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本都尉的都尉府都已经被冲击过无数次,只要敢下手对这些士绅,便会招致这般结果,至于其身后的那些当地豪强,更不用提,这些士绅会有这些举动,都是这些豪强在背后捣鬼,他们只希望看到局势混乱,却是全然不顾民众安息。”对于此,袁绍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反驳,如果单从这些方面来看,公沙穆这份都尉职位做的确实是足够失败的,竟然有几乎等同于一郡之守害怕士绅豪强引起暴乱。

都尉可是拥有着绝对的权利,麾下军士战时可动员人数近乎万余,收拾一群只能在黎庶中耀武扬威的士绅豪强,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随后,他一番思索,却是突然发现了这里面的漏洞,或者说是都尉这个相对平和的政策弊端。

幽州地处边塞,民风彪悍,喜好打斗以为乐此不疲,其言行极易被流言蜚语所引导。

而越是这种情形下,身为都尉的公沙穆却选择了一条看起来背道而驰的方案。

这些边境之民可不知道什么叫做害怕,他们与异族打的交道其实远远要比公沙穆多的多,土生土长的他们更想驰骋沙场,以战止战,而不是这般罢兵休战,握手言和。

都尉越是这样,就越容易在当地民众中失去威望,一旦威望彻底失去,所面临的局面就会逐渐严重,若其背后再被有心之人一番引导诱惑下,便是激起民变,乃至兵变都是极有可能的事。

而饶是公沙穆这般具有大智慧的人,此时也是身处其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若非袁绍突然出言点醒他,只怕他就会一辈子都被这个看似无解的困境给折磨一辈子。

“唉,若非长史一语惊醒于老夫,恐怕今生今世都要被遮蔽其中无法自拔了。”公沙穆很是愧疚,似乎是想到了某些伤心的事,他的脸上开始逐渐沮丧。

袁绍见已经初步达成目的,在都尉面前狠狠的刷了一波机会,能够可以更快的掌握属国权势,乃至兵权的机会。

只要眼前的都尉不是一昧的担心战争会带来痛楚,袁绍就不担心自己发育不起来。

眼下,却是要先好好的在任职上熟悉熟悉。

而在此之前,他需要去见一个人,或者说去见一群人。

袁绍在公沙穆那里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甚至就在袁绍离去时,这位掌握着辽东属国最高权势的都尉,也是突然露出一幅惊叹的神色,望向逐渐离去的袁绍背影颇为感慨。

少年英才,胸有韬略,心怀壮举,不忘初心。

当然,这些都只能算做纸上谈兵,具体的方案措施尚且需要真正的战争又或施政来论证。

纸上谈兵者不在少数,便是赵括这般被当时的世人称为不世奇才的他,面对秦国名将白起时,也只能黯然消退,一如三国季汉马谡,这类人都有一个同样的表现,那便是在未曾真正上的战场时会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压制力。

目前来看,这位年轻的长史更何自己脾气,其言行举止也颇为得体,丝毫不越规矩。

或许,这困境真的会因其而改变?

公沙穆不得而知,他拭目以待,必要时他会选择大力支持。

袁绍从都尉府中出来。

向许攸等人讲述了一番刚才经历。

他需要许攸等人为他谋划。

许攸沉吟稍许,若有所思道:“本初今初来乍到,若不寻一合适良机,与那群人面兽心的士绅豪强中立威,恐难继续进展下去,对于往后发展有着极大的阻碍。”

荀谌在旁补充道:“颜良文丑可尽快熟悉边塞风格,袁君则于这些当地民众中崭露头角,修筑名声,待一经有变,只需得一寸功微许,这些民众便会明白,袁君不似都尉,是个与异族对抗到底的长史,唯有这样,才能使袁君尽快立足。”

袁绍点头道:“士绅豪强乃当地恶瘤,非强硬手段不得有效。”

许攸荀谌对此深以为然,他们也是初来乍到,让他们实在是想不到的是,与异族本就有着血海深处的边塞之地,竟也会有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被诛灭全族的后果悍然选择与异族做交易。

旋即,袁绍突然又想到一个更可怕的后果。

便是那长史可是大汉亲自册封的朝廷官员,那些异族虽说嗜血成性,但他们也明白,什么能招惹,什么不能招惹,面对属于都尉府二号人物,却仍然选择了这个看起来最具有风险的行动,难道他们就不害怕都尉府倾巢而出,于塞外正面与其来一次对抗?

不会的,异族不会这么傻。

这其中一定有猫腻。

在袁绍看来。

说不得便是如今那公沙穆都尉也极有可能参与其中,又或者是那些掌握着一些权势的士绅豪强将都尉不愿开启战端的消息透露给异族,这才使得异族得以张牙舞爪,丝毫不知收敛。

而现在,具体是谁,袁绍还不得知。

此次事件都尉损失了些许名望,士绅豪强拥有了继续发布流言袭扰都尉府的机会,民众们情绪激烈,愤慨至极。

而真正的最大损失,则是悍不畏死,为民请愿的长史,以及失去顶梁柱的家人。

袁绍其实在问那公沙穆都尉的话,便是如今这长史家人所在何处,他需要尽快的以新任长史的身份去慰问慰问,表达自己要与异族血战到底的决心。

都尉对于这里面的潜规则似乎并不明白。

对于这些涉及人心的决策,袁绍觉得,自己似乎有着天生的敏锐感,能够合理地抓住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机会。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