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充满童年回忆的打谷机
襄阳的木材商人,在大唐的名气是非常响亮的。
与此同时,襄阳的木匠,数量也是众多。
进入五月份以来,所有大面积种植水稻的州县,木匠们都被大量的征集起来,集中打造一种器械。
为此,户部和工部还专门联合观狮山书院的机械作坊,向主要的州县安排了人员。
等到水稻开始变得金黄金黄,所有突厥移民和关中道移民的家中,都出现了一种新式的器械。
“哥,这个打谷机看上去怪怪的,真的比我们之前用的打谷桶要好吗?这两百文钱一台,虽然不算贵,可也不算便宜呢。”
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田野中的雾水还非常重。
一番闲聊之后,李宽对这梧地村的情况也算是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这禾镰也是观狮山书院机械作坊特别改良之后的,刀口有一些锯齿,跟一般的镰刀有所不同。
“楚王殿下,草民石良见过楚王殿下,见过武姑娘、王管事。”
“五弟,这打谷机果然好用,一点都不费力气。以前用那个打谷斗,一天下来,双臂挥舞的都发酸发胀,第二天都要抬不起来。现在感觉比割稻禾还要轻松非常多呢。”
“县里的胥吏,还有观狮山书院那些学员也都说了这个打谷机好,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再说了,这两百文钱,不是还没有交嘛。”
而一旦大家发现磷肥的好处,计算出投入和产出的优劣之后,自然就知道怎么办了。
“哗哗哗!”
石良脸上荡漾着一股朴实的笑容,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笑容。
石良虽然对打谷机有信心,但是毕竟还没有用过,倒也说不出一个什么来。
但是,只要你肯努力,在这么一个国度,普通百姓已经不容易饿死了。
金晃晃的稻穗,让人看着非常喜庆。
不过农户们天天干农活,早就皮糙肉厚,等闲稻禾割伤的口子,已经奈何不了大家了。
石良不愧是种田能手,割起稻禾来,非常的麻利,不过是一两个呼吸之间,他就已经割了三四株稻禾,然后利用已经发黄的稻叶,将几株稻禾缠绕在一起,然后接着再割了四五株稻禾,这一把稻禾,就算是完成了。
“这么快的速度,打谷机打完后的稻禾,里面残留的稻谷比打谷斗还要少,这还能不好?要我说,别说是两百文钱,哪怕是五百文钱,这个打谷机也是值得的。有了它,至少可以节约两个壮劳力呢。”
因为要抓紧时间,割完稻子就要重新耕地、插秧。
王玄策就没闲着了,到处确认着襄阳周边水稻的种植情况。
要不然也不可能在后世普及到广大的农村地区。
有免费的,为什么不用?
“好的,回头跟姚远交代一下,到时候让他也转告给大唐实业过来的人。”
“王爷,这磷肥,哪怕是再便宜,总还是要钱的,我估计很多农户刚开始的时候都不愿意购买呢,到时会大唐实业生产出大量的磷肥出来,怕是会卖不出去呢。”
其实,只要有相关的创意,打谷机的制作是非常简单的。
石良翻滚着手中的稻禾,不过是几个呼吸的时间,上面的稻谷就已经去除的干干净净。
不客气的说,只要化肥使用的到位,大唐的粮食产量在增加个两三成,那是一点都没有问题的。
石良非常兴奋的踩着打谷机,觉得有了它,自己再也不用担心打谷的速度赶不上稻谷成熟的速度了。
一行人慢慢的走进村子,鸡鸣狗吠之声扑面而来。
好在今年没有什么天灾,要不然对南洋水稻的推广种植就太不利了。
紧接着,他又重新拿起了另外一把稻禾,如此反复。
李宽听到这个消息,立马提起了兴趣。
而眼前这个人能够叫出李宽的称号就算了,居然还能认出武媚娘和王玄策出来,这才让人感到意外。
稻叶的边角是有一排细微的锯齿的,割禾的时候,一不小心手就会被划伤。
“关中离这里也不算很远,只要这些人带了一个好头,明年应该还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到时候朝廷把推广的重点继续往南转移一下,就能带动整个汉江沿线的水稻种植发展。”
片刻之后,打谷机面前就已经堆积了一垛稻禾。
作为磷肥的推广,先免费试用,然后再收费,显然是一个比较妥当的方法。
王玄策虽然还不是很理解李宽为何这么重视这些特殊的石头,把这些石头粉碎了加到地里面,就能增加粮食产量?
武媚娘:“王爷,那边好多村民在收割稻谷,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
一行人走在田间小道上面,看着附近的农夫们干活。
石良对兄弟两正抬着的打谷机,显然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这就能够抓住很多农户占便宜的心思,大规模的扩大试用的人群。
至于观狮山书院的学员,一路以来,只要碰上了,不管是李宽还是王玄策,都是要单独跟他们聊一聊的。
这么一来,似乎对自己增加一千万人口的任务也有好处?
没有亲自割禾过的人,很难理解看似简单的割禾动作之中,包含的多道工序,每一道都蕴含着农夫们多年来积累下来的经验。
机械作坊要做的事,无非就是怎样让打谷机的结构变得更加简单,构件更加的少,更加的轻便。
石良听到李宽跟自己说话,激动不已。
石文忍不住直起身,看了看打谷机旁的场景。
再说了,人家现在是楚王府商业领域最主要的负责人,没有几把刷子,李宽哪能放心把这么多产业交给她来管理?
……
只见他拿起一把稻禾,同时右脚踩着打谷机的踏板,禾兜里的滚轮立马就旋转了起来。
“襄阳周边是水稻推广的重要地带,这磷肥生产出来之后,能够快速的售卖给农户,也能顺着汉江而下,直接供应给许多地方。当然,这磷肥刚开始毕竟不能卖的贵,要是运输的太远,是会亏本的,所以也要让大唐实业抓紧多探出几个磷矿和钾矿出来。”
“哥,虽然还没有交,胥吏也说使用不满意可以退回去,但是你觉得这两百文钱,你可能不交吗?”
“没关系,到时候每户农户给他们免费赠送五十斤磷肥,让大唐实业的人告诉农户们怎么使用这些磷肥。只要一季作物种植完毕之后,有添加磷肥和没有添加磷肥的差距,一眼就能看出来,到时候农户们的心中,自然是有一把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