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她躺着睡不着呀,还会哭闹。”

方言说道:

“没事儿,这会儿能睡得着了。”

说完他将孩子放平,果然没有闹腾,而是昏昏欲睡。

孩子母亲顿感神奇,连忙接过,然后抱着孩子去了内堂。

这边弄完后,之前的那个针灸留针也结束了,方言给他们取了针,告诉他们现在就可以回家了。

患者父母对这方言一顿感谢,然后拿着药就去划了价,给完钱就离开了这里。

而方言则是继续治疗。

接下来是一大家子,患者是家里七岁的孩子,这孩子已经发热了好几天,突然就昏迷过去,意识不清醒,眼睛紧紧闭着无法睁开,两只手急促地抽动,四肢冰冷,牙齿紧紧咬合,身体像弓一样向后反张,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难以排出。

本来是打算来找王鹏飞老爷子的,但是没想到方言也在这里。

他们也是听过方言的名字的,知道这位名声在外,当即就请方言赶紧救治。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方言诊断检查时发现孩子脉搏隐匿,摸不到明显的脉象,嘴巴紧紧闭着,舌头没办法查看,脸色暗沉没有光泽,用手按压他的腹部,他身体反张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由此推断他的腹部肯定疼痛。

外公何休的医案之前写过:

‘小儿口噤肢冷,目合面晦,脉不应指,似为阴寒所袭。通过手触其腹,反张更甚,二便秘涩,断定为“热盛于中”之征。’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

小孩子嘴巴紧紧闭合张不开,四肢冰冷,眼睛闭合着,面色晦暗,脉搏摸不到明显的跳动,看上去好像是被阴寒之气侵袭了。通过用手触摸他的腹部,发现他身体向后反张得更加厉害,大便和小便都不通畅,由此判定这是体内热邪非常旺盛的表现。

根据家长描述,方言断定了刚好符合外公医案里所写,他那段时间治疗的各种病症实在是太多了,总是有能够对上号的。

方言只要记得清楚,完全可以拿出来照抄答案。

这种情况治疗意见就是,用急下存阴法。

药方也非常的简单。

炒枳实 5g、制厚朴 5g、锦纹大黄(泡)10g、玄明粉(泡)10g。

只不过药方开出来容易,但是孩子的嘴巴闭的可严实了。

老爷子当初的医案里也没写,到底怎么弄开的孩子嘴巴。

这下倒是然方言有些犯难了。

成年人方言可以直接物理方法伺候,或者在大医院里,直接插鼻管。

但是这是孩子,而且这也是个小小的药店。

所以就只剩下最后两种办法了,第一就是灌肠,口服困难可以考虑通过直肠给药,这也是在古代的时候用过的。

另外就是通过穴位刺激,帮助松弛咬肌,使口腔稍微张开。

方言想一想,然后直接先让老邓头帮忙去把药弄出来,接着他就开始了操作。

最终没有选择灌肠,而是使用自己比较拿手的穴位刺激。

底部先按压人中用拇指指甲垂直下恰大概三秒左右,间隔两秒后,再掐重复三次。

很快,刺激强度就让患儿出现了皱眉和肢体抽动。

然后方言拿出银针,直接刺在手背虎口处的合谷穴,快速刺入5mm左右,用捻转泻法,每秒转动两圈,快速振动下,大概30秒的样子,患儿的嘴就张开了一厘米的缝隙。

“这就开了?!”患者家属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手法,惊讶异常。

刚才他们还以为方言要直接撬开孩子的嘴呢。

结果没想到只在嘴唇上掐了两下,然后在手背上下针,自己家孩子紧闭的嘴直接就打开了。

周围几个围观的老前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换做他们肯定不这么干,灌肠就完事儿了,方言这么还是有风险的,不是患儿的风险而是方言他自己的风险,要是下针手法差点,保准孩子张不开嘴。

这里这么多人看着呢,他敢直接一点犹豫都没有,便开始施针,很显然是对自己的针灸手法有很强的信心。

何休当年的针灸技术只能说一般,没想到这外孙,反倒是青出于蓝了。

一旁早就打听过方言消息的王鹏飞老爷子,对着老伙计们透露到:

“你们还不知道吧,他跟着程莘农学了针灸,还是华夏研究院针灸研究所的顾问。”

顿时其余三人和他们背后的年轻一辈儿都惊呆了。

有些不敢相信的,对王鹏飞问道:

“啊?程莘农?不是我想的那个吧?”

