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养猪新模式
试想一下:人在前面蹲坑,后边一双猪眼盯着,要多恐怖有多恐怖。
还不如靠在场畔边沿另挖个巴掌窑,再堆些柴火,让猪仔有个遮风挡雨的窝就行。人畜分离,干净又卫生。
反正自家独占了一片上好的崖势,地方宽敞,想怎么折腾都行。
为了防止有气味难闻,他计划把巴掌窑设的距离更远一些。有大黄在,晚上真有狼上门也不怕。
至于如何给猪仔喂食,王满银也有自己的想法。
空间那头猪从买来还没有四个月时间,已经长到一百多斤,抵得上很多人家辛辛苦苦养一年的效果。
他还盘算着最近找个机会,把这家伙宰杀了吃肉。
肥猪生长如此迅速,当然和空间环境密不可分,但也和投喂蚯蚓有着很大关系。
也因此,王满银打算在外界复制这一模式,年后自家重新积肥,他特意挖了个凹坑。
底部先倒一层厚厚的土粪和草木灰,又割了很多枯草埋在里边。接着再一层土粪……如此几次后,从空间里捉了不少蚯蚓放养在里边,为的就是这一天。
这种养殖模式,是他从后世网上看过的。原本以为这个时代并没有出现,结果前几天无聊,王满银翻看从书店买回的几本种田书籍,发现里边早有类似介绍,而且写得相当详细。发酵后的熟粪可以用来饲养蚯蚓,蚯蚓煮熟后再喂家禽家畜,一举多得,为xx做贡献……
至于为什么要把蚯蚓煮熟,人家也解释的很清楚:蚯蚓长期生活在地下寄生虫较多的地方,直接投喂可能因造成家禽家畜生病。
看完后,王满银决定照办。
因为空间环境的原因,里边蚯蚓生长非常健康。
外界则不同,各种寄生虫滋生,所以还是小心点好,别一不下心把猪仔折腾死了。
等他把想法说出来,兰当即表示怀疑。
“满银,这真能行吗?养蚯蚓喂猪,我以前从没有听人说过。”
“兰,这是科学,咱们要相信科学。你没看人家书上说的,‘蚯蚓是上好的蛋白质饲料……每加喂煮熟的蚯蚓0.828公斤,可使猪体重增加1公斤’。”为了让婆姨相信,王满银只能拿出书本照念。
这年头撇开其他书籍不提,科学类书籍应该算比较严谨的。或者数据存在偏差,但大部分可以相信。
“那就试试,可别把猪仔吃出啥好歹。”兰最近一直努力学习,所以对于书本存着几分敬畏。
虽然有些担心,还是决定照办。
更何况这件事情做起来并不难,无非费些事,弄个瓦罐煮蚯蚓而已。
王满银趁热打铁,立刻从粪堆里挖出二三十条蚯蚓。为了验证效果,他还特意从家里拿来杆秤,记录下猪仔的初始重量。
等兰把煮熟的蚯蚓倒进食槽里,看猪崽子吃的挺欢实,才放下几分心。
两口子这边正忙乎,碰到王树海家婆姨谢爱上门买东西。
对方远远打招呼:“兰,你们在弄啥呢?”
“满银上午刚在公社买了头猪仔,我们商量着用蚯蚓喂猪呢……”
“蚯蚓喂猪,咋喂?”谢爱立刻凑到猪仔旁,好奇的询问。
等听完王满银的解释后,她惊叹之余来了句:“到底是能人,连喂猪也这么能……”
“我们就瞎折腾,爱嫂子,你想买啥东西?”
谢爱脸上有些难堪起来:“满银,家里咸盐没了。我想赊半斤,你看行不?”
“行,”王满银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点头。
这场鸡瘟来的迅速而猛烈,附近几个村子同样没能幸免,很多人家的鸡屁股银行也面临破产倒闭了。
这几天代销点的营业额,直接下降一个档次。
家境稍稍好一点的人家,晚上还能点上油灯。几户家境差的,由于没鸡蛋换煤油,只能摸黑了。
不点煤油还好,关键是吃盐。
春黄不接的时候,有些人家连吃盐钱都没有了。
送走王树峰家婆姨,王满银特意交代兰。有人上门赊账,只要是生活用品,数额又不特别大的,通通记账。
不然还能咋地……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让人家背后戳脊梁沟子。
这个时代人是讲诚信的,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不怕他们赖账。
只是令两口子没有想到,谢爱回村后大肆宣扬蚯蚓养猪的事儿。惹得下午不少人跑来看稀奇,让兰很有点担心。
王满银倒无所谓,这也不是啥犯错误的事儿,不怕被人看。
事实上,他在给谢爱讲解时,就存了让对方传播的心思。
如果真能够成功,自己也算开创了罐子村养猪新模式,多少能为村里人做些事情。
这也是王满银最近一直在思索的……
不好意思,今天更新太晚了,应该还有一章。
提前告知一下,今后几天更新可能会不及时。
一方面因为过年,诸事缠身。
另一方面则是:在咳嗽这么长时间后,我还是决定去卫生院输液了,今天是第一天……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