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没钱,那就借嘛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遍观贞观各年的朝臣,水平都是非常高的。

朝会上,这么多大臣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李宽轻飘飘的一句“很简单”,可以说是打了好多人的脸啊。

戴胄发问之后,不等李宽回答,孔颖达也站了出来,“楚王殿下,你说的很简单,莫不成你楚王府愿意出这笔钱?”

李宽懒得理会孔颖达,而是看着戴胄说道:“戴尚书,在我看来,这个问题确实很简答,没有钱粮,那就借嘛。”

“借?几百万贯,甚至上千万贯,上哪借?谁能拿出这么多钱财来,楚王殿下你吗?”

戴胄听到李宽的答案居然如此不靠谱,立马怒了。

不过,在唐朝,大家还没有养成衙门也去借钱的习惯。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看到这老头那么生气的模样,李宽也不卖关子了。

五六个月大的孩子,哪里会说话呀。

楚王府内的事情,李宽现在基本上是不怎么管了。

“大唐皇家钱庄?”

程静雯在身后,看着李宽几个一路说笑,也觉得这幅场面很是温馨。

“嘿,左右不过是一些香料,有什么好囤积的,不用理会。”

“水泥路的修建,士农工商,沿途的百姓全部都能得到好处,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为了让这些工程能够尽快的实施,朝廷消减不必要的开支,把钱财用到刀刃上,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让百姓感怀于心,又哪来的影响朝廷威严呢?”

长孙无忌站出来补充了自己的意见。

反正是奴隶,要是这些人不听话,也就别怪自己不客气了。

“听说西市的人市里面,有一些倭国和高句丽等地来的奴隶,实在招不到人手,就去人市先买一批奴隶吧。”

自己这是痛并快乐着啊。

这就给其他的商家带来了新的机会,一时之间,长安城里的用工紧张局面骤显。

戴胄脸色更难看了,“楚王殿下,今天你要是不说出个一二三来,那你这戏弄大臣的罪责,我一定亲自弹劾。”

这条水泥路的作用对大唐的意义非同一般,户部要求南山建工在半年内完成修建。

……

这个家伙,恨不得留在海外不回去了。

“宽儿,你把话说清楚点,别说一半就停在那。”

要不是对东海渔业的飞剪船比较有信心,李宽都要忍不住怀疑船队是不是出事了。

相反,还是要收保管费。

眼看着都过了一年了,算算时间,怎么都该回来了吧?

戴胄:“王爷,此话怎讲?”

程静雯是眼看着香料价格一路上涨,如今已经似乎长了一倍不止。

长安城里发生的这些事情,李宽自然也是有所耳闻。

就自己这幅老骨头,顶多再干两年就得回家颐养天年了。

孔颖达看到戴胄似乎有要同意李宽的建议的意思,立马忍不住站了出来。

这是谁想我了?

按照之前自己的估计,去年冬天船队就差不多可以回来了,但是一直没有收到消息。

各个打铁铺子,也一样变得火红起来,各种工具的需求也是非常旺盛。

既然是奴隶,工钱什么的就不用想了,能够给你吃饱肚子就不错了。

“怎么就奇怪了呀,我觉得挺好的啊。”

不过,这样一来,其他的几条路,暂时就有心无力了。

御座上的李世民看不过去了。

而如今水泥路的修建,使用的钱财是从大唐皇家钱庄里面借贷出来的,那么在他看来,要是能够多借贷一些就最好不过了。

到时候史书上会怎么说?

特别是李明达,经常囔囔着说:“小玉米,快叫一声姑姑。”

戴胄其实也不是不知道李世民想要修水泥路,之前一直反对,那是因为真的拿不出那么多钱财。

到时候,还钱的事情,应该也轮不到自己抄心了。

并且,修建水泥路必然涉及各种物资的采办,到时候强制性的要求户部使用金币和银币,对于推广金银币来说,也是意义重大的。

就连奔驰马车行的四轮马车销量,似乎也在不断的上涨。

“你拉倒吧,是你又想去青楼了吧?到广州的时候,你说兄弟们在海上漂了这么久,要进城歇息几天,我同意了。到了泉州的时候,我也同意了。可你这一路上,这个借口用过多少次啦?早点回到长安城,不是有得你歇息的?你这是怕这次回去了,房夫人不让你再出海了吧?”

李宽自然不会去给李治解释玉米是什么东西,反正他已经打定主意了。

而南山建工要开始修建水泥路,需要使用的大量工具,自然是继续委托给了金太打铁铺子。

“对啊,王爷,普通的负债,户部都很难接受,出举的话,就更不用说了。”

而作为承建了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的南山建工,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成为长安城到洛阳的水泥修建商。

水泥路是一定要修建的,这一点,李世民私下里已经明确表态了。

现在的存钱,可是没有利息的。

大唐皇家钱庄是李宽搞出来的玩意。

“陛下,如果这样的话,微臣赞成修建长安城到洛阳,以及洛阳到登州和晋阳的水泥路。”

重农抑商,这是儒学里的一个重要观点。

金太不大想自己的打铁铺子里出现夷人,不过,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把一些边边角角不重要的活给到奴隶们去做。

李宽:“不,我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我认为这不仅不会损害朝廷的威严,反而会让天下百姓赞扬大唐是一个为百姓着想的好国度,与有荣焉。”

提到了香料,李宽忍不住想到了已经下南洋的尉迟环和房遗爱等人。

“师父,这新招募的匠人,工钱已经每个月涨了三十文钱,可是还没有招到足够的人手呢。”

“尉迟大哥,看你说的,不停就不停嘛。这一次一出海就是一年,我就不信你不担心回去会挨骂。”

“不出举就不出举,只要户部在使用这些钱财的时候,接受大唐皇家钱庄的一些监督,这一次不收利钱也是可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