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宽觉得,在没有让李世民充分感受到水泥路带来的好处之前,要说服他大规模的修建水泥路,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今,大唐的国力也还没有能够支撑的起这种大规模修路的程度。马周来长安的时候,可是走了一段已经修建好的水泥路,对于它的好,可是深有体会。
这个提案直接就被李宽否定了。
大唐把吐谷浑给灭了,让这一片区域出现了权利真空。
“王爷,前几天,程大郎和尉迟三郎他们建议加派匠人和护卫前往倭国,扩大石见银山的产量,属下觉得可行。”
再说了,捕捉的又不是唐人,大家都没有太大的压力。
自己得赶紧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跟王爷说一下,别到时候王爷什么都还搞不懂,一不小心说错话了呢。
李宽听着大家的汇报,一整天就过去了。
尉迟环的提议,短时间内肯定是对东海渔业有利,对大唐有利的。
李宽稍微想了想,觉得要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短期还是要走一些偏门之道才行。
并且严禁任何水泥制作、瓷器烧制等相关技术的匠人前往倭国。
“王爷,你放心,以伏俟城为中心,西北贸易在吐谷浑的几个重要城池都设置了分号。一旦有什么动静,我们说不准比朝廷还要早知道消息。”
吐蕃国作为一个新崛起的国家,伴随着对外的不断扩张,和大唐发生冲突,基本上是必然的。
虽然朝廷设置了新的州县,但是实际统治水平如何,还真是很那说。
“还要,东方,这次你去广州,就稍微绕一下路,从登州出发,顺便多带几艘飞剪船过去;具体的事情,一会你可以和登善好好的商讨一下。”
没有唇枪舌剑,也没有争吵打闹,两个人仿佛是多年不见的闺蜜一样,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
“可以,不过,只能安排和银矿开采冶炼相关的匠人过去,其他的匠人能不派的尽量不派。”
而登州那边的造船作坊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已经大了很多,实力也上升了不少。
“登善,你可以跟淳于难联系一下,看看他们淳于家有没有兴趣去倭国和高句丽等国捕奴。”
李宽是绝对不会同意的。
就像是尉迟环曾经跟自己提议,要不要在倭国直接设置水泥作坊和瓷器作坊,这样就不用运来运去那么麻烦了。
如此漂亮,又才华出众,难怪自己夫君……
“媚娘见过王妃娘娘。”
这里是大唐,又不是后世,哪来那么多的修罗场呀。
左右不过是死的奴隶,上官仪为了赶进度,这个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是凉州到伏俟城也能修建一条水泥路,那就好了。哪怕这条路修建的小一点,意义也非同一般。”
“嗯,吐谷浑再过去,那就是吐蕃国的地盘,你让西北贸易的人员多留意一下这个国家的消息,最好是能把生意做到那里去。”
今天是难得的各个得力属下齐聚一堂的局面。
李宽对这一点,比所有人都看的清楚。
没有梳理不知道,一梳理,才发现楚王府现在涉及的产业,可是越来越多了。
好在有这么一帮得力属下卖力的干活,要不然这日子还真是没法过了。
看来,后世那些首富们每天化身空中飞人,日程排的满满的,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越有钱,事情就越多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