意识到的事情。

人多力量大,这话可不是盖的。

没多久,就有得到风声的媒婆上门了。

现在有一万贯的赏赐了,这些东西都不缺了才对啊。

朗清有点感慨的看着自己父亲。

郎家,祖坟上冒青烟了啊。

别看这些人都是在长安城里的有房一族,但是家中拿得出一贯钱的,没有几个。

忠厚老实单纯的朗清有点诺诺的坐在人群之中,自己都有点不相信这个朗清就是自己家的朗清。

普通人家,要是突然有了几十贯,甚至几百贯钱,那肯定是欢天喜地的。

但是像眼前这种豪华的四轮马车,出现在永和坊中的一个小巷子里,这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像是这种价值几百贯的豪华四轮马车,就更不是他们能够想的了。

一名早年间跟着屠夫学过一段时间的邻居,手中拎着刀,脸上尽可能的露出笑容。

“郎大郎这是发达啦。”

如今他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让座钟变得更小、更准、产量更高呢。

“它减速了,不会是……不会是来找朗明的吧?”

不过,现在很显然是要变化了。

如今看到永和坊里最有名的王婆出现在自己家门口,倒是有点意外。

“阿耶,怎么啦?”

按照邻居们的理解,发达之后,朗明自然不可能继续这么孤身一人的过日子了。

朗清刚下马车,邻居们就七嘴八舌的问着。

“你居然能够见到楚王殿下?”

“听说那明德门的大笨钟是你发明的?”

但是连过年都没有回来一趟,朗明的信心就开始没有那么足了。

别看如今还不到四十岁,看上去却是已经老态尽显,让人心酸。

以前朗清不大喜欢过年,那是因为别人家孩子过年都是有好吃的,有漂亮衣服穿,可是他都没有。

“今天是元宵佳节,楚王殿下不让我继续在作坊里干活,所以让许参军安排了马车送我回家。马车上还有不少东西呢。”

“奇怪了,不会是迷路了吧?怎么还往里面走。”

“咦,马车没有拐走,向我们而来了。”

“各位叔伯见笑了,那大笨钟是我在楚王殿下的指导下,在其他学员和匠人的帮助下制作出来的,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至于那个赏赐,其实说法不是很准确,那只是楚王殿下让人提前发放的分红而已。”

“阿耶!”

那个驾车的车夫应该也是得了许敬宗的吩咐,主动的帮忙从马车里面往外搬东西。

“都分了吗?”

“什么传言?”

“大家别说笑了,这朗清,可能刚好是跟我儿重名。”

何况还是这种明显是不要钱的肉。

以她阅人无数的眼光,立马就知道郎家发达了。

朗清在这里长大,自然也是清楚这些人的秉性。

虽然四轮马车在长安城不是什么稀罕物件,甚至可以说是满大街都能看到。

朗清也想让自己阿耶以后在这里待的更加舒服一些,不如干脆给邻居们一些小恩小惠。

“那就按大郎你说的来吧。”

“咦,我们这条小巷子,怎么会有这么豪华的四轮马车进来呢?”

王婆觉得要趁热打铁,要是让其他人捷足先登了,自己可就白忙活了。

看到朗清这么说话,邻居们接着调侃了起来。

不过,他终究还是要考虑儿子的意见。

“阿耶,你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找个人陪伴你了。要是你觉得合适,你就跟王婆多聊一聊,不用担心我们兄妹几个人的意见。”

朗清微笑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都说母凭子贵,郎家来个父凭子贵也不是不可以呀。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