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听李宽这么一说,就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
拓跋成也是几年前就在凉州买过香料的,不过因为大家对香料的使用技巧还没有完全掌握,再加上香料价格贵,很多人买过一次之后并不舍得再买第二次。不过,大唐但凡是跟胡人扯得上关系的大事,基本上拐弯抹角都能找到李宽的影子,程静雯也不傻,所以才有此一问。
这些腰包鼓起来了的胡人,对待吃的消费,还是很舍得的。
“首领,这楚王府的关联产业在凉州的影响力越大,我们的日子就越好过。等到大唐彻底征服了薛延陀和西突厥等部落,我们就可以直接加入大唐户籍,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唐人了。到时候,我也去长安购置一处院子,享受一下天朝上国的感觉。”
其实,在李宽看来,大唐完全是有办法做到不缺粮食的。
“他们安安分分的养羊养牛,我们收购他们的羊毛,给他们提供茶叶,提供布匹,提供美酒,还提供精美的瓷器,他们应该对本王感恩戴德才行,媚娘你怎么可以说是在宰他们呢?你这个觉悟,还要再提高啊。”
李宽的话一出,一旁的程静雯直接就转过头,当做啥也没听见。
甚至,为了降低香料使用的难度,马周还专门让人制作了配置好的调料包。
历朝历代,其实都是不鼓励酿酒的,甚至有的时候还是禁酒的。
“我听说这段时间西市的人市里头,薛延陀的妇孺多了不少,王爷,这事不会跟你也有关系吧?”
在美食面前,全世界人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程静雯:……
拓跋勇虽然并不厌倦现在的生活,但是显然对长安有更多的向往。
这种傻瓜式的烹饪方式,最是适合那帮胡人了。
李宽自然不会为了自己挣钱,搞得百姓们口粮都不够了。
想必今后要推广香料,肯定就更容易了。
“说什么都是王爷你有理,难怪长安城中那些勋贵都是对你又爱又恨呢。”程静雯无语的吐槽了一句。
凉州既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又是连同吐谷浑故地和周边部落的重要节点,每天都会有无数的胡人进进出出。
“王爷,你这是把那帮胡人当做肥羊了啊,隔一段时间就宰一次呢。”
这不是他酿酒的本意。
最近,他们接到了指示,要沿着黄河沿线,处理一批薛延陀部落。
不过,他最看重的却不是长安城的市场。
之前的烧刀子在长安城已经打出了名气,现在再推出价格更高的五粮液和便宜一些的二锅头,李宽并不担心会没有市场。
楚王府的烧刀子,如今算是大唐最烈的酒水了。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烈酒,再加上价格比较高,所以现在粮食比较充足之后,酿酒作坊立马就扩大规模,准备区别推出各种酒水。
“对了,这些二锅头出来之后,马上安排人快马送往凉州,让马周想办法推广到草原上去。凉州周边的牧民,这几年也算是挣了不少钱,二锅头这种好东西,也是到了让他们好好品尝的时候了。”
“我们酿造酒水使用的主要是稻米,今年江南道的双季水稻推广很成功,明年不需要朝廷再怎么鼓励,就会有更多的人去种植双季稻。到时候稻谷的产量还会进一步上升,如果我们不大量收购用来酿酒的话,反倒是会出现农夫们丰产不丰收的情况。”
跟武媚娘不一样,程静雯对李宽在外的一些布局并不是很了解,她也比较难以接受一些特别的手段。
不过,如今味之素的各个精美菜式,重新让大家认识到了香料的重要性。
“静雯为何会有此疑虑?这些薛延陀妇孺,在草原上过着忍冻挨饿的日子,如今来到了长安城,虽然是被贩卖为奴,但是至少不用担心吃不饱睡不好了。而对于大唐来说,不少匠人百姓这几年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娶妻纳妾也好,购买奴仆也好,需求都是很旺盛,这些薛延陀人的到来,是一个双赢啊。”
程静雯在一旁轻声的问了一句。
自家王爷,啥都好,就是有的时候,这个脸皮有点厚啊。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强。
武媚娘很聪明的将话题给转到了其他地方。
“首领你这么说的话,看来是没错了。这味之素房相和楚王府合作的产物,难怪凉州城那么多大人物都来参加了味之素的开业典礼。听说马长史要宴请客人,现在都是选择味之素呢。别人请他吃饭,如果不是去味之素,现在也是约不到他了。”
甚至,大唐完全有实力同时打赢几场局部战争。
“听说楚王殿下在长安城办的观狮山书院是大唐最好的书院,到时候我那两个小子长大一点,一定要把他们送到观狮山书院上学去。至于我这条命,就卖给楚王殿下了。”
“切,楚王殿下连你是谁都不见得记得住,你少往自己脸上贴金了。倒不如这一次出行,好好的表现一番,说不准你的机遇就来了呢。”
拓跋成和拓跋勇两人就这么闹闹哄哄的在味之素吃完了午饭,然后就带着拓跋捕奴队,往北直入薛延陀的地盘。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