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随行官员的解释,他也就明白了这些大中型牧场的由来,还是源于历史上的荒漠远征。
在荒漠远征初期大多是由富有战斗经验的军官组织身边亲朋好友和本土权贵家族派出的探险队,发起了对这片广袤富饶大陆的武力征服运动。
从毗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中部地区开始,数十上百个荒漠远征的队伍,开始四处出击,发起了一场又一场针对土著印第安人的武力征服。
数年后
荒漠远征的队伍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向南一直抵达麦哲伦海峡边上的风暴城,向西深入到安第斯山脉中。
广阔肥美的潘帕斯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孕育了彪悍善战的大唐民团骑兵,威名震慑整个南美洲。
在第1次南美洲战争期间
安第斯总督府仅仅出动了一个正规师的两个团兵力,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征召的武装民团力量,打着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人丢盔弃甲,一泻千里。
大唐名传奇兵早期对付印第安人,中期对付白人(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后期对付自己人。
在荒芜的原野上
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体现的非常明显,持强凌弱并不会因为你同是华裔,就会有所收敛甚至罢兵熄火。
很多时候,身边的邻居恰恰是最危险的敌人。
当周遭的敌人都被打败以后,更肥美的牧场,甘洌清甜的水源,发现黄金,铁矿和煤矿资源的好地方,都成为打破头要争抢的地界。
原安弟斯总督府的那点人和兵力,对荒野上无时无刻都在爆发的大大小小规模战斗,只能算聊胜于无。
在这种恶劣环境下
只有与亲朋好友或者相熟的战友抱团取暖,才有足够的实力捍卫农场,捍卫自己的财富和家庭,这导致大中型的农场遍地开。
大河省自然也不例外,天长日久就形成了现在的局面。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
在巴拿马公爵。二皇子唐-李庚殿下就任安第斯总督期间,鉴于当时烽火遍地的野蛮争抢情况,推出了三项有力的政策,一举稳定了混乱局面。
第1项举措,即全面停止发放新的土地确权登记,无论买卖还是武力强占,所有的土地交易全部停止。
总督府只承认截止日期前的私人土地权益,截止日期后概不认可,将视之为非法,不受帝国法律保护。
第2项举措,在整个安蒂斯总督府建立11个马上法庭,轮流前往广阔的内陆腹地牧区,现场裁判是非曲折,现场断案,现场惩处罪犯。
每一个行省设立一个“马上法庭”,其判决结果得到安弟斯总督承认,由强大的帝国背书。
每一个“马上法庭”都由十几名司法人员组成,核心是三名法官,一正两副,再加上书记官,4~5名自由律师和厨子,车夫组成。
根据任务路线的不同,马上法庭还会配备随行的骑兵保护,全都源于正规的帝国军队,和平地区大多一个骑兵排,治安较为混乱地区甚至派出一个骑兵连。
这样的武装力量连同当地的民团骑兵,挟带着大义名份极具威慑性。
哪怕是胆大妄为的地方民团首领,也不敢公然犯上作乱,那等于死路一条。
第三项举措,即由安第斯总督府方面联系帝国桃园行政学院,每年派遣大批毕业生至总督府任职。
这些年轻的毕业生在富有经验的殖民官员带领下,深入到每一个镇,村驻点,帮助其建立起完善管理体系。
比如村镇机构设置与运作,财务管理制度,放牧与种养结合经营,纠纷解决机制,村镇规划与建设等等。
这一系列的举措,促成了武装民团从原本野蛮发展,到有规划,有步骤,有目标,有序渐进的正确轨道上来。
这三项重要举措恢复了原安第斯总督府辖下广大地区的安宁,进入较长一段和平稳定发展时期,建立了较为规范化的村镇体系,真可谓功不可没。
南美洲13藩王能够顺利的就藩改制,与当初良好基础密不可分。
一圈看下来,皇帝李察也看出了其中的利弊之处。
大中型农场确实好,有利于集中力量守卫村界,组织骑兵武装巡逻,推广农业机械种植,集中力量进行农田水利建设等等。
弊病也有很多,一些村镇当权者慢慢演化为地头蛇,利用权势排斥异己,打压族人,搞的很多地方民怨沸腾。
归纳起来,全都是私心作怪。
虽然以股份制分配农牧场的利益,但要真正做到大公无私何其之难?
大概三七成吧!
三成村镇运作的较好,每年的账目透明公开,由一些德高望重的乡绅组成村老会或者镇委会。负责监督本村本镇的利益分配,大体上能做到公正。
另外七成的村镇就差得多了,各种问题浮现简直数不胜数。
比如售卖牛羊皮毛的收入不公开,售卖粮食的收入不翼而飞,村上购买的农业机械私用甚至霸占,对口出怨言的人排挤打击,甚至无缘无故就消失在荒野中。
种种的乱象,也将是下一步治理的重点。
帝国政府方面不应该将土地私有化以后就放任不管,只管每年收些税收,那样完全不负责任。
应该重视民众反馈的问题,派出精干的小组深入到村镇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要让脓疮越长越大。
政府应该站在裁判者和公正者的立场,帮助这些地方乡镇弥补漏洞,查找欠缺,打击村匪恶霸恢复公正秩序。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民众的支持,建立较为公平的环境,更有利于长远统治。
若是听从当地政府安排,皇帝李察就不可能听到这些来自社会底层的声音,察觉到种种弊端和不公,往往会被表面的繁荣发展景象所迷惑。
这样一来,初衷就变味儿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