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量的使用昆仑奴,只是权宜之计。这个时候,他想到了大唐,那个自己只去过两次的国度。

作为一名有远见的商人,哈梅迪迫切的想要改变这种局面。

“主人,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现在最操心的应该是阿拉伯人人。这东方的贸易,最丰厚的利润都是阿拉伯人挣走了,如今大唐直接在这里建设一座城池,那么他们迟早会和阿拉伯人产生矛盾的。”

要知道单单修建一个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就动用了好多万人,如今在各处修路的帮工加起来,更是突破了二十万。

就像哈梅迪说的一样,阿拉伯人才是此时西洋海面最大的海商,要让大唐更多的货物被贩卖到西方,跟阿拉伯人合作也是必然的。

“郎君,如今的西洋海面,阿拉伯人的商船越来越多,他们低价从大唐手中购买瓷器、丝绸和镜子,然后转手买到国内,买到罗马和拜占庭等地,获得高额利润,我前段时间听说阿拉伯商人准备雇佣一帮海盗来攻打蒲罗中,占据这个航海要点呢。”

一番寒暄之后,哈梅迪直接切入主题。

当然,警惕归警惕,并不表示尉迟环就不跟他们合作做生意了。

“萨拉伊,看这个模样,唐人是要在这里建设一个长期据点了,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啊。”

哈梅迪面色复杂的看着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

这昆仑奴,放在长安城,那可是高级货。

家里养个昆仑奴,就跟后世养一只纯种藏獒一样,出去溜达的时候,很拉风。

尉迟环倒也没有讥笑哈梅迪的意思,只是觉得有点想不通。

哈梅迪:“说的也是,不过他们既然有野心建设一座城池,那么对昆仑奴的需求就会更加的旺盛,今后我们运输昆仑奴到蒲罗中,然后再从这里采办唐人的物质运回波斯,利润不见得比以前差多少。”

“走,我去会会那个波斯商人。”

李宽也担心这蒲罗中城,建着建着,到时候满地都是南洋各国的人,一个意外,就替别人做了嫁衣裳了。

“就是不知道阿拉伯人会不会横插一手呢。”“如果唐人的见识足够,就应该知道跟我们波斯合作才是最有好处的,那些阿拉伯人狼子野心,最关键的是他们不仅仅从商,还要向当地人述说他们的教义,大唐这么一个大国,应该还是有些人能够意识到他们的危害的。实在是没有人意识到,那我们就多提醒他们几次,至少在这蒲罗中,得让唐人意识到我们才是他们最佳的合作伙伴。”

今天,是哈梅迪第二次来蒲罗中了,没想到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且,这昆仑奴的价格,也是比一般的奴隶要高不少,长安城里还真不是一般的富人养得起的。

特别是蒲罗中,这可是后世新加坡的所在,地理位置很是关键,不管东海渔业是否有进军印度洋的准备,这里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有必要控制在手中。

这让他对李宽的提醒更加重视了几分。

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里也是李宽在海外的一个屋。

狡兔三窟,虽然楚王府在凉州和登州的影响力都很大,但是这些地方都是大唐治下,真要是有个万一,还是海外更加安全。

萨拉伊祖孙几代都是哈梅迪家族的仆人,跟着哈梅走南闯北,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李宽其实不太担心,但是以后是什么情况,自己还是要做多种准备的。

杨七娃不是很理解船队为何要在这么一个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建设一座城池,不过,听说这是楚王殿下的意思,他也就不去纠结了。

不过,考虑到东海渔业远道而来,勉强算是刚刚站稳脚跟,有这个规模也算是很了不起了。

将近两千的人员在码头附近,挥汗如雨的在建设着这座新城。

“郎君,你放心,这个月我就可以再给你送一船的昆仑奴过来,以后每个月都至少可以有一船或者更多的昆仑奴过来,绝对不耽误蒲罗中城的修建。”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个理念已经深刻的贯彻在东海渔业所有人员的脑海之中。

但是为了让尉迟环充分的意识到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意识到他们将会损害大唐的利益,他倒是不介意认真的说明一番。

当然,这个建设规模,跟大唐国内的是没有办法比的了。

内城是给唐人居住的,一些涉及专门技术的作坊也会建设在内城之中。

厄立特里亚海,也就是唐人所说的西洋,原本波斯人才是这里的主宰,但是伴随着阿拉伯的崛起,来自阿拉伯的海商,越来越多的出入在这条水道上面,极大的压缩了波斯商人的利益。

作为对付阿拉伯人崛起的一招棋,蒲罗中在今年开始建城了。

“郎君,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我哈梅迪闯荡南洋二十年,各地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尽管开口。”

有了哈梅迪运输而来的昆仑奴,蒲罗中城的建设,明显加快了速度。

而更多的唐人,将跟随这东海渔业以及各家出海的船只,来到蒲罗中。

这里,将成为大唐一颗冉冉崛起的明珠。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