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这些了,打算何时动身,营中事务可曾交代完毕?没了你这个大功臣在,将士们打了大胜仗免不了升起骄纵之态,又如何压制住他们能?”

袁绍神色微怔摇头道:“有颜良在,便是他一人就足矣抵挡千军万马,营中将士无不对其崇敬万分,绍不过是借献佛,最终决策的人乃是其百骑勇猛杀敌所致。”闻言,公沙穆叹了口气,望着丝毫没有危机感的袁绍提醒道:“骄兵必败,将士都对那颜良推崇,那你又当置于何地?时间久了谁又能保证其不会生出一些不一样的情绪呢?”

公沙穆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反噬其主的举动多不胜数,袁绍如今正值年轻力壮,又久负盛名,总会有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人存在,知人知面不知心,日后一旦反噬,主掌营中权势的颜良可以在一瞬间摧毁掉袁绍的一切。

袁绍睁着清澈的眸子替颜良解释道:“公骥非是这般人,其心已忠,绍知其意,都尉的叮嘱绍谨记。”

公沙穆愣了一下遂作罢。

待袁绍与荀谌等人相见一面,交代一番具体事宜后,得知其在这都尉府中已是独一档的存在后,他也是会心一笑,自己特意挑选的人才很少会出现差错,有荀谌在大后方为他处理内政,百无一失。

“待年后,或许你就会真正的成为这辽东的长史了。”袁绍突然对着荀谌恭喜道。

荀谌正在处理政务,闻言突然停下手中动作,抬起头惊愕道:“怎能如此,谌为袁君麾下,岂能行此越俎代庖之事。”

袁绍目光定格在堆满文书的案台上,他对于荀谌的才能一直没能彻底展现感到遗憾,没想到,阴差阳错下使其代行长史一职,却发现荀谌似乎是天生的内政好手,诸多麻烦的事情到了他手中,都会迎刃而解。

会心一笑:“友若多虑了,这是都尉亲口所言,而我想必,在来年后或许会接替公沙都尉出任都尉一职,这长史一职不就空缺出来了。”

荀谌这才松了一口气,与袁绍争夺在他看来无异于异想天开,自己能够暂且代表荀氏一族投资袁绍身上,就万万不能做出这般僭越的举动来,无论如何,袁绍的能量都要远远超越自己所想像的一切,就如今日。

若是所料不错,袁绍今年也才不过二十三四的年纪,却是在未曾凭借袁氏威望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进而达到如今这般地步,若是真的出任都尉一职,那就真的是少年英才。

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其手中,在这辽东之地,便再没人能与袁绍争夺绝对的权利。

都尉一职在其他地域便是等通过一郡太守,与其他内地郡县相比,辽东人口虽少,但却民风彪悍,兵源充足,俱是能征善战,且久与异族打交道,对于战斗方面的提升毋庸置疑。

而最关键的是,这辽东之地,身处边塞,再与异族互相融合,又兼天然的牧场所在,战马产出的数量要远远超越其他州郡,只需修生养息几载,凭借着他的能力,外加袁绍的威望名声,便是再建一只所向披靡的突骑精锐也非难事。

而自己如今身为袁绍麾下,其地位提升的越快,对于他,对于整个荀氏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既然那都尉言语如此,想必来年袁君必然要擢升都尉一职了,此地远离雒阳,那宦官的手伸不到这里来,时间久了,袁君的地位日渐稳固,到那时,便是宦官想要插手,只怕也会鞭长莫及。”

荀谌的一番分析头头是道,而这也是袁绍昔日打算接受诏令,远赴此地任职的关键所在。

山高皇帝远,没人钳制的情况下,袁绍有信心快速的发育起来,唯有自己手中掌握着让人不敢轻视的力量,他才能真正的站在宦官,乃至皇帝刘宏面前,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而不似此前那般,宛若丧家之犬,明明对于历史走向十分熟悉的他,对于太傅陈蕃的偏爱,最终却只能含恨的接受其惨死的结局,而现在,袁绍尚且需要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才能再行为陈蕃等人翻案的可能。

至于往后的黄巾之乱,恰恰也正是袁绍得以彻底在整个大汉的疆土上,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到那时的辽东,乃至整个幽州,袁绍都拥有着绝对的信心建造出一只无所披靡的突骑精锐部队来,装备精良,战斗经验极其丰富的突骑部队足矣对整个黄巾军造成恐怖的杀伤力。

“友若所言深得我心,但眼下还远远未至那般情形,无非就是侥幸得了些许功劳在身。”

袁绍虽然明白其中道理,但他不能直接赤裸裸的将其讲出。

“我欲归乡,友若可有什么书信使我一并带回?”

荀谌笑着点头道:“正有一事要袁君相托,此书信袁君可差人送入荀府,告知我父。”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