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春兰不是忙着去菜市场就是忙着去百货商店,自然没空关心叶烦。可是陈小慧不光报喜不报忧,还总觉着自己很聪明,能抗下所有。陶春兰闲着没事自然担心辛苦养大的叶烦。

叶烦不清楚这些事:“陈小慧到妈跟前就二十五岁了,比妈还高一点,看起来不需要她吧。”

耿致晔看着干干净净的鱼问:“怎么吃?”

叶烦朝外面喊“耿大宝”。

大宝打纸炮正起劲,烦的大吼:“干嘛?”

叶烦吓了一跳,问:“你儿子皮痒了?”

耿致晔:“打!”

叶烦朝他身上打一下:“咱俩在一块的时候,大宝叫你抱,你还不耐烦呢。这点小事打孩子,你闲的啊。”瞪一眼他,撑着他的肩膀起身出去,“耿大宝,晚上吃什么?”

大宝:“随便。”

叶烦又朝远处问:“二宝,你呢?”

二宝蹲在地上玩石子,顾不上起来,挥挥小手:“妈妈喜欢的二宝都喜欢。”

叶烦:“……”

回到院里,叶烦就一脸无奈地说:“你闺女那张嘴以后哄死人不偿命!”

耿致晔端着盆过来:“煮汤?”

叶烦:“没买老豆腐。清蒸也没啥味儿。”

耿致晔:“鲜还不够?那红烧,蒸米饭!”

“去部队值班前你就要蒸米饭,那次没吃上,这次又蒸。部队没米?”

耿致晔点头:“有米,没有红烧鱼啊。太费油太麻烦。一些从北方过来的同志吃不惯海鱼,也不会吃鱼。逢吃必卡!”

叶烦见过这样的人——首都海店供销社出纳。今年她跟耿致晔回家探亲在耿家耿致勤就说过出纳,每次都买紫菜、海带或小虾皮解馋。有时候买点即食鱼干。不敢买晒干的鳗鱼。

耿致勤告诉她没刺她也不碰。

叶烦:“也不能做带鱼?”

耿致晔点头:“可以,清蒸,能一眼看清小刺。煮汤就喝汤。你刚才说老豆腐,回头叫他们做点老豆腐。”

叶烦忍不住问:“没自己做过?什么都买需要多少钱啊?”

耿致晔点头:“我想想办法。别的部队养猪,十天半月就能吃几块五肉,我们最多一个月一次,一人就这么一点。”比划一下,自己都心疼自己。

翌日,到部队,耿致晔就去炊事班,征求班长意见。

天天海鲜吃着听起来很好,可越吃肚子越寡。老班长也受不了,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才意识到人手不够,请求增加人手。

人手没问题。

总部标准团一千五百人,有的两千人。耿致晔有两千多人。耿致晔起初也不知道这么多。到岛上拿到名册,驾驶班,炊事班,通讯班等等,加一起,他才意识到这是加强独立团配置。耿致晔挺高兴,可随之而来的是补给问题。岛上山多地少,他不能跟老百姓争田地,只能想办法节流。可是有巡防任务,也不能把兵瘦的风一吹就倒。

耿致晔问班长:“十人够吗?”

班长:“炸山开荒?少了。”

耿致晔想说什么,到嘴边忘了,抬抬手:“你容我想想。对了,沙地能种菜吧?”

老班长农村人,会种菜,下意识点头:“可以。不——团长,您说的沙地还是海滩?”

耿致晔:“当然是海滩!”

老班长张张嘴,十分想说,不怪以前有人说你少爷兵:“团长,海水咸的。您家用盐水浇菜?还有。大潮的时候怎么办?喂海龙王?”

耿致晔有点尴尬,可他是团长,必须不能承认自己无知:“不懂就不懂。还有理?你等着!我找个懂行的。”说完看到有辆运输车闲着,他开车回家。

中秋节过了,鸭毛鹅毛也卖了,叶会计暂时不用去食品厂,她一定在家。

果然,耿致晔到家,叶烦在院里拾掇菜地。除了她还有刘桂、庄秋月和万思芹,不知道的还以为叶烦有三亩地。其实叶烦家整个院子不到两分。

耿致晔进院,叶烦就问:“出什么事了?”

庄秋月也忍不住问:“怎么突然回来了?”

耿致晔:“没多大事。烦烦,你说沙地能种这些东西吗?”指着菜地。

四人一起点头。

万思芹先反应过来:“您说沙滩吧?”

叶烦:“沙滩怎么——”忽然想到前世无意间看过的一个报道,“可以。”

三个巧妇不约而同地看着她,心说大小姐知道自己说什么吗。

耿致晔笑了,叶烦烦果然没让他失望。

刘桂不禁问:“怎么种?叶会计,你做生意,咱们几个,包括耿团长加一起都不如你。要说家里地里这些活,三个你也不如我一个。”

叶烦:“直接种肯定不行。”问耿致晔,“扫墓的时候是不是清理出很多沤烂的泥和树叶?”拔掉一颗刚长出来的小青菜,“你看,根就这么点。长大顶多十公分。你把烈士坟周边的淤泥树叶清理一下,垫二十公分不就行了?不够的话拉山皮啊。虽然有石头,种的时候小心一点也不会弄伤锄头。算着时间播种,每月都有菜。要是种的多,还可以养几头猪。”

叶烦没下过地种过田,这一点耿致晔很确定,保险起见又问庄、刘、万三人怎么看。

刘桂感叹道:“还是叶会计脑子灵活。”

叶烦:“还可以弄个沼泽池改良培肥土壤。你不懂可以进城请专家。对了,先问问各大队有没有这方面专家。有一次听山西大队队长说,有几个省城来的专家被下放到隔壁大队。你去看看?”

