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宋桂琴不干啊,卖给收废品的好歹能收回来点钱,一百多块钱能卖多少斤馒头啊,好几个月也吃不完。给了杨国富这一百块钱就相当于打了水漂了,说几句客气话有个屁用,不当吃不当喝的。
宋桂琴的泼辣让杨国兵一句话也没说上来,他也不是不想帮自己兄弟,可是在媳妇儿和兄弟之间,他还是觉得媳妇儿跟自己是一家人,至于兄弟,那是外人。
不过杨国兵也不会让兄弟挑自己的理儿,他拍着杨国富的肩膀说,不行每周由他去送杨晨,反正也没多远,他有摩托车,一踩油门就到了。
他是故意这么说的,因为他知道杨爸的脾气,从来不轻易麻烦别人,更不要说他这个大哥了。果然又被杨国兵猜中了,杨爸一口否决了杨国兵的提议,说自家的事情不好老麻烦大哥。
杨国兵又假意客套了几句,把这事儿也就说说过去了。
从买自行车这事儿上,杨爸受了刺激,感觉到人没钱还是不行,他东拼西凑了几万块钱开了家饭店,打算重新翻本,结果后来大家也都看到了,被白条吃黄了,其中还有杨国兵的几千块钱白条,要不是杨晨,这钱恐怕这辈子都要不回来。
吃饭的地点选在了清江宾馆,顾名思义,这是政府指定接待饭店,杨国兵可以签单,不用自己家钱。同时,也多了向弟弟妹妹吹嘘的资本。
杨晨本来就不想去,不过又拗不过杨爸,只能无奈的跟着去了。不过去了之后,杨晨进屋打了个逛,见还没上菜就走了出来,坐在大厅里发呆,他懒得跟那帮亲戚寒暄。
见了面无非就是问问考试成绩,学的专业,然后就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寒暄。如果是舅舅他们,杨晨肯定会打起精神来陪他们唠嗑,因为从中能够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可是大伯和小姑他们,杨晨还真的懒得应付他们,与其听他们在哪里炫耀,还不如自己安静的待会儿。
好巧不巧,杨晨发呆的时候又碰到了清江市副市长林大志,他今天有个公务宴请,喝多了酒出来抽根烟透透气。
刚把烟点上,就瞅见了在休息区坐着的杨晨,林大志一乐,跟这个小家伙还真是有缘,最近接二连三的碰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他走过去坐在了杨晨身边,跟杨晨闲聊了起来。
如果换成其他人,跟副市长聊天可能会有些拘束,可杨晨一点这方面的顾忌也没有,他知道林大志是个干实事的人,后世他升任市高官以后,清江市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亦或是民生都发展的很是不错,是一个口碑很好的市高官。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林大志在主政清江期间也出了一些纰漏,后期虽然进行了弥补,可是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正是因为如此,林大志才会在县高官的位置上一直干到退休,没有能够再进一步。
能够让未来的市高官跟自己在一个桌子上聊天,杨晨知道如果此时能够掏出来点干货,那么后世受益最多的还是清江市的老百姓。
少走一些弯路就能够多赢得一些发展的机会,这对于清江市在同其它县市区的竞争中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此消彼长的相互影响乍一看不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影响,可是时间长了影响力就显现出来了。
林大志本来就是奔着跟杨晨闲聊来了,顺便醒醒酒,回去之后还得跟领导再喝一圈。可聊着聊着,他就被杨晨的观点给吸引了。
尤其是杨晨在城市建设中提到的应该注重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县城各个区域的功能性,现在清江市的发展有些不均衡,南边的发展有些快,而作为北边的老城区发展比较慢。
这样的不均衡造成了头重脚轻的局面,这也是清江市委市政府急需要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怎么在北边的老县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杨晨一针见血的指出,想要发展老城区,除了进行旧城改造进行腾笼换鸟之外,还必须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在老城区的北边建一个羊绒制品市场,以此来带动北边乃至整个清江的经济发展。
林大志眼前一亮,杨晨的这个建议操作性很强,结合了清江市本地的产业发展,也是羊绒产业向深加工转型升级的一个延伸,很接地气!
看这岁数,杨晨还是个学生,怎么能够提出这么有效的建议呢,比县里那些所谓的智囊团和专家们强太多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