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惊喜,来的有点突然啊。

巢方很是满足的夹了一块黄鱼肉放到嘴里。作为后世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作用巨大。

“王爷,这,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莫非它有什么其他用处?”

很多人以为这是玩物丧志,是李宽有钱没地方,非得从胡人手中不断购买各种稀奇古怪的种子。

“走,我们再去别处看看,说不准又有新的发现。”

最关键的是,点都德的厨子总是能够最快的了解到楚王府的新菜式,这给一些吃货留下来非常深刻的印象。

“没错,长安城以前是没有,这个名字是我给起的。嘿嘿,容我卖个关子,这的用处,等过段时间,我再让你见识见识。”

“对啊王爷,这到底有什么用处啊,我只听说江南道和岭南道有木绵,听说可以用来填充被褥。莫非这也跟木绵一样,可以用来填充被褥吗?”

“王爷,就只有这些了。你知道的,百草园里种植的新奇草,种植面积都不会一下子就搞得很大的。怎么,这些有什么问题吗?”

其他的东西也差不多,你可能认识某种草在某个阶段的模样,但是换一个阶段,你可能就不认识了。

只要大规模的种植,完全可以解决大部分人的穿衣问题。

这得有多么奢侈啊?

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人发现的纺织功能,都是把它作为一种观赏卉在使用的。

并且,除了制作衣服,还有不少其他的用处。

些许暖房建设的成本,就不值得太过计较了。

伴随着一阵秋雨,长安城的炎热有所下降。

晴儿也在一旁提出了疑问。

“君买,你立马安排人快马加鞭的去凉州,让马周大力收集种子。”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奇迹,李宽带着小玉米在百草园转了一圈,除了之外,并没有其他什么特别的发现了。“王爷,房二郎离京的时候不是说过了嘛,奇异草,南洋最多了,到时候船队回来了,说不定就有很多惊喜了。”

“小二,来一斤牛肉,一壶上等好酒。”

如今自己从登州搞点海鲜回来,应该也不难。

可以说,西突厥是占据着丝绸之路的要冲,是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最主要的中间国家。

李宽的这个论断,哪怕是程静雯和晴儿对他非常信任,一时也是难以接受。不过,只要知道自家王爷种植不是玩物丧志之举,就够了。

对程静雯和晴儿她们,倒也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的。

“没错,木绵是不可以,但是可以,这就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不客气的说,一旦大规模的种植,麻布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如果不使用暖房,一年只能种植一季。

“猜对了一小半,这,自然也是可以用来填充被褥的。但是它更大的用处,是制作布匹。”

除非李宽能够搞到大量的种子,要不然大规模的推广,至少要等到七八年以后。

这个夏天,给长安城很多人留下了许多不一样的回忆,而制冰技术的传播,让不少行业悄然产生了变化。

由于目的明确,航线清晰,应该等到入冬的时候就可以回到长安城了。

“确实是啊,登州的海鲜,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啊。”

就比如在后世,大米和小麦,吃过的人有无数,但是不认识它们幼苗的人,一抓一大把。

“种子?”席君买有点困惑的上前,“王爷,就是这种白色的吗?”

而以她对李宽的了解,很明显这是有什么特别之处的。

为何会说出这种话来?

程静雯看到李宽郑重的安排了人马去凉州收集种子,好奇心更盛了。

“制作布匹?”程静雯一脸困惑,“夫君,听说木绵是不能用来制作布匹的呀?”

哪怕是对面的五合居立马跟进,那感觉也是差了一些什么。

李宽想了想,觉得在凉州不一定有大量的种子,可能去一趟西域,收获会更大。

程静雯虽然也觉得眼前这些朵长的还算美丽,但是也没有到让人多么惊奇的程度。

它不仅产量比较大,最关键是价格还便宜。

正好,也让楚王府情报调查局的人马往西突厥渗透一下,以备不时之需。

自从使用硝石制冰实现了随时随地产冰的可能之后,李宽除了用来制作雪糕等各种冷饮和降温之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把登州的海产品运点回来吃。

为了尽快的获取更多的种子,加快的生长周期就很有必要。

像是,如果不是看到它开的场景,李宽是认不出来的,自己前世又没有种过。

荔枝是不好保存的水果,在没有冰块的情况下,唐玄宗都能从岭南搞到荔枝回长安给杨贵妃品尝。

点都德算是其中的受益者。

“对啊,从凉州来的。现在水泥路不是通了吗,凉州四周又有大量的部落,养了不少的牛羊,点都德专门派了人手去凉州采办牛肉回来呢。”

这个,按理来说,是不会在此时出现在长安的。

很多人可能会在电视或者小说上看到一副场景:

所以,吃牛肉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一生都未必有机会的事情。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会是今天这样的场景。

程静雯看李宽有点失望的样子,便出言安慰。

李宽也不知道的原产地是在哪里,曾经在长安城多番寻找之后,就放弃了。

一下网到一条大鱼,哪怕是以后什么新的收获都没有,那也值了。

别看她已经是当娘的人,其实也就是二十周岁不到的妹子而已。

这楚王府有海鲜吃了,李雪雁自然是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特别是桌子中间那一大盘还垫着冰块的生鱼片,那是他以前压根就没有想过的吃法。

王爷也不是那种玩物丧志之人啊。

李宽猜测,凉州城的胡商家里,应该也有人把它种在园里,作为一种观赏卉。

要是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够找到更多的种子,对于尽快实现大面积推广,意义重大。

李宽希望过个三四年,就能在长安城开始大规模的种植。

“从凉州运输牛肉到长安?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啊。”

“是啊。听说这也是楚王殿下带的头,现在长安城的好多勋贵都安排了商队去凉州和登州,为的就是这些美食。”

后世有钱人开个趴,生蚝必须是澳洲空运过来的,牛扒必须是几个小时前倭国刚杀的,鱼子酱是黑海的鲟鱼籽……

长安城的勋贵们,在李宽的带动下,也走上了一条不一样的追求美食之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