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等一会,这是什么东西?

郭德志是个善于学习的说书人。虽然他已经是长安城首屈一指的说书人,每天都有人专门为了听他说书而来到五合居吃饭。

但是他并没有骄傲。

这段时间,他敏锐的感受到香料价格风波给长安城勋贵富商带来的影响。

而五合居的顾客,最主要的就是勋贵子弟和富商,普通百姓是吃不起的。

所以,很快的他就编写了《五百猛士下南洋》和《香料岛的故事》两个新的说书主题。

东海渔业那么多船员回到长安城,这些船员们拿到那么多的赏赐,自然有些人就开始流连忘返于青楼酒肆之中。

不管是为了在姑娘们面前展现自己不畏艰难的英雄气概,还是为了吸引周围人好奇的眼神。

看来,跟着楚王府的步伐走,果然可以挣大钱啊。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天气慢慢的开始热了起来。

“用王爷的话说,南洋那么大,哪是我们东海渔业一家可以独占的?与其让阿拉伯人、波斯人和天竺人占便宜,不如让大唐的其他人占便宜。”

在卢宣看来,只要两家联合组建船队下南洋,货物基本上都是现成的,只要招募一帮水手,随时可以出发。

这让经营木材生意的邓峰和郭阳,眼睛都要笑开了。

在没有制冰技术的年代,皇家往往会在冬天准备一些冰块放在冰室里面,留着夏天使用。

“好的,我现在就去安排。王爷,还有其他什么要买的吗?”

“全部都买回来吗?”

以前只是没有往这方面想,现在既然准备动手了,那还不容易。

“二哥,今年的夏天好热啊。”

而下面的客人,有些在认真倾听,有些边吃边聊边听。

长安城的勋贵们在香料里基本上都亏了钱,而楚王府却是大挣特挣。

“这个就是?怎么黑乎乎的?”

雪糕的名字里既然有“雪”这个字,必定是吃起来很凉快的吧?

不过,李世民提倡节俭,大明宫中的冰室,储存的冰块都非常少,根本就不够使用。

萧锴自然也是眼红下南洋的暴利,只是为人没有那么大的魄力,有点瞻前顾后。

对于一些世家勋贵来说,虽然有心去南洋捞金,但是其中的风险,他们也是知道的。

就连出去买硝石的人也回来了第一拨,带回来十来斤硝石。

“二哥,雪糕是什么呀?”

这个年代,下南洋还是需要勇气的。

“阿——”

一来二去,长安城就有了很多传说。

要是房间里有空调,就不用大夏天的来到院子里乘凉了。

靠窗的一个雅座上,两名风度翩翩的贵公子在那里攀谈着。

红不像红,就更不用说跟自己理解的那种白了。

至于重中之重的海盗遭遇战、神秘海域、无名燕窝岛、香料岛,这些都是大家最喜欢说的段子。

这就是大唐的?

这明显是不合格产品吧。

狂风过后,留下一地鸡毛。

“等一会!”

《诗经·豳风》上有这么一句话,“二之曰?凿冰冲冲,三之曰纳之凌阴。”

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倒是吓了李宽一跳。

李宽从杏香手中拿过了罐子看了看。

李宽让人搬了一张躺椅,待在荷塘边上的桃树下面,看着蜻蜓煽动着薄薄的翅膀在荷丛中飞翔,水黾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知了在发出阵阵鸣叫。

这两人正是萧锴和卢宣。

李宽赶紧一个翻身,从躺椅上起来了,双手抓着小玉米的胳膊,示意她张开嘴。

李宽也懒得跟晴儿解释为什么,反正一会大家都能看到。

可是,贞观十二年的夏天,却是比往年要热很多。

李宽想到这里,就让一旁的绿竹抱着小玉米,自己开始安排人去准备雪糕的材料。

“王爷,这个就是啊。”

“王爷,这已经是长安城里最好的了。是从西市的一个天竺商人的铺子里采办的。长安城的勋贵吃的,大部分都是那里买的。”

“嘿嘿,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所以他的《五百猛士下南洋》和《香料岛的故事》就越来越丰富。

这么热的天,要是来一根雪糕,似乎很不错啊。

所以,挖一批东海渔业的船员,就是非常好的一个选择。

虽然不知道珍品阁这段时间卖香料到底挣了多少钱,但是数量绝对惊人。

“七娃,你放心,我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了。不过王爷让我们不用担心,有人愿意走的,就让他们走吧。”

“这……这是什么东西?本王不是说加点进去一起搅拌吗?”

李治看李宽抱着小玉米,觉得自己身上都热了几分。

“府上应该有吧?”

而伴随着这股热潮,大唐的造船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晴儿压根没有提鸡蛋的事情,因为楚王府本身就是长安城最大的鸡蛋生产商。

李宽突然想到了什么。

往年,长安城的夏天虽然也比较热,但是只要不到太阳底下,也还能忍受。

刚才明明垫子周围已经有丫鬟清扫过,没想到这个小丫头连树上掉下来的落叶都不放过。

晴儿听到李宽的这个吩咐,愣了一下。

楚王府的下人们办事效率还是很快的。

这其实就是说的储藏冰块的事情。

但是,要找到香料岛,除了朱二福、尉迟环、房遗爱和杨七娃等一部分舵手和瞭望手,其他的船员根本就不可能找到。

就连造船的木头,价格也跟着上涨了两成。

不过,像是一些普通的船员,虽然王玄策也给他们安排了住处,但是腰包里有了钱财的船员,又怎么能够憋得住?

上酒楼,吃的香;去青楼,睡的香。

而郭德志为人豪爽,舍得钱,主动结交了几名来五合居吃饭的船员,在觥筹交错之下,拿到的素材就更多了。

瓷器和造船是萧家最大的产业,而作为五姓七望的卢家,门下的产业却是囊括麻布、脂粉等各行各业。

没过多久,一应材料就已经准备妥当。

作为萧家和卢家当代的嫡子,他们都是长安城首屈一指的勋贵子弟。

在有些人看来,拼着生命危险出海,不就是为了能够过上好日子嘛。

就在九条杏香准备放的时候,李宽开头叫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