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火灾
第528章 火灾
盛希平跟周明远争执半天,最终还是没犟过周明远。
那份文件,最后以周明远的名义,送去了首都。经由杨老的手,送到了相关部门。
周明远在材料里,非常不客气的指出了林区生产管理几大漏洞,还特别点名了盛希平去的那几个林业局、林场。
同时,结合今年的异常气候,周明远在材料里直接就说,今年的火灾风险非常大,希望上级领导引起重视。
这份材料如果是周明远自己递上去,很可能又是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但这一次是经过了杨老的手,别管杨老是干啥的,反正那些人得给点儿面子,重视起来。
于是,上头安排了调查组,全面彻查东北林区安全生产问题。
尤其是材料上点名的那几个林业局、林场,重点彻查。
这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林业工作的从业人员资质。
很多操作人员根本就不是林场职工,而是临时雇佣的农民,根本没有操作经验。
河湾林场起火的原因,是一个叫汪玉峰的河北农民,因操作割灌机不当,引起火灾。
这人当时才到河湾林场十三天,之前,他并未从事过林业生产,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据说当时他使用割灌机对灌木进行切割作业,但是工作之前,并没有对设备进行检查。
偏偏,他用的那台割灌机漏油,油液顺着机器的缝隙漏了出来,滴在了干燥的灌木上。
割灌机疯狂的冒着黑烟前进工作,忽然一下子,汪玉峰身后蹿起火苗,连同割灌机一起燃烧起来。
当时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林业工人,直接脱下来大袄,往前一拍一捂,那小火苗也就没了。
可汪玉峰却拖着割灌机往前跑了七八米才撒手,眼见着火苗蜿蜒成一条火龙,蹿上大树,形成树冠火之后,才慌张的跑去喊人救火。
一天一夜过后,明火刚刚扑灭,剩余残火又猛然腾空而起,犹如无数挣脱锁链的疯狗,四处奔逃。
当时风也比较大,火势以每小时六十五公里的速度飞快蔓延,让救火人员无从追起。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偏偏在同一天,另外几個林场,几个农民工进山时,在野外吸烟。
将未熄灭的烟头扔在了林子里,引起火灾。
接到材料后,林业部门也请教了气象专家,证实今年春季确实存在火灾高危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于是文件下发到东北各林业部门,严格执行春季安全防火工作,各地森林消防部门要严密配合,时刻准备迎战。
周明远这一份材料,揭破了许多地方林业生产管理混乱、漏洞百出的实事,这基本上就等于是把天捅了个窟窿。
也因此,引来了不少人的怒火和愤恨,尤其是那几个被点名的林业局、林场,背地里不知道骂了多少回。
面对这种情况,不得已,周明远只能暂时回家休养。
“爸,是我连累你了,你这都是为了护着我,要不也不能是现在的情况。”
盛希平得知消息,后悔不已,老丈人这是替他背锅了。
“希平啊,咱爷俩不说那些,只要咱的那份材料能引起上面重视,别说是回家休养,现在让我回家务农,我都乐意。”
周明远的心态倒是不错,还反过来劝盛希平呢。
事已至此,说别的都没用了,只能静待事情发展。
进入四月,盛希平就调拨了人手去冰城和满洲里,准备接下来贸易的事情。
到了四月中旬,江面上就不敢走大型车辆了,于是又撤走一半人去冰城。
盛希平惦记着火灾的事情,暂时没有离开黑河,等待消息。
盛希平不死心,又想办法托人,在漠河以及周边城镇,寻找一个叫汪玉峰的。
当年对这件事的报道非常多,盛希平记不住另外几个人的名字,只记得汪玉峰这小子。
所以盛希平就想,能不能提前一步找到这个人,将其看管起来,也许,能减少一个起火点。
当然,盛希平对此也没有多大的把握,他只能尽力试一试了。
还别说,就在四月末的一天,漠河那边有消息了,说是找到了符合条件的人。
盛希平一听,立刻安排人,将那小子还有跟他一起的几个人,从漠河接过来。
然后就带着这小子去了冰城,让他在火车站干搬运的活。
搬运虽然累,但是工资高,这些人出来打工就是为了挣钱的,出大力能多挣钱,自然乐意留下。
盛希平暗地里嘱咐人,时刻留意这小子,不许他在干活的时候抽烟。
这种人,身上不定带着什么霉运,万一没把林子点燃,再把仓库给点了,那盛希平想哭都没地儿。
五月一号,一列货车装满了各种货品,从冰城发车,经由满洲里出关。
隔一天,有一列货车,从毛子那边经由满洲里,发往冰城,再从冰城,运往各地。
双方第一次通过铁路交易,顺利完成。
亚历山大那边还想邀请盛希平去赤塔玩玩,盛希平一直在等消息,心里不踏实,哪里有心情去玩?只说是过一段时间天气暖和了再说。
五月六号这天,盛希平从早晨起来就心神不宁,坐立难安,他就怕火灾依旧如上一世那般发生。
可眼下的通讯条件太差,消息滞后,盛希平就算再心急也没用,他总不能亲自跑漠河去吧?
这一上午,盛希平干啥也没心情,就坐在办公室里发愣。
“希平哥,坏了坏了,起火了。”
眼见着快中午了,高海林忽然气喘吁吁从外面跑进来,高喊道。
“起火了?你咋知道的消息?”盛希平腾的一下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哪里起火了?是漠河还是塔河?”
满脸通红跑回来报信的高海林当时就愣住了,“希平哥,你说啥呢?什么漠河塔河的?是咱买的那地方,起火了。”
“啊?”这回,轮到盛希平愣住了。
冰城到莫斯科这条贸易线路测试成功,盛希平打算调一半人手来冰城,然后再想办法招一批人。这么多人过来,吃住都成问题,加上铁路运输的货物多,之前跟火车站租的几个仓库明显不够用。
所以盛希平过来后,就打算在冰城也买下一块地,照着黑河那头的模样,建一处仓库基地,连同职工住宅区。
前几天有人帮忙给联系了一个地方,就在三棵树站附近。
盛希平去看了,地方挺大,离着火车站也不算特别远,挺好的。
于是盛希平跟相关部门签了合同,将整块地买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