“就是你想的那个!”王老点点头。

“他……他还是顾问?”杨艺农指着方言。

王鹏飞说道:

“我骗你干啥,人家厉害着呢,早在去协和之前就在那边搞研究了。”

祝伯权赞叹到:

“好家伙……老何家的祖坟是冒火星子出来了!”

“……”宋祚民瞳孔地震中,一时间说不出话来。

其余三个后辈儿,这会儿也一个个陷入呆滞。

这家伙以后是他们的同班同学?

这种怪物在身边,这还怎么玩?

另外一边老邓头很快就将药弄了出来,然后给孩子服了下去。

还好孩子虽然意识不清醒,眼睛紧紧闭着无法睁开,两只手急促地抽动,但是吞咽动作还能够下意识的做出来,随着药进入嘴里,他下意识的就吞咽了下去。

方言看到这里也松了一口气,果然外公没搞错,确实可以在这种状态下给孩子把药喂进去。

连着灌入好几口药进去后,孩子开始躁动不安起来。

肚子里开咕噜咕噜的叫。

方言见状,让他们去后院准备给孩子排便。

家长赶忙照做,店里的工作人员带着他们去了后院。

过了也就几分钟的样子。

一个工作人员从后院跑了出来,对着方言说:

“方大夫,孩子拉出来了!”

他有些紧张的补充道:

“有……有血!”

“不要慌。”方言说了一句,然后站起身就走了过去。

其他人也紧随其后。

这种情况要么是方言把人治好了,要么就是方言把人治出毛病了。

大家各怀心思跟在方言身后一起来到后院。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孩子的排泄物。

那是大量夹杂着血液的黏腻溏软的粪便。

宋祚民对着一旁的杨艺农问道:

“老杨,你怎么说?”

杨艺农微微皱起眉头压低,声音说道:

“孩子抽搐停止了,应该是好事儿。”

说完他又补充一句:

“不过还是没醒,这事儿说不准。”

就在这个时候,方言已经对着一旁的老邓头说道:

“四肢冰冷的情况有所好转,邓老再来几口药。”

“好!”老邓头和方言也算是老搭档了,对方言做事儿的风格那是一清二楚,当即也不废话,直接就去弄药去了。

方言的镇定也让孩子家属吃了一颗定心丸,刚才孩子拉了那么多血出来,他们都吓死了。

“他为什么会拉血呢?”这时候宋祚民背后的年轻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他这话一出,周围人全都看向了他。

这人和宋祚民长得有七八分相识应该是他的孙儿。

此人也是刚才唯一一个,对方言露出佩服之色的人,见到所有人在看他,他也坦然,说道:

“我确实不懂,所以想问问。”

方言听到对方的问题后,接过话才说:

“患儿体内热邪壅盛,燥屎与热毒搏结于肠道,导致肠络损伤,血便颜色暗红、混杂黏液,证实这是为热毒灼伤血络所致,“阳明温病,下利谵语,脉不实者,热结旁流也“,意思是属于阳明经的温热病,出现腹泻而且伴有胡言乱语的症状,如果脉象按起来不坚实有力,这就是热结旁流的病症。”

“强力通腑后,蓄积的燥屎裹挟瘀血排出,类似“蓄血证“的排病反应,这出自《伤寒论》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血便量逐渐减少,提示着热毒随瘀血外泄,肠道损伤修复,而四肢持续转暖证实阳气通达,热厥转阳。”

“只要不是喷射状鲜血便,就说明没问题,只有看到喷射状鲜血便才有可能是肠穿孔导致,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够分辨出来。”

“此例血便属“热结旁流“的治疗反应,是峻下热结的正常病理过程。需动态观察排血量及生命体征变化,结合中医“效不更方“与“中病即止“原则灵活调整治疗。”

方言解释完毕后,宋祚民的孙儿恍然,点点头:

“原来如此!”

随后还对着方言笑着拱了拱手:

“感谢方兄指点!”

方言摆摆手,让他不用在意这个。

说完方言还害怕一旁患者家属听不懂,转过头来对着他们解释:

“孩子排出的血便,是体内积存的热毒与燥屎被药物攻下时带出的瘀血。就像疏通堵塞的河道时翻起淤泥,这是治疗见效的表现。只要孩子抽搐停止、手脚变暖,说明热毒正在排出。接下来我们会密切观察排便颜色变化,并调整药物加强凉血保护肠道就行了。”

听到方言解释过后,他们才明白过来。

对着方言连连感谢。

至于在场其他两位同龄人,这时候已经彻底老实了。

换做他们来,已经开始抓瞎了,这点他们还是心里有数的。

ps:月票又多了100,再欠大家2000字。

总共欠大家82,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哟。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