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好,本王就拭目以待!
桃村是个好地方。
村子紧挨着章江,周围都是上好的良田。
阿塔图是东突厥的一个普通牧民,虽有几分勇武,放在战场上,也许能够称作是一名勇士。
不过,终究是见惯了生死,天天感受到薛延陀各部对他们的欺凌,早就在云中都督府待腻了。
这一次,能够跟随大部队内迁到洪州,他还是开心多于担忧的。
每天都能吃饱肚子,单单这一条,就比草原上强太多了。
虽然刚刚到桃村的时候,阿塔图对于开荒耕地很不习惯。
别看这些胡人整天似乎大大咧咧的,根本没有脑子一样,其实在本质上,他们也跟唐人一样,对汉学的博大精深满怀敬畏。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楚王殿下,这一片都是桃村新垦荒的土地,有一些已经耕好了地,随时可以准备使用了。”
这段时间,唐同人他们除了指导这些突厥人开荒、搭屋,干的最多的就是教书先生的活了。
“王爷,现在安置在各处的突厥人,没有得到里正的允许,是不可以离开辖区的,如果我们允许这些‘种田小能手’自由出入县城,那么吸引力肯定会非常大;如果再能给予这些农户一些物质奖励,那么效果就更加明显了。”
同样的一句话,从教谕嘴里说出来,跟普通人嘴里说出来,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唐同人倒也一点就透。
越来越多边疆的一些势力加入这场捕奴的盛宴之中。
春日的午后,阳光普照,倒也不觉得太过寒冷。
唐同人说完,在李宽旁边低声的介绍了一下阿史那勇的情况。
不过,他倒也还算是一个负责人的村正,每天都在村里头到处转悠,经常去请唐同人等几个观狮山书院来的学员指导牧民开荒,嗯,准确的说是应该算是农户了。
阿史那勇被任命为桃村的村正,享受了一把直接分配一百亩土地的待遇。
桃村的局面似乎比李宽想象的还要好一些,这让李宽对今年的水稻推广充满了信心。
直到一名不守规矩的突厥人居然在官道上调戏了一名大唐女子,被唐同人几个给当场处死,阿史那勇才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这帮人,一点都不好惹。
当然,在下属面前,该严肃的还是严肃,甭管是哪个级别的官员,在这一点上,往往都是差不多的。
阿史那勇早就注意到远处那一行人了。
这口分田,其实是相当于朝廷租给你的耕种的,你交田赋,人死了这田就不是你的了。
“王爷英明,到时候豫章县再给获得‘种田小能手’称号的农户一些优惠待遇,那么这些突厥人种地的积极性肯定会高很多。”
如今在田间跟自己在那里说话,单单这个事情传开了,就能自己在村子里的威望上涨一大截。
“阿塔图,你家都已经开荒了五十多亩地了,你还要去江边垦荒啊。”
不过,对于阿史那勇来说,这些虚的东西,一点也不虚。
是否会成为当地混乱的来源?
虽然不至于跌的分文不值,但是普通一户农户,一年就想挣个几十贯,还是不大可能长久持续下去的。
这个问题,李宽很想知道。
“阿史那勇,还不赶紧过来见过楚王殿下!”
当然,除了虚名之外,实利也是需要的。
这也让包括阿塔图在内的突厥人,安心了不少。
这些芦苇,割下来烧成灰,能够肥沃土地。
像是“洗脑”这个词,他听李宽说过一次之后,就熟练的掌握了。
安稳种地就可以获得的东西,有几个人愿意打打杀杀的?
按照朝廷的政策,只要是荒地,一百亩以内,全部都归你所有。
其实,大家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到了一定级别的官员,往往很少在普通人面前摆架子。
这些都还不是最关键的。
楚王殿下曾经在观狮山书院上课的时候提到过一个观点:只有以自己的胡人身份为耻,以唐人身份为荣的胡人,才是好的胡人。
阿塔图可是牢牢的急着唐同人跟自己说过的话。
路过关中道的时候,他可是看到不少令人羡慕的农户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突厥人不习惯下地劳作,颇有怨言。不过,学生威逼恐吓了一番,再树立了几个配合的典型,现在大家已经好多了。”
王玄策在一旁也补充了自己的意见。
相反的,在普通人面前,他们往往会露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样。
只有那种只种植一季,并且不怎么打理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真正的种植起来。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朝廷为了推广南洋水稻,是下了大功夫的。
“这几天你们再具体商量一下,在春耕前把这个规矩给定下来,到时候在洪州各处的突厥人安置点都推行。”
“不用客气,听说你把这桃村管理的井井有条,倒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因为李渊在位的时候,就颁布了均田令,一个成年男子可以每人受田100亩,其中包括口分田80亩、永业田20亩。
阿塔图一边跟阿史那勇说着话,一边麻利的收割着干枯的芦苇。
阿塔图跟着自家老娘两个人来到洪州,他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楚王殿下谬赞了,桃村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能够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应该感谢的人是唐郎君还有观狮山书院来的几位学员了。”
“既然是种地,那就从种地上面想一想激励的方法。比如谁家的水稻产量最高,谁家每年种植的水稻面积最广,县衙可以给他颁发一个‘种田小能手’之类的称号,挂在大门前面。”
阿史那勇作为村正,对于桃村即将要种植的南洋水稻,还是专门去了解了一番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