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等的儿都快要谢了
房遗爱在格物书院客串的讲课,影响比他想象的要大。
“哈哈,笑死我了,长孙兄,你听说了吗,那个房遗爱居然说有些地方的一年四季跟我们恰好相反,太搞笑了。”
郑海笑着笑着,眼泪都要出来的。
观狮山书院的格物书院现在是大唐许多新理论、新说法的起源之地,再加上书院不是很拒绝大唐百姓在课堂外面旁听,这些新的说法往往很快就会流传开来。
这也算是为大唐百姓的枯燥生活添加了一些趣味。
“要是李宽这么说,我说不准还得思考思考是不是真的,他房遗爱……”
长孙冲脸露不屑之色,觉得这种哗众取宠的事情,也就是房遗爱能够干出来。
这让郑海实在是有点吃味。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看到李宽似乎两手空空的样子,李世民好奇的问了一句。
而一旁的李承乾和李泰也是暗自懊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个方法呢。
站在后面原本准备看笑话的李元昌立马就愣住了。
李道宗、李孝恭这些人就不用说了,逐一上前,献上了厚礼。
郑家能够传承几百年至今,自然有自己的一套人才培养体系。
其实,要不是李世民坚持,她都想搬到楚王府别院,跟李宽住在一起。
到了他这个阶段,礼轻人意重,送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心意。
石富可是听那楚王府的王管事说过一嘴,这次朝廷推广南洋水稻种植,是长安城普通百姓的一个好机会。
石福听了也觉得有点心动。
今天跟郑海吃饭,他也是想要探探他的口风。
另外一个区域,就是作坊城周围的荒地,按照规划,提前修建了纵横交错的道路。
毕竟,真的要建设书院的话,如果能够和荥阳郑氏合作,成功的可能性会很多。
“忙不过来就去西市买一个奴隶回来,那些倭人奴隶价格非常便宜,今年水稻鱼卖的钱财,就够买一个了。这还没算上售卖稻谷的收入呢。”
今天来个楚王太妃娘娘贺寿的,都是宗室子弟。
说起来,这两年,李承乾的日子可是没那么好过,隔三差五的被人弹劾,哪怕是李世民,也对他颇有成见。
既能讨好楚王太妃和陛下,又能让百姓对自己感恩戴德,这比送什么都要好啊。
最近朝廷从观狮山书院招募了大量的胥吏前往各个水稻推广的州县任职。
当然,这也跟李世民这个当父亲的有关系,明明李承乾才是太子,却是让人感觉更加中意李泰一样。
眼看着观狮山书院缓缓崛起,虽然长孙冲还没有看出来书院能够给李宽带来什么好处,但是以他这些年对李宽的了解,他应该不会干吃亏的事情。
很快的,就到了李承乾了。
“你这孩子。”
自己这是要不要跟进呢?
“是啊,所以我才和郑兄探讨兴建书院的事情。”
“喏,祖母你看这幅舆图。”李宽一边说着,一边冲怀里掏出一张舆图,“这用红线标注出来的道路,都是孙儿为了庆贺祖母六十大寿而命人修建的,总共超过八百里,马上就要完工了。”
李宽在城外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李世民自然是知道的。。
就连楚王太妃也愣了一下,这个画面似乎有点不太对劲啊。
“是啊,借着楚王府的风光,味之素搞得有神有色的,这房遗爱是飘了啊。”
要不要这么风骚?
朝廷虽然准备迁移突厥人去这些地方,但是也希望有一些唐人也能跟随而去,这样一来,也能更好的控制好这些地方。
“修桥者,度千万人;铺路者,利万千人,功德无量!祖母的六十大寿,自然要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恩惠,所以我就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长孙皇后看到李宽上前,忍不住也感慨了一句。
虽然是没有品级的胥吏,但是这却是一个很不一样的信号,让长孙冲慢慢的意识到投资书院,似乎可以有力的扩大家族的影响力。
接下来,就是各个亲王献寿礼了。
自己前段时间听说楚王府别院和作坊城附近的村都在大肆修建水泥路,还以为李宽是脑子进水了,钱多的没处,干起这么没品位的拉拢人心的事情。
郑家在长安城也是有自己的酒楼,但是别说跟房遗爱的味之素比较了,就是崔家的五合居,也要强很多。
石养觉得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虽然明年肯定会有更多的人养殖稻草鱼,但是左右也不要多少成本,还是能够挣不少钱的。
看着殿中热闹的场景,楚王太妃娘娘的心情显然很不错。
是否需要通过修建书院来对外吸收人才,关系着荥阳郑氏未来的人才策略,所以慎重一点,也是没错的。
接下来,李泰和李治等人也都逐一献上了自己的礼物。
李世民作为天子,自然是首先献上了自己的礼物。
这一次的水泥路修建,南山建工安排了一些匠人来指导大家,免得修出来的道路质量太过差。
“你不先把你那个茅草房子拆了修一下吗?”
不过,没等谁跳出来质疑什么,李宽就接着说:“孙儿的礼物啊,一个月前就已经开始准备了。”
石养这话,其实是说给石富听的。
不过,客观的说,只要他自己不作死,其实他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稳的。
“不着急,这钱用来买奴隶了,明年就能种更多的稻田,就可以有更多的收入,到时候再建房子也不迟啊。”
真要是如此,科举的影响力必然会进一步扩大。
……
“陛下有心了,听宽儿说这种千年老山参,哪怕是在新罗也是一株难求呢。”
“楚王太妃娘娘,孙儿偶得一块南诏国而来的精美翡翠,命人雕刻成手镯,据说有清心安神之用。”
这段时间,村子里通往官道的黄泥路要改建为水泥路了,石家村家家户户的壮劳力都放下了手中的活,去到现场帮忙。
石福也吃完早饭,来到了村道上面,准备开始干活。
之后,其他人再献上来的礼物,很明显就少了光彩。
“是啊,连宽儿家的小玉米,如今都两岁多了呢。”
不过,目前来看,响应的人不算太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