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历史上,许敬宗是被打入了佞臣榜,但是李宽倒是不觉得怎么。
与其等李宽主动的出手,倒不如自己自觉一点。反正教育这事情,急也是急不来的,李宽还等得起。
楚王府的印刷作坊最近有点忙。别家的印刷作坊,一年也只不过是印刷几本新书,其他的基本都是翻印过去的书籍。
当然,有些人要一直在学院里学习,李宽也是不反对的。
王玄策也不是那种怕别人抢了自己位置的人,他很清楚,楚王府的事情越来越多,自己是不可能什么都插一手的。
至于在观狮山学院里教授什么内容,这个可能每年都会变化。
……
说句不好听的话,你要是没点水平,你想上这个榜还上不了呢。
王玄策现在是李宽手下的头号谋士,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让他专门负责新建书院的日常事务,那是忙不过来的。
而自从坑爹的系统奖励了一套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李宽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能浪费了,便干脆让王玄策安排兴建一座书院。
这么一来,正常情况下从六岁进小学,十六岁从书院毕业。
“二哥,你这新撰写的算学书籍,比之前课堂上说的好理解多了。”
但是,哪些东西适合拿出来,哪些东西需要换一种说法,这里面其实还是挺有讲究的。
“以前是想到什么说什么,现在是系统的整理了算学的内容,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逻辑性也比之前要强,自然好理解多了。”
按照李宽的设想,蒙学的教育保持不变,主要是教授识字;小学的教育相当于后世的小学和初中,一共学习六年,之后就去到观狮山学院,也就是渭水北边正在建设的学院里头进行学习四年,总共学满十年。
李宽不想再和他讨论为何自己不主动去推广阿拉伯数字之类的问题了,在他看来,不用两年,其他掌柜们、东家们看到这一套东西的好,不用推广也会去学习的。
“王爷,延族是个干实事的人才,虽然之前名声不显,但是本事其实一点也不小。”
李治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的坐在李宽旁边看着。
“玄策,那个许敬宗你觉得怎么样?”
算学、物理和化学,这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三个学科了;医学的话,有孙思邈师徒,倒也好办;至于农学,有初级农业技巧的加成,也能搞一搞。
既然是书院,怎么也不能只是教授蒙学的那些东西。
“昨天我看二哥你在学堂里面教授各个作坊的账房算学知识,还有那新式的记账表格和算盘,我就在想,为何不能让天下的所有账房都学这一套方法呢?”
“你隔三差五的往我这里跑,师傅们没有意见?”
“好的,延族确实很适合。”
“哎,别提了,二哥。那些师傅整天就让我学那个《论语》,一点意思都没有。反正我年纪还小,就经常找借口不去咯,父皇知道我是来找你的,往往也不会怎么样。”
李治小大人一样的叹了口气,觉得宫里的生活远远没有楚王府有意思。
“你要是喜欢去我这的小学上课,那就干脆跟陛下好好的提一提,要不然这样子,教授你的师父迟早要向陛下投诉你的。”
李宽很期待未来的唐高宗能够接受自己的那套教育方式,这比教授再多的学生,都更有意义。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