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哪怕烹饪水平很差,单靠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就可以征服很多吃货。
什么事情也没有,又想找话跟她说的时候,也可以说一说吃的。“听唐郎君说,这水稻的秧苗长得非常不错。上个月其他安置点有人偷东西被抓,县里的上官已经将这人贬为奴隶,分发给我们家使用,这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啊。”
蒲罗中码头。
东海渔业的飞剪船造型很独特,航行速度非常快。
整个码头完全是仿制文登码头的格局而来,就连船只的泊位都安排的差不多。
慢慢的,等到大家都已经习惯了犯错就会贬为奴隶,这些奴隶的去处是哪里,估计就不是很多人关心的事情了。
这一路以来,船队可是见识了太东西了。
当房遗爱和高阳两个人说到吃的时候,总算是有一点夫妇的样子。
“萨拉伊,回头你去打听打听,看看这艘海船是哪家商号旗下的,看看能不能跟他们拉上关系,哪怕是刚开始吃点亏也没有关系。”
哪怕是所谓的南洋大国的占城和林邑,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城池是他们看得上眼的。
没想到继续往南之后,却是在蒲罗中看到了这么一座坚固的城池。
波斯国内的局面,如今是一年不如一年。
“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状·甘蕉》中曾经这么说过:甘蕉,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余,叶长一丈或七、八尺,广尺余二尺许,大如酒杯,形色如芙蓉。单单想一想,我就很好奇这个甘蕉,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美味呢。”
李耿从船舷走下,重新踏上了久违的水泥路面,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
眼前这艘船,从旗帜上来看,明显不是东海渔业的海船,但是这飞剪船的造型,却是明显比自己以前看过的都要大一号。
正好到处都缺这种不要钱的奴隶呢。
哈梅迪看的着急,却是没有什么办法。
所以,还没到蒲罗中,李义协、李耿等人和大家就一起商量好了,到了蒲罗中之后,休整半个月,然后船队继续向前,去传说中的澳洲看一看。
“李兄,这就是蒲罗中吗?”
但凡是她冲自己发脾气了,就聊一聊哪里有新的美食。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当然,就说那荔枝,你肯定是没有吃过新鲜的。听广州府的人说啊,这荔枝,最好就是不要隔夜吃,否则里面就容易长虫子,口感也要差一些。”
能够拥有这艘船的人,很明显有点不一般啊。
显然,高阳绝对是属于比较挑的吃货了。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作为对气候变化最有研究的两个学员,朱银和朱铜两兄弟,此次南行,自然也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李义协虽然看到码头四周有许多昆仑奴在那里劳作,但是并不觉得有什么违和感。
以他对隔壁这个崛起的帝国的了解,一旦波斯真的被人家攻陷了,自己家肯定会倒大霉。
“当然了。还有那个甘蕉,也是美味无比,但是很不好运输,不去岭南,是没有机会吃上的。”
高阳咽了下口水,脑中开始幻想着那荔枝的美味。
“那岭南真的跟你说的那样,遍地都是水果吗?”
当然,这根张景及时的护理也是分不开的。
要不然现在就可以使劲的忽悠一下高阳,让她知道自己还是有很多地方比他强的。
总之,你们乖乖的为大唐添砖加瓦,那么大唐也不会亏待你们。
“为娘就说了,这天可汗治下,日子肯定会比以前更好的。我们家里这下种了几十亩水稻,等到稻谷收进了仓,一切就彻底安稳了。”
阿塔图拐着拐杖,跟着自己老娘来到了自家田垄上。
这个尉迟环,也算是够懒的了。
不过,他倒也没有说谎就是。
桃村。
今天迎来了一艘特别的船只。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在这座码头上就感受到了一股久违的家乡感。
自己儿子断了一条腿,她虽然非常伤心,但是想到总算是捡回来一条命,她又慢慢的接受了这个事实。
观狮山书院格物学院的探索船刚刚在蒲罗中码头靠岸,船员们都站在甲板上面欣赏着码头上的风景,而刚刚靠岸的另外一支船队上面,哈梅迪也在好奇的看着这艘船只。
很多以前学院里面教谕说的内容,特别是楚王殿下和房教谕说的内容,大家都在路上进行了证实。
这个时候,提前考虑一下后路就变得很重要了。
而根据哈梅迪的了解,除了东方的这个国度有跟大食国相抗衡的实力,其他的都完全不行啊。
自己如果要找一个新国都安家,大唐肯定是最好的选择。
这也是哈梅迪对蒲罗中的事情那么上心的重要原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