耿致晔点头:“我过去问问。办法可行回头给你记一功。”

叶烦白了他一眼:“你给我颁奖?”

耿致晔摆摆手:“到时候再说。”

叶烦嘀咕:“又给我画饼。”

刘桂没听懂:“啥意思?”

叶烦:“画的饼,好看不能吃。”

刘桂乐了:“你不是叫他养猪?叫他给你一块五肉。”

叶烦不吃也不会贪公家的东西:“再说吧。嫂子,现在可以种白菜了吧?”

几人立刻教她种菜。

去年叶烦收拾菜地,几人没这么热情。不过叶烦也不怨,以前也不熟,而且又没什么亲戚关系,也不指望耿致晔帮她们丈夫升官发财,没理由帮她。

再说耿致晔,驱车八公里到横山岛北端,找到下放专家,也不问人家干嘛的就叫人上车。等到山西大队横山岛最东南,运输车快坐满了。

一车人面面相觑,心里很不安,气氛很压抑,无人敢出声,就怕新的折磨等着他们。

耿致晔自然不能把人拉进部队。开到部队另一边,有大片沙滩山地的地方,耿致晔停车,请众人下来。

耿致晔没有大声呵斥,而且只有他一人,众人稍微安心。等耿致晔说他打算在这边种菜养猪,一群人傻眼了。

耿致晔皱眉:“不行?我拉土铺在上面呢?”

众人终于反应过来,大张旗鼓把他们弄来不是要批评他们,而是向他们请教。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人真不懂种地。但有一部分人这几年天天跟庄家果树打交道,就是农业专家。那几人表示可以。

耿致晔又问可不可以在上面高处搞个沼泽池。他担心修太矮台风天一个浪送回龙王老家。

懂行的专家试探着说:“我需要上去看看。”

耿致晔点头:“我刚有这个想法。不急。”

众人用以脚为尺,用脑袋记下涨潮痕迹,心里有个大概,就说明天可以给耿致晔一个布局图。

耿致晔把众人送回去,请各大队这几天不要安排他们做事。

这两年部队经常帮队里解决吃不完不好卖的鸡鸭蛋和瓜果蔬菜,各大队都很给他面子,就说给众人半个月。

耿致晔到部队,匆匆吃了饭就找政委抽调二十人。

政委挑以前托关系进来,技术不精,身体素质也不能上战场的兵,结果调出三十人。耿致晔表示他都要。第二天,耿致晔把这些人成立一个种植饲养班。不过先挖土搬石头铺地修猪圈和沼泽池。暂时由炊事班班长兼任班长,跟专家学习,学会再独立出来。

耿致晔在家吃饭一顿饭能吃一个小时。在部队十分钟搞定。只因他一到部队直接进入战斗状态,无论干什么都雷厉风行。

廖政委跟庄秋月说部队以后种菜,庄秋月再告诉叶烦,仅仅过去十天。

十月底,耿致晔不那么忙,可以在家踏踏实实吃顿饭。叶烦跟他聊几天:“听说菜种下去了?”

耿致晔点头:“几辆运输车,人休车不休,搞出五亩地。也了不少钱。”

叶烦:“油钱?”

耿致晔摇头:“还有水泥钱。我担心下雨天把泥冲走,在下游砌一圈八十公分石头墙,地下一半,地上一半。还有沼泽池,那个最钱。要不是那几个专家说可以用好几年,就算有大用我也不敢批。”

叶烦:“修沼泽池可以请渔民帮忙。届时留够你们用的,随便他们拉走肥田。”

耿致晔:“能这么快把菜种下去,也是因为山西大队社员帮忙。修沼泽池的时候大队长还拿个本子记,说以后照着沼泽池搞个沤粪池。廖政委见他画的乱七八糟,送他一本书。那本书我看过,对农民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养鸡养鸭,果树小麦水稻,家用机械维修,什么都有。还教做饭。对了,好像还有会计方面。”

叶烦不禁问:“什么书这么全能?”

“咱家应该有。你找找看。”耿致晔想想,“在我那些乱七八糟的箱子里面。”

饭后,叶烦翻箱倒柜,找到一个提包,里头有几本书,还有耿致晔的军功章,还有弹壳,想必有纪念意义。叶烦把其他东西放回去,把那本书拿出来,翌日就拿去办公室,叫苏远航带着苏运城、苏多福、廖苗苗和刘桂学习。

庄秋月和万思芹从刘桂和廖苗苗口中听说这事也拿着本子笔跟开会做记录似的认真学习。

办公室不大,这么多人在里面很挤,苏远航可以收货,叶烦就留在家给大宝二宝织手套。

耿致晔回来看到长椅上织了一半的手套,到厨房问:“给我织的?”

叶烦:“你想戴也可以。”

大宝点头:“爸爸想戴也可以。”不待他爸开口,“戴的下吗?”

耿致晔一把把他拉起来,大宝吓得哇哇叫。耿致晔朝他屁股上轻轻拍一下:“不打你。跟妹妹出客厅等着,爸爸烧火。”

大宝:“妹妹,我们洗手等着吃饭。”

二宝蹦蹦跳跳跟上哥哥。

耿致晔看一下二宝:“以前走快了都能摔倒。现在敢跳?二宝长得真快。”

叶烦掀开锅盖把鱼和馒头拿出来,往锅里打几个鸡蛋,放一把青菜。耿致晔起身看看,“青菜鸡蛋汤?”

叶烦点头:“你可以洗手了。”

耿致晔见她往锅里滴几滴香油:“我敢说我岳父都没咱生活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