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是是自己眼?
哪怕是楚王府的戴全,在器械的理论上,肯定也是比不过他们的。“阎尚书,没认出来就对了。这是本王让府里的工匠新制作的耕犁,你觉得怎么样?”
“戴尚书的消息倒是很灵通啊,没错,杭州和明州的市舶司建设的比较顺利,市舶税已经开始征收了,第一笔五万贯的税银已经存入市舶都督府的库房。”
左右没事,阎立德便跟李宽聊起了新宫的事情。
“左边这耕犁应该就是乡村里头常见的直犁,而旁边这座,恕在下眼拙,没有认出来是在哪里出现过。”
在李宽和阎立德说话之间,已经有两名农夫在地里扶着耕犁,准备开始耕地了。
自己的心思被李宽察觉了,戴胄稍微不好意思了一下。
这年头的建筑,可没有后世那种装修完要晾半年,去一去甲醛的说法。
当然,让太史局算算日子,选个良辰吉日是必须的。
也不对啊,看他们耕地的动作,也是很熟练的样子。
李宽这个王爷亲自盯着,也没有人敢偷懒。
阎立德面无表情,显然不相信李宽能够搞出什么样来。
戴胄能够了解到市舶都督府的事情,李宽倒是不觉得意外,毕竟里面有部分胥吏是从户部抽调过去的。
“算了,本王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让这两农夫一起开始耕作,看看这两犁有什么区别。”
阎立德纠结了一会,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放心,十月肯定能够完工,让太上皇过上一个舒服的冬天。”
“新宫建设到底要多少钱,这个取决于你怎么计算。像是那些水泥、玻璃之类的材料,都是王府自己的作坊生产的,真要说起来了多少钱,也不见得就有多少。其他的碎石、沙子虽然也采办了不少,但是也不至于要几百万贯。总之,戴尚书你放心,本王今天不会找你哭穷的!”
阎家是将作世家,可以说是大唐顶级的工程师家族,对于各种各样的器械都有所了解,甚至可以夸张一点说,在大唐,比阎氏兄弟更加专业的人才,估计没有。
“五万贯?这新宫建设少说也要先投入几百万贯吧,五万贯有什么作用呢?”
正好让他们亲眼看看使用不同耕犁耕出来的地,到底有何不同?
相比阎立德对新宫建设进度的关系,戴胄显然更加关心新宫建设的资金。
戴胄打心里是不大相信单单一个新成立的市舶都督府就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除非楚王殿下巧立名目,豪取抢夺,欺压那些商人,要不然够呛。
作为工部尚书,新宫建设跟他的关系也不小,更不用说将作大匠阎立本还是他弟弟,他也担心自家兄弟被李宽带到沟里去了。
但是为何差异就这么大呢?
一年下来,根本就剩不下多少钱。
万一自己一客气,李宽真的开口要钱……
“楚王殿下,这新宫建设,没剩多少时间了,你确定可以按时完工吧?可别之前说的那么好听,到时候太上皇没法在里面过冬,陛下说不准就要大发雷霆了。”
不过,也就是言语上不好意思了一下。
还是这两农夫的水平差异很大?
“开始吧。”李宽示意来福可以通知农夫开始耕地。
戴胄也发现眼前的情况似乎有点不对劲。
刚才没有仔细留意,现在一确认,果然差距明显啊。
“没错,新式耕犁更加省力,耕地速度更快。并且,两位尚书,你发现没,这使用新式耕犁耕的地,明显比传统的要耕的深一些,这里面的好处,不用我再说了吧。”
看着正在消化眼前惊喜的戴胄和阎立德,李宽脸上露出了笑容。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