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心痒痒
含元殿外面,两根巨大的汉白玉柱子矗立在通往宣政殿的路上,这是大明宫当中少数使用巨大石头的东西了。
李渊一脸好奇的东张西望。
“宽儿,这些地面都是用你说的混泥土铺的吗?看上去也是很结实的样子。”
“是的,这混泥土不怕雨水淋,能够承受重物,地面平坦无坑坑洼洼,比石板路修筑起来要快很多。”
虽然石板路看起来要古朴一些,放在后世的话,很多复古建筑肯定是喜欢这么搞;但是在大唐,还需要什么古朴?
整个长安城都是古朴气息十足,大明宫内的道路从石板路变成水泥路,不仅没有让大家感受到不协调,反而觉得新奇、奢华。
至于李宽自己觉得有点不协调,那有啥关系?
但是,数量整体比较有限,防护能力也参差不齐。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一旦发生什么事情,大唐可以快速的进行对应。
国事虽然重要,但是尽孝似乎也很重要?
最近父皇的身子似乎不是很利索,昨天又辛苦了一整天,自己要不要去看看他?
修建道路和房子,这个很好理解,大明宫中有现成的例子。
“皇祖父圣明,水泥最大的用处就是两个,一个就是用来修建道路,一个就是用来修建房子和堡垒。”
为何古代王朝对边疆的统治总是比较薄弱?
“你这么说的话,岂不是用来铺设官道也是很好?”
自从住进了大明宫,李渊对李世民的看法大有改观,已经不去想很多曾经发生的事情了。
“你把你的想法整理一下,写个折子给朕。到时候让兵部和户部一起商量一下,看看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三天过去了……
两天过去了……
所以只要选择一处有水源的地方,修建一个可以容纳几千人生活的军堡,就变得容易了许多。
好不容易今天开完了朝会,李世民其实很想去补一会觉,不过,强大的惯性逼着他继续来到了御书房继续批阅奏折。
不管采用什么对策,都不能准确反应当地的需要。
但是,堡垒?
归根结底,还是在边疆要修建一个军堡太难了。
怎么办?
军堡在大唐不算是稀罕玩意,边疆不少地方都有建设。
李世民忍不住在一旁插了一句。
虽然今天的主旨不是政事,但是说着说着话题就转移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李渊跟着李宽在大明宫絮絮叨叨的转悠了大半天,直到觉得身体有点劳累了,才回到殿中休息,各路大臣也依依不舍的出了大明宫。
心中有了这个念头,李世民就更加坐不下去了。
李渊正在蓬莱阁当中,看着一帮舞姬跳舞,身边坐着楚国太妃。
一天过去了……
李世民忍不住在心中起了这个念头。
交通不便是特别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果有一条水泥路把这些遍布草原的额军堡串联在一起,那就像是一把链子锁住了大草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